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烈讨论中的德国高校收费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斌 《德国研究》2003,18(3):69-74
本文通过对德国目前高校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各方对学生参与高校筹资的态度进行分析 ,并对目前德国热烈讨论中的收费模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金晶  张绍铎 《德国研究》2015,(2):114-124,144
长期以来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始终存在重大分歧,而与日本同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则很好地解决了与邻国的历史认识问题。本文以德国主流媒体——《明镜》周刊为对象,考察德国对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合作主义理论在德国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春荣 《德国研究》2008,23(4):7-13
德国的利益中介体制包含着许多合作主义特征,从国际比较看,德国属于中等强度的合作主义国家。本文旨在分析德国有关利益集团以及利益中介体制理论(多元主义、新多元主义和合作主义)的讨论,从中揭示合作主义理论在德国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宏观层面论述德国合作主义的具体实践及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庞文薇 《德国研究》2006,21(3):54-59
职工“共决权”——“共同决定权”——是指职工参与公司管理,享有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以及公司决策等进行共同决定的权利。德国的职工“共决”制度以其完善和稳固的体系,在世界上堪称独一无二。然而,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制度,在近年来德国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饱受质疑,对此,德国企业界和学术界纷纷展开了讨论。本文从简单介绍德国职工“共决权”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入手,对现在的讨论焦点进行总结,最后提出笔者对德国职工“共决权”改革的一些看法。同时,为了开拓新市场和降低劳动力成本,德国大型企业乃至中小型企业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廉  相似文献   

5.
德国莱法州行政复议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志建 《德国研究》2001,16(3):50-53
对源于普鲁士时代市县委员会的莱法州行政复议机构———莱法州市县法律委员会是否必要、是否过时 ,在德国司法界曾有过激烈的讨论。一方认为战后德国有了比较完善的行政司法机关 ,因此普鲁士时代市县委员会的做法是多余的 ;另一方认为 ,莱法州市县法律委员会体现了法治国家、人民通过代表参政和民主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德国主动退市制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馨 《德国研究》2002,17(3):42-45
1998年 ,主动退市制度在德国得以确立。至此 ,德国的主动退市制度与自动退市和强制退市制度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退市制度体系。本文对德国主动退市制度的法律框架、形态及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7.
夏汛鸽 《德国研究》2002,17(3):38-41
本文从价值观念、政治原则和竞选战略等角度 ,扼要分析了德国绿党从“反对一切政党”的党向“在政党体系内选择”的党调整的路线 ,在不同的视野中讨论了德国绿党对德国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华 《德国研究》2005,20(3):24-29
1989~1990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德国统一问题上,经历了一个由反对、阻止到被迫赞成的心理变化过程.究其原因:一、民主德国经济政治危机不断加深;二、联邦德国大力推进两德统一;三、西方大国及东欧一些国家对德国统一表示理解和支持;四、前苏联国内经济政治形势恶化极大地限制了其对德国统一进程的制约力.  相似文献   

9.
李国强 《德国研究》2002,17(3):46-49
本文对德国教育滑坡的原因从 7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 :要根本解决德国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需要教育、政治、内政、外交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德国网络言论自由保护与立法规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璐 《德国研究》2006,21(3):34-38
随着网络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与立法规制也成为法律视野中的重要问题。德国在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上延续了宪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但同时颁布了《多元媒体法》进行专门的立法规制。从与美国的网络言论规制比较来看,这是由网络言论的双重属性决定的,也与德国在网络言论保护上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言论自由保护的方式有关。我国应从此两个方面入手,结合自身特点,实现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和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11.
在德国,随着利益集团在经济社会中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它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承担或独立承担公共任务,提出了国家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能是否被利益集团侵蚀,以及利益集团行为能否兼顾公共利益的问题。本文从利益中介理论(多元主义、合作主义和政策网络学说)对利益集团与公共利益关系的论述出发,结合20世纪70年代德国有关利益集团立法的讨论,探讨了有助于利益集团行为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内部和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2.
伍贻康 《德国研究》2011,(4):4-8,78
“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这一缠绕欧洲时局百余年的“德国问题”,对于欧洲一体化的兴衰有什么影响?今天“德国问题”是否又重新冒头?德国在欧盟中“一国独大”意味着什么?德国的战略定位已是欧盟兴衰和欧债危机能否解决的关键.由此出发,本文从“德国问题”角度探析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追溯了德国视觉文化研究一百年来的发展史,并认为应把视觉文化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全球化语境中来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可创 《德国研究》2004,19(4):36-40
德国作为一个西方大国,有着特殊的发展历史,在历经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人不但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德国人的价值取向与历史上的德国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的德国人表现出民主、自由、独立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杨解朴 《欧洲研究》2015,(1):49-63,6
"灵活保障"被视为分析现代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一种新范式,也被用来指代在灵活性与保障性之间争取一个更好的平衡而采取的政策。本文从灵活保障的理论视角剖析了德国历任政府在提高灵活性与加强保障性方面进行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基本路径,并探讨了实施改革的契机、制度优势及政策窗口,进而总结了德国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对德国劳动力市场改革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南海局势的发展,特别是围绕南海问题中美博弈的加深,美国的盟友和伙伴相继介入南海问题进程.在南海问题上,德国总体保持战略审慎与克制,包括坚持多边主义,重视国际司法手段,秉持中立立场,且与英法两国的南海政策存在差异,是潜在的影响力量.然而,近年来德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程度呈逐渐加深态势.德国介入南海问题主要出于应对来自美国的联盟压力和法国的伙伴压力,以及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考虑.而中德密切的经贸关系、德国国内的政治生态以及德国海洋战略等因素则限制德国进一步介入南海问题.展望未来,默克尔之后的德国外交政策将迎来调整空间,不过默克尔时期"基于经济的非对抗主义"政策大概率继续主导中德关系,德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也难以超越现有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欧洲的气候与能源政策以及德国的能源转向政策视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予以解读。首先介绍欧盟气候与能源政策一体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继而指出当前的问题,尤其是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出现的问题。本文第三部分指出欧盟在这一政策领域的领导作用式微,而且仅有少量迹象表明,在未来几年,欧盟还能像21世纪头10年那样决定国际气候政策。第四部分介绍德国能源转向政策的发展,并将其作为次优机制进行阐述。在结论部分,本文将气候与能源政策的讨论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框架,探讨本文所呈现的视角的其他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裘元伦 《德国研究》2005,20(4):31-34
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关系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公正和经济公平,它首先同一个国家的价值目标相联系.在德国,这种价值目标来自作为其基本政治制度决定性构成要素的"社会市场经济",它重视效率与公平兼顾.本文试以具体资料来考察这一价值目标如何在德国社会的收入分配中得到实际体现以及目前德国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国际发展援助体系中,德国以其区域覆盖广、利益兼顾平衡、专业性突出而独特于其他发展援助国家,本文梳理了德国对外援助的历史及其组织机构的演化,并对德国对外援助的动因与偏好进行了客观分析。此外,文章在采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德国对外援助的地理分布和渠道分配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文章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特征提出了德国对外援助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李乐曾 《德国研究》2010,25(4):4-11
本文以冷战后德国国内有关其国际角色定位的争论为引导,分析德国左翼政党在国外进行军事部署问题上立场的变化,进而以联邦国防军部署阿富汗为例阐明德国新安全政策的特点,最后结合"文明国家"角色行为和德国的外交政治文化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