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时事聚焦     
《瞭望》2004,(7)
轿车生产遍地开花。新华社2月8日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最新统计说,2003年我国有32家轿车整车生产企业,分布在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生产量仅有500辆。  相似文献   

2.
陈日 《瞭望》1995,(18)
关于“轿车进入家庭”的话题对我国轿车发展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探讨本刊记者陈日“轿车进入家庭”这一话题,近年来被新闻媒介炒得很热,而且有继续升温的趋势。但轿车较大规模进人家庭,将给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城市发展与轿车发展又如何适应?如此等等这些非...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低迷的形势下,鼓励轿车进人家庭,被视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尽管社会舆论已几乎形成“一面倒”的局面,尽管贷款购车、优惠购车手段日益增多,但轿车市场依然不如人意。原因何在呢?据记者了解,轿车进入家庭面临4大矛盾,不解决好,轿车进入家庭的道路难以畅通。一项调查认为,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居民家庭有70%表示,未来5到10年内会买轿车。即使我们相信这个调查数据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也不能就此对汽车市场抱乐观态度。愿望不等于现实,想要车与去买车之间有很长很长一段距离,最终能否买车,取决于收入和车价。先说收入。1998…  相似文献   

4.
就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轿车进入家庭本不该是遥远的梦。 然而现实就是这样无情,中国家庭轿车拥有量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低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消费市场的启动,亦因之而缺少了一个强劲的牵引力。 到底是什么抑制了轿车进入家庭呢?相信大多数人会说——价格。汽车企业坚守价格堡垒,远比其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开放改革显得执着。如果不是中美就中国加入世贸达成协议,现在的这一轮降价恐怕也遥遥无期。即便如此,在早些时候所谓“价格同盟”的约束下,这一轮降价也是遮遮掩掩。 价格不是市场竞争的唯一武器,但却…  相似文献   

5.
宾悦 《瞭望》2008,(13)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累计销售轿车124.22万辆,自主品牌轿车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自主品牌中销量前十车型价格主要集中在10万元以下,占自主品牌轿车销量的72%。在当前汽车自主品牌尚处于成长阶段的产业背景下,要推动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系统提升自主创新力。江淮汽车首款轿车——宾悦轿车,正是其自主创新力持续提升、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刘强 《瞭望》2001,(10)
1998年底,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出了与世界同步的中国第一辆中高级轿车——别克新世纪; 1999年底,国产第一辆多功能旅行车别克 GL8公务商务旅行车在此诞生; 2000年 4月,以追求无限驾驶乐趣的别克 GS轿车横空出世; 2000年 8月 8日,别克 G型轿车上市。 创新是根本   说起创新,上海通用汽车的掌门人陈虹总经理可谓滔滔不绝,他说:“汽车工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入世’后更意味着计划经济下的保护伞将不复存在,留给企业的将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而要取得竞争的优势,就只有在创新上做文章,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改进设…  相似文献   

7.
唐敏 《瞭望》2000,(42)
日前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十七次会议上,促进轿车 消费作为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放在了显要位置,这是继三月份传出国家将制定汽车消费政策、鼓励汽车消费之后,刺激汽车消费话题的再度重提。为配合这一热点的形成,国家将加快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取消对购买轿车的一切不合理收费,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措施。 去年底今年初陆续上演的轿车“降价”一茬接一茬,却终因幅度太小“不解渴”而未见波澜。此番意欲启动市场该用什么良方,而到底又是什么抑制了汽车消费? 汽车工业一直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早在1994…  相似文献   

8.
印度首都新德里是全国第二大城市,人口有1400万之众,然而市内各种机动车辆却高达400万辆。在400万辆机动车中,至少有120万辆轿车。在120万辆轿车中,80%以上是小型轿车。而在小型轿车中,70%是由印度玛鲁迪公司与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合资生产的各种型号的“玛鲁迪”轿车。 20世纪80年代初,印度轿车的销售量每年仅为三四万辆,大街上行驶的轿车主要是两种型号:由印度斯坦汽车公司生产的“大使牌”老爷轿车和从意大利进口的“菲亚特”轿车。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印度政府决定引进外资发展印度的汽车工业。通过国际招标,印度政府在十多家外国汽  相似文献   

9.
伊达 《瞭望》2001,(51)
2001年10月26日,宝马集团董事长米尔贝格博士在北京宣布,宝马集团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华晨集团共同起草的合作生产宝马轿车的合资项目建议书,已呈交国家计委审批。这标志着宝马作为国际高档轿车品牌首次谋求在中国生产已经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人世前的中国轿车工业,正处于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从1983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到随后的几年间,通用、丰田、本田、福特等世界轿车业巨擘相继将目光投向中国,纷纷与中国轿车企业合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是全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国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汽车工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历史上小型、分散、落后的汽车工业已经建成了上海第一支柱产业和中国重要的轿车工业基地,桑塔纳轿车在全国率先形成了30万辆生产能力,经济效益连续六年居全国同行首位。上汽集团先后被评为中国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最优5()()强第一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在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坚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旗帜,作为统领全局、…  相似文献   

