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目前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依靠投资拉动,这中间政府投资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应对时期。虽然中央一直在努力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试图减少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但短期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难以改变的。在地方政府债务高筑的情况下,政府投资的空间受到很大压缩。  相似文献   

2.
朱雷 《群众》2019,(14)
<正>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投资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面貌的改变。从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看,各地也都把投资拉动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其中将招商引资作为投资拉动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李晗美 《前沿》2015,(3):114-118
所谓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地方政府债务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对包括其自身在内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本文就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结合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现状以及统计资料及数据,加之与国外地方政府债务处理方式的对比,归纳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和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风险,总结出防范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地区适度的政府债务,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经济建设职责不断加重,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政府通过举债建设,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急剧累积和迅猛增长,严重影响了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严重障碍。为此,对辽宁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及成因进行调查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地方债务本质的认识,对帮助解决地方债务问题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债务规模、偿债能力和财政压力三个方面,通过均值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政府债务进行区域间和区域内比较,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区域分布具有很大差异性。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负债率低、财政压力小,中部地区偿债能力强,西部地区债务规模增速快,东北地区偿债能力堪忧等区域特征。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空间分布特征的经济因素主要是区域经济体量、经济增速和财政赤字率。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实行区域差异化的债务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陆岷峰  张惠 《桂海论丛》2011,27(5):87-92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经过结构调整,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并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超常规融资积聚的风险隐患也在迅速增加,巨额的地方政府负债极有可能成为诱发新一轮危机的重要因素,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弄清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的主要风险,衡量地方政府的负债能力,界定风险转变为危机的临界点,明确地方政府适度负债规模水平是稳妥地化解地方政府过度负债风险,防范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华新 《政策》2003,(2):28-29
国债即公债,属于政府举借的债务,包括内债和外债。内债是政府向国内机构、团体、法人和公民举借的债务;外债则是政府向外国举借的债务。国债不仅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而且是政府用来影响货币供给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工具。 1998~2001年,我省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快速发展,GDP平均每年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这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国债投资对我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如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影响。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对于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成为越来越强劲的全球性经济发展潮流,越来越多的国家把产业集群视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作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战略方式。产业集群大多虽然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但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适宜的政策在催生产业集群方面功不可没。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要求政府改变传统的做法,构建符合产业集群演进规律的推进机制。地方政府在引导产业集群的公共管理创新中,面临着角色转换和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过度举债、风险累积和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出现了过度举债现象,表现出债务形式日趋复杂,规模大幅扩张,余额增速明显,结构相对失衡的特征。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原因在于分税制改革后的不配套、地方干部任命与考核制度、决策机制不完善、法制约束力不够等。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迅速扩张势必诱发各种风险,进而阻碍地方经济发展。为此,文章针对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及其风险累积,提出兼具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超过10.7万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27%,其中60%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部分地区政府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这些问题暴露出在公共财政制度和地方政府治理上还存在漏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年7月,国务院已部署把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列为各项整改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中央已决心化解多年积累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那么,应采取哪些措施使地方债实现软着陆,进而避免引发财政整体危机?本刊特邀相关专家把脉地方债实质,开出相关处方,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2.
《桂海论丛》2021,37(3)
2015年起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及管理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地方政府债务"开前门、堵后门"成效明显,法定债务规模及风险得到较好控制,但受政府职能定位、政绩考核、预算软约束、融资平台转型发展不到位等因素影响,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形成的隐性债务不容忽视。面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中的风险挑战问题,要时刻关注、及时研判,从财政可持续发展出发,统筹财政发展和安全,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资产资金配置效率并强化绩效考核、规范推动债权债务融资融合发展,抓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地方政府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地方融资平台绕开监管大规模举债;地方债管理混乱无序;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至地方政府。针对我国地方债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应从建立地方政府硬预算约束制度、推动市政债融资模式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强化债务风险管理及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着手,有效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合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定位,大体来说,地方政府行为主要是由政府目标、政府主体、政府职能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因此,将从目标定位、主体定位、职能定位以及三种定位之间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债务的效应及形成机制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政府债务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换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地方政府债务包括地方政府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中央政府将国债部分收入转贷给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为企业担保等形成的隐性债务等。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膨胀已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这种债务的形成和扩张既有显性的正式预算制度的制约,也有非正式预算制度、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和地方政府债务动态发展机制等因素的拉动。  相似文献   

16.
在地方债务这个黑洞的笼罩之下,很多地方政府都是负债运行,这不可避免地酝酿了潜在的危机。首先,在经济层面,对不断膨胀的  相似文献   

17.
马文扬 《湖湘论坛》2020,33(4):110-120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的背后,映射出的是中国特色经济增长轨迹。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控,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内涵要求。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展开归因分析,揭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困境,并精准施策,在"双支柱"调控总框架下,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经济增长动能切换中,培育地方政府运用核心资产价值循环驾驭债务风险的硬实力;在债务压力聚积环境中,提升地方政府有限债务空间的使用效率;在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中,消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聚的内在基础;在债务风险实战维控中,重塑地方政府政务金融资本化生态。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各地方政府纷纷公布了上半年投资数据,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月份以来公布的地方投资计划涉及金额达到7万亿元,一些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惊呼中国经济将陷入投资盲目扩张怪圈。投资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便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地方政府而言,投资特别是大项目投资不仅可以直接体现为GDP,还能带动大批相关产业发展,是拉动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手段。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正是因为中央果断决策、科学应对,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投资依存度与消费需求原动力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兆庆 《岭南学刊》2007,46(3):89-92,117
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近年来,由于消费需求拉动不足,我国经济增长的投资依存度越来越高,使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越来越陷入生产过剩与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之中。消费率偏低严重抑制了其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作用的发挥。要扭转经济增长越来越严重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被动局面,就应该充分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作用,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何确保今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8%,通货膨胀小于3%,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消费、投资、政府开支及对外贸易,由于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我国出口增长减缓,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政府赤字开支也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