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兵 《农村青年》2010,(6):45-45
很多人见到我们都问:“三年后你干什么去?”我们自己也经常想:“三年后我去哪儿?”我们只不过是刚刚走出校门涉世不深的孩子,但是我们每个人,每天无论工作得好坏,都承受着来自社会与自我的双重压力,而这种压力只是做一个村官的“基础压力”。这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自身的责任。但是社会并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而我们自己却可以掌握自己。  相似文献   

2.
《时代风采》2009,(14):23-24
在金融危机的“寒意”下,很多外出务工人员正辗转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下一站。而就在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前,王惠跟着老乡从大山里走了出来,实现了自己的“上海梦”,这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站点。同时也是第一次离家那么远。初到上海。她庆幸自己没有在扎堆的人群中寻找着自己新的归宿点,而是在领略着上海繁华的同时,慢慢接受并适应着周围的一切事物。半年后,她往家里寄了第一笔钱2000元,虽然并不多,可足以让她高兴了好久。  相似文献   

3.
52载春秋,52年风风雨雨。今天,我和共和国一起迎来了自己的生日。站在中原第一险峰老界岭的桦树盘道班,遥望祖国风景秀丽的大好河山,禁不住心潮起伏,激情满怀。在这里,我要向与自己同龄的伟大的共和国道一声深深的祝福作为一名普通养路工,能与自己的共和国同龄是无比幸福的,也是我在平凡岗位上不断创造成绩的动力所在。自1972年来到这桦树盘道班工作29年来,我从一个农民工逐渐成长为河南省劳动模范、省交通“十佳养路工”、南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和西峡县“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有人说我幸运,是艰苦环境创造…  相似文献   

4.
1991年,我初中毕业回家,和父辈一样下田务农。或许那时是个毛头小子的缘故,总觉得成天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太单调枯燥,于是就自己订了几份有关农业方面的报刊,从中学习农业新技术,一来二去地搞起了瓜菜生产,经济上的收入逐渐多起来。那时也向报刊投过稿,因为总看到别人的文章,自己也想试一下。可是,投了几次都是“泥牛入海”,这个想法也淡下来。  相似文献   

5.
全民阅读     
《时代风采》2013,(19):64-64
书中冯导细数了近年让自己的感到“不省心”的人和事儿,也对自己令他人感到“不省心”的事儿首次做出回应,并首次坦言,“拍电影累心”。  相似文献   

6.
自己养着800多头猪,整天忙得团团转,可一旦同行遇到难题,她总会热心帮助。“自己致富了,也要帮助别人一起富,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这就是河北省献县乐寿镇田庄村养猪大王——彭凤霞的人生信条。  相似文献   

7.
在老百姓眼里,干部怎么样?在干部眼里,自己又怎么样?上期刊载了老百姓议论干部的“顺口溜”,这期刊载干部议论自己和民生的“顺口溜”。湖南省郴州市原副市长雷渊利,’因犯受贿、挪用公款和贪污罪,被省高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20年。在监狱组织的一次“警示教育”活动中,他用“顺口溜”现身说法: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青县曹寺镇肖庄子村有个占地40多亩、年出栏2000多头的野猪养殖基地。野猪场董事长陈民章走上养野猪的道路可谓十分偶然。如今,陈民章有了自己的野猪肉专卖店,并且注册了“老陈头”特种猪肉商标。近日,他的“老陈头”特种野猪肉食品产品,被中国市场品牌战略论坛组委会推广(培育)为中国知名品牌。破产后他办起了养猪场6月26日,陈民章坐在猪圈边上欣赏着小野猪们在圈里“掐架”。他告诉笔者,每天他一闲下来就坐在猪圈旁,边抽烟,边看野猪打架,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对他来说,看自己的“野猪”打架也是一种享受。初见50多岁的陈民章,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有用不完的精神头儿。陈民章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9.
余明忠  陈勇 《工友》2009,(4):18-19
阅读提示:你见过这样的法院判决吗?农民工莫刚出了工伤事故后。工程发包方和承包方居然只担“次要责任”,连“连带责任”也没有;将主要责任认定给同样具有“打工”性质的包工方,但又以“伤者没提出要包工方赔”为由让“主要责任”放空,然后,再让伤者自己赔自己10%.于是乎,农民工莫刚深感自己的合法权益被打了“白条”——  相似文献   

10.
三木 《农村青年》2011,(12):29-33
捉老鼠也能开上奔驰?这不是天方夜谭。近日,湖南省长沙市一名叫马大勇的中年男子,将自己新买来的豪华奔驰轿车喷上了“开着奔驰灭老鼠”的广告词。就在人们诧异的同时,他向笔者透露了自己这十多年来和老鼠“做斗争”的趣事。  相似文献   