11.
纺车与轿车     
纺车与轿车,两车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它们却是“延安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赵英 《瞭望》2000,(19)
从目前国内厂家生产能力大 量闲置即可判断,至少在现 有价位上,中国的轿车产品总体上供过于求,通过竞争将带来成本的降低。而且,随着新一代产品面市速度加快,老车型必定会下调一部分价格。从客观上来说,目前有的厂家已经有降价的潜力,比如上海桑塔纳年产30万辆,已经形成规模,具有降价空间。应该看到的是,目前的价格竞争不纯粹是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国外大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价格是水平、规模、成本、质量的集中体现。降价是大势所趋。 之所以会出现轿车厂家的价格同盟,首先是汽车厂家的确面临着重重困难:债务…  相似文献   

13.
在“非典”的影响下,汽车、尤其经济型轿车消费市场形势喜人,交易情况不降反升,一大批持币观望者提前“出手”,轿车进入家庭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4.
我国应该发展轿车生产吗? 不少人一听这个问题便会摇头。能源紧、道路挤,消费水平低,谈论发展轿车不合时宜。 但是,这个问题不能回避。 请看以下事实:在过去30年中,我们限制发展轿车生产,但限制了生产却限制不了需求。中国花在进口汽车上的资金达26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进口轿车。这笔钱是30年来投给整个汽车工业资金的4.3倍! 1985年,中国进口了20万辆轿车和面包车,以满足公务、商务及出租汽车的需要。虽然国家后来采取措施限制进口,但由于目前国产轿车几乎是个空白,且不说轿车需求量仍在增长,光是今后5到10年,原有进口车的更新,就可能又导致新的一轮进口轿车  相似文献   

15.
读1999年第2期(广西人事),欣闻:自1995年就担任永福县人事局局长的黄继培至今仍是一位既没有手机,也没有轿车的官。读毕,不禁感触良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国家机关干部职。的经济待遇和办公条件也得到或正在得到改善。为有利工作,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少政府机关的领导配备了手机,有了交通车,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少数领导和单位对配备手机和车的认识和使用出现了“错位”。在他们看来,拥有手机、轿车,是当官的标志、权力的象征、地位的显示。在这种错误认识的驱动下,一…  相似文献   

16.
是否应该发展轿车,在中国争论了多年。争论声中,35万辆外国轿车涌进国内,花费外汇20亿美元之巨。中国,成了万国汽车博览会的陈列馆。1987年夏,国务院作出决策,建立中国轿车工业,用国产轿  相似文献   

17.
当 今世界 ,社会进步离不开汽车 ,汽车是现代社会的发动机。在我国发展轿车工业不仅有市场 ,而且潜力巨大。1998年 ,我国的汽车产量为163万辆 ,其中小车为51万辆。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各类汽车拥有率合计为7.8 %,其中轿车拥有率为4.2 %。1999年 ,我国轿车生产能力已达百万辆 ,但只生产了57万辆。显然 ,我国应当大力发展汽车工业 ,并让轿车开进家庭。若每年有百分之三的居民家庭拥有小车 ,则每年保有量就是900万辆。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大约3亿人口地区每年有2%的家庭拥有小车 ,则就是200万辆。全国…  相似文献   

18.
经济型轿车应该说是轿车进入家庭的主力军,其市场也并非铁板一块。在传统品牌如富 康、捷达、夏利等的基础上,近来像浙江吉利的美日、长安铃木的羚羊、南京跃进的南亚等新品牌纷纷登台亮相,而且其价格定位普遍在10万元以下,有的仅是5万左右。这批后起之秀不仅丰富了经济型轿车市场的色彩,而且其相对偏低的价位对传统品牌多少也会造成冲击。面对这种冲击,多数传统汽车企业选择了沉默。但一家市场占有率很高的经济型轿车生产企业的老总,在一家主流媒体上.对这些后起之秀左定价、质量、服务等诸多方面提出质疑,一时引起舆论的广泛注意。这家企业的主要观点是,这些刚刚上马经济型车的企业,尤其是其中的乡镇企业,刚刚涉足汽车行业,其规模不可能支撑较低价位,其质量、服务更难恭维。针对这家企业的观点、本刊记者走访了几家新上马经济型车项目的企业。出乎意料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几家企业虽私下表示,一切由市场决断,但均不愿公开反驳如上观点。倒是有两家企业愿意公布自己的经营理念,进而澄清一些问题,本刊在此一并刊登。也许,目前对一切做出判断的确太早。我们还是相信市场的选择吧。  相似文献   

19.
在与基层干部的交流中,不少同志反映:一些上级机关的领导干部在进行调研活动时,习惯于“坐着轿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靖蜓点水,走马观花,热衷于听汇报、看材料,很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和呼声,造成出台的政策与基层实情不符合,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等 机构的新近调查表明, 33.2%以上的老百姓目前最希望购买10万元以下的轿车。而“吉利豪情”三缸电喷车、夏利两厢电喷车等经济型轿车都已降到4万元之下,与汽车消费市场的购买倾向在价格上的对位,使人们对经济型轿车的市场前景越来越看好。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有一个观点:中国要大批量生产、消费汽车,必须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