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8年6月28日至6月30日,第三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成立大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武汉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出席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有来自海内外研究华侨华人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收到论文37篇。  相似文献   

2.
2011年10月21-23日,第六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逸夫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湖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武汉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及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具体组织实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其荣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华中师范大学副校级领导蔡红生以及湖北省对外友协会长邵元洲,武汉市外事侨办副主任何伟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美国,  相似文献   

3.
“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学术研讨会综述汉唐在举国欢庆、喜迎香港回归的热潮中,由华中师范大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主办的“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6月19日上午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举行。来自校内外的40...  相似文献   

4.
代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教授治史近50年,留下的宏富著述,是我国史学遗产中的一份宝贵财富。本文拟就先生关于中国近代史体系的论述试作评析,以期与研究先生史学思想的同好共相切磋。  相似文献   

5.
严昌洪同志的近著《西俗东渐记——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演变》(章开沅主编《中外近化比较研究丛书》之一,湖南出版社1991年1月出版,下简称《西俗》,是一部颇有特色的社会风俗史著作。《西俗》从社会风俗变迁的角度探寻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轨迹,揭示出改革传统生活习俗,追求现代生活方式,让中国也跨入近代文明的社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里一系列近代化运动的原动力之一。这种探讨对于扩展史学研究的视野,打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旧格局具有一定意义。“西俗东渐”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从近代以至今天,人们对这种现象作过各种评价。作者没有受近代史上保守的或激进  相似文献   

6.
喻艮 《八桂侨刊》2013,(2):79-80,47
2013年5月13-15日,第八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武汉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以及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承办。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北和国内清华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福建社会科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广西民  相似文献   

7.
1999年10月18—21日,由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和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社会主义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参加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共有60余名研究社会主义问题的专家学者,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奥地利、美国、希腊、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其中有14位外国学者和40余名中国学者。这次学术研讨会,本着学术民主、勇于探索的精神,围绕“社会主义与21世纪”这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正如《会议小结》…  相似文献   

8.
正5月12日,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学科开创者李埏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和中国经济史研究所举办了"李埏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会暨第五届富民社会/农商社会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30多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余名学者参加了纪念会。  相似文献   

9.
2007年6月22日至24日,由湖北省侨办、武汉市侨办、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第二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国务院侨办、武汉市政协、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所的代表共50余人,收到论文30余篇。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6月12-15日,第九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政策法规司、湖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武汉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和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承办。湖北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邵元洲,中国华侨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春旺,湖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冯细国,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理论处处长姜知然,武汉市外事侨务  相似文献   

11.
史义银 《前沿》2003,(3):119-121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比较史学开始传入中国史学界 ,引起巨大反响。把比较史学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相结合 ,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对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应该得到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跨世纪的课题:中国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吴毅由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中共湖北省松滋县委、县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1月4日至6日在湖北省松滋县举行。中共中央政策研究会、国务...  相似文献   

13.
章开沅先生系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知名学者和教育家。章先生与一位普通考生的通信揭示了当今教育的种种问题,内中饱含对现行教育状况的忧思。张蓉同学说"现在中国孩子的处境让人担心",章先生指出"我们的教育已经生病"。这绝非虚妄之辞。感谢章先生信任本刊的"直面现实、坦诚敢言",并同意本刊将两信一并发表。也许这两封信仍然无力改变什么,但若如章先生所愿,"藉此提请全社会关注中国教育发展的前途",则考生幸甚,教育幸甚。  相似文献   

14.
魏源研究的新进展──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汉林由中国史学会、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湖南省社科院、湖南省社科联。湖南省史学会。邵阳市委、邵阳市社科联等单位联合发起,邵阳市人民政府和邵阳市政协主办,1994年9月ZI日至25日,在魏源的故...  相似文献   

15.
仓修良教授 ,江苏泗阳人 ,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兼职教授等。对中国史学史研究有年 ,著述甚丰 ,涉及史学史、方志学、谱牒学等各个方面。著有《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章学诚和〈文史通义〉》、《方志学通论》、《章学诚评传》(两种 )、《史家·史籍·史学》 ;古籍整理有《爝火录》(合作 )、《文史通义新编》 ;主编有《中国史学名著评介》(三卷 )、《史记词典》、《汉书词典》等。本文以访谈形式 ,论述仓修良教授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13—15日,由日本创价大学与中国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池田大作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包括国内13所池田大作研究机构的30多位学者,以及来自日本创价大学、美国创价大学的近20位日本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者从3个层面上对池田大作的思想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池田大作对和平、和谐世界的追求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先生一贯积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和谐。他访问过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各国领导人、世界知名人士对话,两度获得联合国“和平奖”,荣获200个学术称号。南开…  相似文献   

17.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本刊记者唐鸣由湖北省政治学会、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3月27日上午在华中师大办公楼四楼会议室举行。来自湖北省人大...  相似文献   

18.
2009年6月27~30日,第四届“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湖北省侨办、武汉市侨办、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武汉侨务理论研究中心暨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承办。来自国务院侨办、湖北省及武汉市侨办等政府机构、海内外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30篇。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武汉基地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其荣教授主持开幕式。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辩”掀起了20世纪20—30年代蔚为壮观的疑古史潮。从疑古史学思潮与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一般都认为顾颉刚与康有为今文经学联系最为密切,却忽视了他与清代考据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事实上,顾颉刚先生对清代的考据学是持相当肯定态度的,或者说,他对考据学的评价,与一般贬低考据学的看法相比,要复杂得多,也中肯得多。考据学是民族文化的精华 对于清代考据学,历来指责者多,赞赏者寡。从政治方面批评者,认为乾嘉考据之学虽也承袭了考据方法,但与顾炎武、黄宗羲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本刊2012年第10期刊登了毛剑杰先生的文章《1949,"中国第一舰"起义揭秘》,章开沅先生读后给编辑来信,欲寻找文中提及的在此舰服役的好友刘忠诚。经打听和询问,证实确有此人。章开沅先生为此特两次致函本刊:章开沅先生2012年10月份来函《同舟共进》杂志社郭编辑:贵刊2012年第10期中毛剑杰先生大作《1949,"中国第一舰"起义揭秘》一文,引起我许多回忆。因为我1938~1943年在国立九中的好友刘忠诚(东北人)就是此舰(重庆号)现役军人。他在意大利停留期间曾寄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