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乐顿珠频繁赴京 嘉乐顿珠接触过无数国共两党领导人,被视为“藏独”重要人物的他,对这些领导人都颇具好感。嘉乐顿珠曾对媒体说,他最崇拜孙中山和蒋介石,邓小平的爽直率性令他感动,胡耀邦的开明务实让他印象深刻,胡锦涛对西藏情况了如指掌,令他惊奇。  相似文献   

2.
耀邦同志突然去世,给千千万万正直的共产党员和亿万人民群众带来了深沉的悲痛。人们怀念他,赞颂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品德,对他生涯中遇到的各种坎坷,深表同情,并为之慨然,是很自然的。 我对耀邦同志,认识他以前就很敬重;在他身边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张光斗的了解,往往与他主持或参与设计的水利工程有关。在他从事水利事业7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看到了他日常生活中的几张照片,对他的为学、为师、为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周原 《瞭望》1986,(49)
有人对我说:“长岛的县委书记王爱民是渔民出身,对渔民有特殊的感情。”我去长岛访问他,他并不是渔民出身,而是售货员出身。他对渔民的特殊感情,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培养起来的。但是,外边的传说,并非毫无因由。我访问他以后,觉得他比渔民还要渔民。渔民在大海的风险中生活,而县委书记王爱民却是个敢于闯海的人。  相似文献   

5.
徐有光 《团结》2002,(5):47-48
在民革河南省第十届一次全委会上,毛增华当选为主任委员。在其履任新职之际,笔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毛增华是河南省著名的电力专家。他在电力系统的声望,不是因为他写过几本专著和数十篇优秀论文,而是长达40余年的电力建设实践。有人对他评价道:“他不是个理论家,而是个实干家;也许他称不上学者,但他却是位智者。”  相似文献   

6.
黑人学者赫伯特约我去谈谈。这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他在爱荷华大学读了10年,得过四个学位。学过哲学,现在在教历史,但是他的兴趣在研究戏剧,——美国戏剧和别的国家的戏剧。我在一个酒会上遇见他。他说他对许多国家的戏剧都有所了解,唯独对中国戏剧不了解。他问我中国的丧服是不是白色的,我说:是的。他说欧洲的丧服是黑的,只有中国和黑人的丧服是白的。他觉得这有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7.
正艺术给他以灵感毛泽东后来离开韶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对视觉和听觉艺术的爱好也向东西南北乃至外国艺术延伸。对艺术的喜爱和欣赏,使他在紧张的环境中得到休憩和放松,甚至直接开阔了他的思维,拓展了他的战略空间,他每每从中获得难得的休闲,也得到了种种灵感。中南海毛泽东居住处留下大量唱片、磁带,内容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8.
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一团火,对工作、对事业充满激情;又说他是一阵风,砍送到哪里,就给哪里的孩子们带来欢乐。初次相识的我。还感到他有一颗可贵的童心。这位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兴奋地谈起他34年来把舞台搭在长城内外,把歌声洒向人江南北的经历;讲到他每次演出前针对不同的形势,面对不同的小观众,如何选择不同的节目、构思不同的串场台词。而在说起孩子们爱听他的歌,爱看他的表演,爱他这位杜伯伯时,他眉飞色舞,情不自禁地会唱起来: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而让他感触最深的还是前不久在澳门的演出。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5,(9)
“浑厚中透出侠义气”──薄一波谈叶剑英范硕整理叶帅离开我们,一晃七八年了,记得他病重时,我去看望他,给他子女们写了两句话:“他对人们,从浑厚中透出侠义气;人们对他,从亲爱中露出敬畏心。”这是1927年李大钊牺牲后,高一涵为他写的悼词中的两句话。我是从...  相似文献   

10.
胡小曼 《学理论》2013,(23):229-230
纳博科夫是一个聪慧敏感、才华四溢的艺术家,他最突出的创作才华莫过于他的幽默和机智,以及他那超群的语言才华。纳博科夫崇尚纯艺术,他把文学作品称为神话故事,在他的艺术观点中,他始终认为结构、语言、文体等创作手段和表现方式要比作品的思想性与故事性更为重要。通过对其最有争议的作品《洛丽塔》分析,来探讨纳博科夫对时间、生命、道德以及文学的思考的新意。  相似文献   