11.
南方 《农村青年》2007,(2):26-28
“我哥叫楚海,我妈生下我以后,为了图省事,在我哥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妹’字。这就算我的名字了!” 楚海妹是四川广安人,毕业于广州一所师范学院。在经历了痛苦的“求职难”以后。她终于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 到2006年8月,楚海妹已经建成12个“基地”,长期服务的“客户”达100多人。虽然月入一万多元在广州不算多,但她认为自己干得“很有价值”。 楚海妹干了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时代风采》2011,(7):25-25
“当越来越多的农家子弟走出乡村到城市创业谋生时,他作为一名博士,却一头扎进了云南的乡镇,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人生,他把世俗偏见踩在脚下,用真才实干在广阔的田野上为自己辟出了一片新天地”。2008年11月,在第八届“云南十大杰出青年”的颁奖典礼上,评委会用这样的颁奖词评价了荣获“云南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迟广俊。  相似文献   

13.
张玉燕是河北省丰润区辛店子村人,今年二十出头,别看她是个90后,可她人小鬼大,硬是凭自己的敢想敢千,在自己的家乡创出了特色品牌大棚蔬菜——“田野青椒”。由于“田野青椒”属于纯天然绿色食品,不施农药,不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所以不仅在当地畅销,而且在津、京等地都小有名气,很受欢迎。随着“田野青椒”的出名,张玉燕这个名字也声名远扬。  相似文献   

14.
丁思成 《农村青年》2008,(11):42-44
2006年12月,秀洲区拥有了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一年又9个月以后,秀洲区第三批大学生村官招考开展得如火如荼。随着“小村官”队伍日益浩荡、壮大,社会对这个人群的关注程度也日渐提升。“新知青”下乡以后工作、生活得怎样?他们有无用武之地,如何看待自己,对未来又有什么打算?我们于最近对秀洲区的“小村官”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5.
智敏 《农村青年》2007,(8):22-24
何娟生活在江苏省溧水县永阳镇,有丈夫和孩子,也曾经有份工作。在她看来。不幸始于2005年,那年年初,她因企业效益不好而没了工作;祸不单行,2006年6月,她的丈夫又没了。 她的丈夫在溧水县城管队打工。她说:自从自己没了收入,家里的日子就指望丈夫那点工资。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主心骨”突然撇下了她和孩子。 丈夫是被电死的。2006年8月,她开始和“电老大”打官司。2007年4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她赢了……  相似文献   

16.
袁尚  国辉 《农村青年》2008,(2):16-19
2008年,他们的儿子将满5岁。 5年前,他们遭遇重大打击,儿子的降临“生不逢时”。他们给儿子取名“荣祖”,在儿子身上寄托了无限希望。 冤屈,恐惧,申诉,反抗。在被扭曲的日子里,他们不敢抬头见人,害怕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但是互相鼓励“不论官司打多久都不放弃”…… 终于,雨过天睛。展开欣慰笑容的,不仅仅是他们。 在他们即将为儿子庆贺5岁生日的时候,有关“公共权力到底有没有边界、私人权利如何保护”的讨论也画上句号。他们用5年的痛苦作代价,为中国百姓赢得了一次“公民个人权利的觉醒”。 媒体报道:“北京立法亲近百姓,夫妻家中看黄碟不受追究。” 让我们再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他们——  相似文献   

17.
崔卫平 《工友》2011,(3):47-47
我们尝试过很多事情,但很少尝试将自己当做自身的起点,也当做自身在这个世界上的起点。王小波在1978年给李银河的情书中这样写道:“我们生活的支点是什么?就是我们自己。自己要有一个绝对美好的不同凡响的生活,一个绝对美好的不同凡响的意义。”这是他当时所发现的新大陆,自己的大陆。  相似文献   

18.
《农村青年》2009,(5):35-36
她一直称自己为“田田”,记者就以此名字作报道吧。 田田在英国经营着一家“性用品商店”,4年赚了180万欧元,被当地人看作“白手起家的英雄”,《泰晤士报》以及伦敦电视台都采访过她,说她是“最快致富的华裔女子”。  相似文献   

19.
再过三十年     
乡言 《农村青年》2008,(12):1-1
改革三十年,日子在一天一天的琐事中度过,或许很难感觉出身边发生了多大变化,可蓦然回首,说不定会吃惊得连自己都很难相信。举个例子说吧,三十年前,全国人民买米买油还得凭粮票、油票,三十年后,人口增加了,土地没增加,可没了粮票油票,我们活得更好了;过去农民种地,收了粮食要先交“公粮”,再卖“余粮”,剩下才是自己的,如今农业税全免了,“皇粮国税”成了老黄历;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现在广大职工对工会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作为工会干部,自己也应主动严格要求自己,我认为,要做好工会工作,必须要做到“五不”。   一是“嘴不歪”。即在日常工作中,时时事事处处都要讲真话,说公道话。评价和处理人和事,要做到丁是丁,卯是卯,是则是,非则非。表扬不夸大,批评不缩小;工作既报喜也报忧,坚持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当前有少数工会干部看党、政领导眼色行事,说假话、大话、空话成风,惟上不惟实,报喜不报忧,损害了党和工会的形象,自己也严重脱离了职工群众。   二是“眼不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