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林 《工友》2014,(5):58-58
正【孩子怎么教?】众:请问法师,我的小孩不听话、不爱学习怎么办?师:您影印过文件吗?众:影印过。师:如果影印件上面有错字,您是改影印件还是改原稿?(场内立刻响起雷鸣掌声。后有人答道:改原稿。)师:应该原稿和影印件同时改,才是最好。父母是原稿,家庭是影印机,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是父母的未来,父母更是孩子的未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自己不优秀,如何给孩子优秀的教育?如何要求孩子优秀?不如提升自己,同时提高孩子)  相似文献   

2.
幽默长廊     
名人之母蒙娜丽莎的母亲:“那毕竟是我和你父亲拼命赚来的钱,难道这就是你能给我们最大的微笑?”哥伦布的母亲:“我不关心你发现了什么,克里斯多佛。你还是要写字!”米开朗基罗的母亲:“迈克,你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在墙上画画吗?你知道将那些颜料从天花板上弄下来有多么困难吗?”  相似文献   

3.
处理抽筋有效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晨昵 《工友》2008,(12):57-57
许多女性都体验过抽筋的滋味,游泳时小腿和脚趾抽筋,大笑时面部和腹部抽筋,写字、数钱时间过长时手指抽筋等。那么,发生抽筋时应该怎么处理,如何防止抽筋呢?  相似文献   

4.
饶燕枝  吴明  刘福民 《工友》2014,(9):26-28
正她带领聋哑学生组成的舞蹈队走上了全国性比赛的舞台,也作为千手观音的指导老师之一进入春晚,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她是首席手语指挥者,2013年,她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的荣誉。22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小玲走进了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从此和聋哑学生结下不解之缘。走进聋哑孩子的世界杨小玲与聋哑孩子结缘纯属偶然。1991年,师范即将毕业,在去看了一所学校后返家的车上,碰到了几个聋哑孩子正在用手语交流,杨小玲很好奇,当聋哑孩子们下车,她跟着并一路跟随到学校,正好看到有老师在教学生跳舞,  相似文献   

5.
《农村青年》2007,(6):29-29
悲剧发生在1989年,惨遭雷击的他失去双臂,在后来的岁月里,他不甘心命运的安排,决心做个有用的人,于是练习用脚写字。光阴荏苒,如今的他已经自学完成初中和高中学业,创作诗集几十本,长篇小说两部。  相似文献   

6.
王雯雯 《工友》2010,(10):59-59
孩子吃零食,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但零食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安全隐患越来越突出,如何让孩子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这让家长很操心。对此,营养专家建议:给孩子选零食不妨先分“等级”。  相似文献   

7.
听说有这么件事儿:有个农村小学生作文考试得了零分,因为作文的题目叫“儿童乐园”,而这位农村孩子根本就没见过什么儿童乐园。孩子的母亲愤而把孩子带到城里上学,就是为了让孩子见识见识什么是“儿童乐园”,从而“不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8.
常雨琴 《工友》2007,(7):62-62
当年,我们送孩子去哈尔滨工业大学。离开学校时,孩子对我们说:“爸爸、妈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以后就看我的了。”望着孩子那充满稚气而自信的神情,我的心酸酸的,眼睛也潮湿了。我不想让孩子看到我流泪难过,压住心头的千言万语,转身向车站走去。我感觉到,在我们身后,有一双眼睛一直在目送着我们……  相似文献   

9.
《农村青年》2008,(6):40-40
29岁的张米亚被网民尊称为“雄鹰老师”。当汶川县映秀镇的居民搬开垮塌的教学楼的一角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有生命体征,而张米亚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张老师的手臂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相似文献   

10.
正在美丽的粉清河畔,有一条溪水长流峡沟——这里是保康县寺坪镇三伏沟。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有一所"两口子"的学校,他们既是这儿的老师,还是山里孩子的"父母"。30个年头过去,他们足迹踏遍了8个教学点,教了无数两代人,依然耕耘在山区教育路上。  相似文献   

11.
没有洞房花烛,不幸的人重组家庭 1991年初,同是经历了不幸婚姻的杨勤芳和罗世谷经人介绍相识。杨勤芳家在四川,有两个孩子,罗世谷家住湖北阳新县,家有三个孩子。  相似文献   

12.
佳宁 《工友》2012,(12):61-61
1、吃完鸡蛋后不要立即喝豆浆 每天早晨,做妈妈的都会为孩子精心准备早餐。希望孩子可以在清晨得到充足的营养。所以很多妈妈都会在豆浆中打入鸡蛋花或者在孩子吃完鸡蛋后让孩子用豆浆解渴。其实,单独饮用豆浆有很强的滋补作用。豆浆中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它与蛋清中的卵松蛋白相结合,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二者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芝  小满 《农村青年》2011,(10):32-34
一个是先天没有手臂的女孩,每天用来做饭、写字、画画、电脑制图的,是她那双训练有素、灵巧轻便的脚;一个是一家公司的普通保安,长相清秀、帅气的大男孩。就是这样看上去不相干的两个人,一条发错了的手机短信,竟成了他们俩爱情的“媒人”。2005年11月27日,他们幸福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相似文献   

14.
11岁孩子上厕所,莫名其妙中毒晕倒,正在医院抢救之际,邻居一名晕倒的小伙子也被送到医院抢救。事情真相大白后,出租房屋的房东一系列不近人情的做法激怒了受害孩子的父母——  相似文献   

15.
西门 《时代风采》2013,(21):14-15
两个年幼孩子的父亲打工时坠楼身亡,母亲却早已不知去向,找不到人。孩子的爷爷虽然为儿子争取到工伤死亡赔偿金,但用工单位为避免“后遗症”,付款时不得不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6.
“我家有三宝:孩子、老公、还有我!”这是一个80后母亲激动心情的表露。这个母亲叫刘小艳。刘小艳所说的“三宝”,曾差点儿少一宝,那就是她的孩子。孩子生下来被诊断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刘小艳和老公感到五雷轰顶。是重怀二胎,还是花巨资挽救小生命?刘小艳和家人经历了艰难而痛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工友》2011,(3):27-27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馆长王平语出惊人,“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  相似文献   

18.
在村里,小黄是第一个进城打工的年轻人。当年一身破烂衣服,攥了张车票,在春节后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义无返顾地走了。那时候村里人说:这孩子心野,不要父母不要家了。也有人说:这孩子胆大,没准儿能成事。  相似文献   

19.
《时代风采》2011,(21):13-13
“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表情尴尬。(来源:《华商报》)  相似文献   

20.
2008年5月初,一个名叫刘丽的安徽籍普通打工妹突然被成千上万的网友所关注,人们感叹之余.纷纷发自内心地称赞她是“最美打工妹”:在厦门一家足浴城打工的刘丽,每天要连续工作12小时,月收入不过2000余元,却从2001年起,连续8年将大部分的打工收入用来资助那些曾经跟她一样上不起学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时至今日,她先后资助了58个贫困孩子上学,目前仍有37个孩子接受她的资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