11.
曾经长时期担任南斯拉夫总统的铁托元帅,他的儿子沙米尔,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不沾老子光采的人物,他现在已经年近半百,19岁时就离开象庭,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靠他自己诚实的劳动和能力,自已奋斗,自谋生计。据他后来对人说,铁托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不许他以铁托儿子的身份去谋求利益,也告诫他成人之后,要自力更生,千万别想沾父亲的光。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沙米尔成为  相似文献   

12.
柳溪 《瞭望》2002,(33)
大连市工商局局长李德和是个工作狂,见到他的时候,总是他急匆匆的脚步,风尘仆仆的身影。不久前李德和道出了他的《工商干部道德三字经》,概括了他对工商工作尽职尽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赵永平 《学理论》2009,(23):90-91
韩愈的交友诗更多地表达他对友情的珍视,对一己之情的抒发,对亲情的眷念和对自然的喜爱。他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展示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传达出真挚、炽烈的情感,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  相似文献   

14.
据说,在美国出现了一个学习比尔·盖茨的活动。学习他争当世界首富吗?不。是学习他身上的“三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对自己吝啬。他平均每分钟挣6596美元,折合人民币五万多元,可对自己却十分吝啬。穿的,没有一件名牌。有一次,他参加世界顶级企业家聚会,穿的套装价格还不值歌星影星们一次洗衣服的钱。他的午餐,经常是不到两美元的汉堡包就打发了.他有次赴会,助理给他订了一套豪华房间,他气得骂道:“是哪个混账东西干的好事”?第二个亮点,是对社会慈善。他多次到贫民窟探访,关心弱势群体冷暖,为了解决他们的医疗、教育等问题,捐出79.762…  相似文献   

15.
张友渔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是享誉国内外的社会科学家。他学识渊博,理论精深。几十年来,他不仅参加革命的实践活动成绩卓著,而且,还撰写了大量具有真知灼见的论文和专著。他对我国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对我国政治学的创建和发展功不可没。他的治学方法和治学精神是留给世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宋桂奇 《党政论坛》2012,(22):54-55
俄罗斯心理学家巴布金曾说:“当普京开玩笑时,他的孩子气就显露出来,他的眼中也会闪过一丝狡黠。他脸上的表情,甚至他摇头的方式,都说明他对自己的幽默很自得。”这种“自得”心理,当是这位铁腕政治家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7.
李普  沈容 《瞭望》1986,(45)
在哀悼刘伯承元帅的日子里,我们访问了老红军肖克将军,请他谈谈刘帅。我们久仰他文武双全,读过他论述刘帅的文章,对他的见解很钦佩。 他今年七十八岁,腰杆笔挺,语言简练,没有老态。特别令我们吃惊的是他的记忆力,某年某月、张三李四,他记得一清二楚。 他说,他第一次看到刘帅的名字是从南昌城的墙上。南昌起义后的第二天,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团出了一张布告。布告的署名中,第一名就是刘伯承,接  相似文献   

18.
陈振新  朱良玉 《各界》2011,(10):20-21
我们是望道先生的子媳,早就听说过父亲的许多动人故事,但他是个很低调的人,从来不对我们讲他做过什么。回忆与父亲相处的几十年,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他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对子女、对学校、埘这个世界,充满了他独特的爱。  相似文献   

19.
李大钊虽然在“五四时期”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批判,但他依然肯定通过“修身”来提高道德修养的思想。同时,在对救亡的探寻之中,他的修身意识发展成了对个体存在意义和价值追求的反省,演进成了对唤起国民觉醒的思想。“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史学受到李大钊重视。他对唯物史观的探析、阐释与运用和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使他有效地引发出了群众自觉救亡的动力,同时,又将他的修身意识贯彻到其中,对唤醒群众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思呈 《各界》2010,(8):2-2
唐僧在取经路上一向心如槁木,他的徒弟们对他也很有信心,说他“决不以色空乱性”:但他确有一次言语不端的嫌疑,这个绯闻对象是蝎子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