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罗马 ,继承和发展古希腊的法治思想的思想家中 ,西塞罗的贡献尤为突出。他既以一个思想家的理性思维 ,也以一个政治家的现实而敏锐的眼光来看待法律和治国的方式。他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和法治思想与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一步确证法治的必然性和正当性 ;他又根据自己的政治实践经验教训来阐述法治建构中若干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源于他对柏拉图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他的法治思想,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同时,在该思想体系中,立法的目的是为保障公众利益,公民守法是该思想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哲学的集大成者,是柏拉图法治思想的直接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代表作《政治学》被誉为政治学的开山之作,各学科的开山鼻祖,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设定《政治学》中的法治主题,分析其法治思想的内涵、内容和实现途径。联系中国目前的法治建设,从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和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对中国当前的法治建设的一系列启示及意义,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4.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制度追求之不同,源于各自的实证理论差异。基于对社会中人们的自利行为、知识分布和理性程度的不同判断以及判断上的强弱区别,他们理想的社会决策方式分别是哲学王式的集中控制和法治下的个人选择。  相似文献   

5.
法治的前提     
刘太刚 《法学家》2002,(5):63-67
现代法治理论的最初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尽管柏拉图在早期著作《理想国》中倡导贵族政体即贤人的人治,反对民主制和法治,但在其晚年的著作《法律论》中却转向法治主义。其弟子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一书中则明确指出:法……  相似文献   

6.
思想史上长期把柏拉图看成乌托邦的鼻祖,而历史上学者把柏拉图视为乌托邦主义者,并纷纷效仿。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是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城邦政治产物,同时也是对其老师柏拉图《理想国》的理想主义政治反思的成果。本文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的认识和学习,对其政治思想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西方法治思想起源于古希腊,七贤、柏拉图等人的法治观点深深地影响了亚里士多德,他丰富并发展了他们的理论。在亚氏身后的追随者如阿奎那、哈宁顿、哈耶克等人,又在亚氏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亚氏成了一位承上启下者。  相似文献   

8.
法律思想,即指人们对于法律这一社会现象所持有的观念、想法和评价。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众多的法律探索者,并为世人留下了丰富的法律思想,成为西方法律传统的滥觞,对后世法治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丁海笑汪启蒙摘要"法治"概念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从柏拉图的《法律篇》出现对"法治"的阐述后,西方法治思想发生了许多的改变,从指代正义的统治到一种复杂的法治解决方案。本文旨在论述柏拉图的法治思想,并阐述其法治思想对西方法治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方思想史上从未停止过对正义的探索和研究,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到后来的洛克、卢梭、康德,再到今天,这些思想先驱以毕生的经历研究着这一理论,使得正义理论不断得到发展。在古希腊正义思想基础上启蒙,近代资产阶级正义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正义论》,罗尔斯对正义理论进行了体系的论证,今天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无论亚里士多德还是孟德斯鸠的政体思想都有关于法治的论述,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优于人治,并且认为一个国家是否实行法治与采取哪种政体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在孟德斯鸠那里法治是他划分政体种类的标准也是他评价政体优良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是法治思想的发源地,希腊文明造就了一大批追求法治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亚里士多德就是其中之一。《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思想包括了法治与人治、法治与自由、政体、正义等的关系,把握这些法律思想,理解其内涵,对我国的现代化法治进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政治学理论的开山之作,但其中的法治理论也颇为突出而成体系,梳理研究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可以为当前我们的法治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启迪,他的这些理论思想并没有因时代变迁而毫无用处,而是还具有很强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理想的制度形式与理想的道德规范相一致,是孔子和柏拉图所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由于历史文化渊源以及两位思想家个性的不同,使得两者的”贤人政治”在东西方各具特色。孔子的人治观强调人际关系和道德的内化作用,最终难免会走向人治,而柏拉图的人治观则提倡理性的制约和知识的重要,它较之孔子的人治思想而言,更容易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15.
追求一种哲学王的"人治"是柏拉图一生的愿望,在理论上,他留下了"哲学王"的政治统治方式。根据韦伯的划分标准,柏拉图所推崇的贤人政治属于魅力型统治。柏拉图向法治思想转变过程中吸收了人治思想的精华部分。先秦儒家认为人治优于法治,"人治"中包含着对法律因素的肯定与利用。在我国目前所致力的法治社会里,人治的合理因素仍应被强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从对苏格拉底、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的分析出发,总结出当时的经济思想。文中认为它们形成了古希腊最早的经济思想体系,所以要想清楚西方经济思想的发源,就一定要了解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们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 1 "人权"是基于"人"的权利,它所强调的是人本身的价值和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考察,古希腊罗马就有了人权理论的萌芽. 按照一般的说法,古希腊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就把重心从对大自然奥秘的探求转移到对人自身的研究,所以,在他们那里便有了对人性的一般论述.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人的理性指引着人们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这种理性是一种法,即自然法.城邦的实在法必须符合这种理性的自然法,否则便不是好的法律.然而,这种理论过于淡薄,而且柏拉图的等级制和亚里士多德"人是城邦的动物"的论断是很难与严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时期是政治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而作为其中的代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研究政治学理论及其以后发展具有历程碑的人物.本文指出作为古希腊政治思想史上的两位巨人,探究二者政治思想逻辑的差异,对于古希腊政治思想的比较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分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论对人类法治的进步做出过巨大理论贡献,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法治思想还存在着一定的理论限度。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使得其法治思想有狭隘的城邦主义观念、法治精神的不彻底性、良法标准的模糊性和不全面性等等。我们对其法治思想的局限性要有深刻的认识,在汲取其法治精神精华的同时,要剔除其糟粕,使其更好的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观点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构建了一个乌托邦国家,他强调哲学王统治,轻视法律,反映了他反民主的人治思想;后期他培养哲学王失败,才转而在《法律篇》中表达了对法治的诉求。本文从柏拉图生活的时代背景去理解他的思想,得出了和传统观点不一致的看法。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希腊社会混乱、道德沦丧,怎样把握真理,消除智者意见的不良影响,是柏拉图关注的焦点。因为,只有符合真理的政治法律制度才是正义的,才能使社会秩序稳定。因此,我们理解,柏拉图一生一直是在为民主法治构建理论基础,晚年他感到自己没有精力在理论上继续开拓时,才将理论转化为制度,以期后人沿此方向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