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代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教授治史近50年,留下的宏富著述,是我国史学遗产中的一份宝贵财富。本文拟就先生关于中国近代史体系的论述试作评析,以期与研究先生史学思想的同好共相切磋。  相似文献   

2.
严昌洪同志的近著《西俗东渐记——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演变》(章开沅主编《中外近化比较研究丛书》之一,湖南出版社1991年1月出版,下简称《西俗》,是一部颇有特色的社会风俗史著作。《西俗》从社会风俗变迁的角度探寻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轨迹,揭示出改革传统生活习俗,追求现代生活方式,让中国也跨入近代文明的社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里一系列近代化运动的原动力之一。这种探讨对于扩展史学研究的视野,打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旧格局具有一定意义。“西俗东渐”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从近代以至今天,人们对这种现象作过各种评价。作者没有受近代史上保守的或激进  相似文献   

3.
《理论月刊》2005,(11):F0004-F0004
2005年10月16日,史学大师章开沅先生80华诞庆典暨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宾馆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共200余人参加了庆典活动及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胡永继、武汉市市长李宪生、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子林、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马建中、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烈云和校长马敏到会祝贺并发表讲话。章开沅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作为史学大师,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章开沅先生即对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中国早期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中国教会大学与东两…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对许多重要问题的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对史学方法论的认识不一致,对有些问题的研究也很难得到统一的结论。因此,探讨一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方法论,是很有必要的。一、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评价,从来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就涉及到如何正确评价洋务派。过去不少论者认为盛宣怀利用其“官督”的地位,控制一些  相似文献   

5.
对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主观动机,在近代史教学中认识比较一致,学员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如何评价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客观作用,由于学员受目前史学界不同意见的影响,看法却不尽一致。因此,如何历史地、准确地和科学地认识这一问题,已成为中国近代史教学与研究中亟待  相似文献   

6.
石学峰 《中国人大》2010,(21):50-51
细读《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晚清谴责小说和其他史学文字资料,人们很容易发现:大清王朝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最为腐朽没落的一个末代王朝,而晚清作为大清王朝历史的临终阶段,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最为腐朽、没落和黑暗的时期。晚清官场愈演愈烈的贪腐之风,只是大清王朝临终阶段的一个比较典型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海外中国学的研究,正逐步纳入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范围,将其视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方向。中外史学交流和互动,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接受史学理论对海外中国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海外中国学研究对中国史学的深入研究,以及史学史研究对推动海外中国学发展的意义是双重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正>2011年10月27日,《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小莽苍苍斋是我父亲田家英的书斋名,展览的展品是父亲生前的旧藏。1937年秋,父亲田家英去了延安,19岁就在马列学院担任中国近代史教员。为了讲好课,他通宵达旦地攻读史学著作,打下了一定的功底,也更加关注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学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14)
正热点《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日前,《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的民国卷在大陆出版,它也成为两岸近代史学界第一次合作撰写的中国近代史。作为编写者之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汪朝光坦言,两岸史学界有着多年的密切交往,共编近代史可谓水到渠成,期待可以借此建立近代史研究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中国研究者越来越多地使用"女性主义史学"这一西方舶来的术语,同时又对其加以解读。然而,学者们对女性主义史学的内涵、方法、兴起的时间等方面的认识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通过对女性主义史学与女性史学的比较,阐明了女性主义史学的研究主题、认识视角、分析方法,从而进一步明确女性主义史学并非对传统史学的彻底否定,它更多地是史学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方法与立场。  相似文献   

11.
杨艳秋 《求索》2023,(2):55-61
新时代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在唯物史观指导下,朝着构建中国特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方向不断前进,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新时代的中国史学理论研究应自觉肩负起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研究,建设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方法论,建立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发扬中国史学优良传统,发掘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坚守中国史学立场,构建中国历史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2.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对于他的思想倾向和历史作用,在以往的史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着纷争。一种意见认为,章太炎的思想属于封建地主阶级范畴,他是封建士大夫阶级的代表、地主阶级的反满派,或主要是地主阶级开明分子;另一种意见认为,章太炎是劳动群众的政治代表,是一位农民民生主义思想家,他站在农民群众与手工业工人方面;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章太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几年以前,由于“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影射史学”泛滥,一些报刊文章的作者也受影响,把章太炎打扮成近代中国的“法家”,吹捧他是一个“旗手”,说他成  相似文献   

13.
魏源研究的新进展──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汉林由中国史学会、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湖南省社科院、湖南省社科联。湖南省史学会。邵阳市委、邵阳市社科联等单位联合发起,邵阳市人民政府和邵阳市政协主办,1994年9月ZI日至25日,在魏源的故...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史学界,与对林则徐的研究成绩斐然相比较,对邓廷桢的研究可谓少之又少。是邓廷桢在中国近代史上无功过是非可言?抑或是邓廷桢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不甚重要?恰恰相反,邓廷桢总督两广四年之久,致力于禁烟,为后来林则徐禁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积极襄助林则徐禁烟;邓廷桢在广东虎门严密设防,随时准备抗击外国侵略者;邓廷桢任闽浙总督时,率领福建军民迎头痛击英国侵略者,保卫了厦门和福建。邓廷桢的这些活动,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5.
搜集国外史学信息,研究国外史学动态,是历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以国外中国史研究为例,谈谈怎样掌握国外史学情报和信息。  相似文献   

16.
黄永健 《人民论坛》2012,(14):130-131
风格学、图像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是最显著的三种艺术史学研究方法,三者彼此诘难,但是它们在揭示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方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该文试图通过比较和分析三种艺术史学的研究方法,获取探索中国艺术史研究的途径,并阐述其对我国艺术史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史体系问题,是近年来史学界学术争论的热点。中国近代史体系的讨论,涉及到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准、近代社会各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地位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它不仅是近代史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科学是社会系统的科学。”从这个全新的角来看近代社会和近代历史,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我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以来的史学理论研究,大体经历了没有问题、寻找问题到发现问题的发展过程,表现为"概论史学"、 "剖析史学"和"反思史学"三个阶段.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树立明确的问题意识,贴近和关心史学实践,并逐步建立起中国式的史学理论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19.
汪建武 《理论月刊》2003,4(2):38-40
中国史学改革必须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同时着手;中国史学改革必须破除陈旧的、僵化的思维模式而代之以现代科学的思维模式;中国史学改革必须建立以还原论为研究的基础,以系统观为研究的主导科学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入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是20世纪中国史学所发生的最为重大的变化。其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李大钊提出的史学革新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大钊通过深入系统的论述指出,史学革新具有必然性和连续性两个基本属性,史学革新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科学的历史学,史学革新的理论取向是将先进、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应用于史学研究。这一史学革新观揭示了历史学科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