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绩本来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但是,也有少数领导干部陷入了“政绩误区”,如有的脱离实际,违背经济规律,乱铺摊子,搞“泡沫政绩”;有的信奉“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那一套,玩数字游戏、文字游戏;有的投机取巧,什么工作容易出“政绩”,就干什么。要走出这些误区就必须创新干部政绩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乡镇干部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才能把工作搞好。一要变重“政绩”为重创业。为群众办实事出政绩,是每一个乡镇干部应尽的职责,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乡镇干部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创出了不少政绩,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但也有的乡镇干部因“政绩”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反感和不满,甚至出现了“政绩”越多,群众怨言越多;“政绩”越大,农民负担、当地财政包袱越大的不正常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少数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不够端正,或标新立异、好大喜功,或急功近利、短期行为。这样的“政绩”,表面上闪光,实际上劳民伤财,既伤害了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又损害了自身形象。二要变重事务为重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乡镇干部理应及时转移工作重心,更多地为群众提供服务。而实际上,不少乡镇干部仍是忙于应酬,有的甚至把正常的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看成是负担、麻烦。这种只要群众干事、不为群众办事的作风,势必淡化、疏远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三是要变重号令为重教育。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农村各种利益关系出现了新的调整,农村的各种矛盾也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靠发号施令对农民进行直接管理,尤其是有些乡镇领导干部,做群众思想...  相似文献   

3.
祖言 《今日浙江》2012,(6):46-46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更强大;没有任何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心更珍贵、更持久。当前,许多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不直接,缺乏与群众的直接交流,比如有的领导干部以看上报材料取代实地调研,有的以听听汇报取代群众倾诉,有的以隔着玻璃望望取代到群众家里走走,有的以参观“盆景”取代了解全景,有的以联系基层干部取代结交普通群众,这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重在“直接”、贵在“经常”。  相似文献   

4.
元见 《当代广西》2004,(4):24-24
时下,在与一些农村基层群众攀谈时发现,有的基层乡镇,村的领导干部在离任交接时,只要讲起自己的政绩来,便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惟恐埋没了自己的“闪光点”,而一旦涉及到群众的呼声和意见,他们往往会退避三舍,唯恐躲避不及,其结果是“领导离任问题走,‘群众呼声’没盼头”,不少群众对此颇有看法。分析起来,有的领导干部之  相似文献   

5.
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都有个上任卸任和工作调动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某媒体刊登这样两条新闻却发人深思:一是某区委书记调动工作时,百姓含泪数政绩;二是某县委书记易地做官时,群众鞭炮送瘟神。反差何以恁大?原因很简单:前者“心里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而后者则是“心里只有自己,唯独没有群众”。谁廉谁贪,谁优谁劣,百姓强烈的爱憎之情和不同的送别场景就是最公平的打分。常言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是很有点辩论法意味的。为官者的政绩如何,他在任时往往得到的都是溢美之辞,似乎不能算评定,待他离任之…  相似文献   

6.
政党执政,为官从政,都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缺少政绩,执政党就难以巩固其执政地位,领导班子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领导干部就难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要政绩,就得树政绩。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政绩?这都涉及到一个政绩观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树政绩,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民,还是为己;是为大局,还是为局部,这是区分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正确的政绩观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以求真务实为核心内容,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前提,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的精华。"在选人的问题上,要注意社会公论,不能感情用事。""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共有政绩的人。"①这些精辟的论述,为我们阐明了新时期选拔干部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亦即坚持群众公认原则。但近年在贯彻这一原则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把这一原则与党管干部原则对立起来,认为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就会削弱党对于部工作的领导;有的在实际操作中把这一原则绝对化,或片面化,认为群众公认,就得完全按得票的多少,决定取舍;还有的认为,群众公认的概念不清,操作性不强,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苏北 《现代人事》2001,(7):29-29
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都有个上任卸任和工作调动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某媒体刊登这样两条新闻却发人深思:一是某区委书记调动工作时,百姓含泪数政绩;二是某县委书记易地做官时,群众鞭炮送瘟神。反差何以恁大?原因很简单:前者“心里只有群众,唯独没有自己”;而后者则是“心里只有自己,唯独没有群众”。谁廉谁贪,谁优谁劣,百姓强烈的爱憎之情和不同的送别场景,就是最公平的打分。  相似文献   

9.
一位即将退休的老领导,在总结几十年工作经验时说:“留下高楼大厦是政绩,留下好的作风也是政绩。”这句话听来颇令人深思。一谈到领导干部的政绩,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高楼大厦、修桥筑路这些一目了然的政绩。诚然,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追求任期内立竿见影的政绩本来无可厚非。但时下的问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急功近利,为了在任期内快出政绩、多出政绩,往往不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好作风本身就是品质的体现和党性的体现。作风建设虽艰难,却能使百姓长远受益,最终能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好处。从某种意义上说,留下好作风比留下一些政绩工程更重要,因此应当  相似文献   

10.
政绩,在当今中国似乎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比如“政绩工程”几乎可以和“面子工程”或“劳民伤财”划等号。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所谓政绩,就是领导干部施政的成绩。对官员要求政绩,和对学生要求成绩、对员工要求业绩是完全一样的。不能因为考试制度不合理而导致学生把出成绩和考高分划等号就说学生不应该出成绩。同样地,不能因为有些领导干部把“政绩”经念歪了就说不能讲政绩。  相似文献   

11.
政绩真伪析     
当今政界,“政绩”是一个热门话题。公仆们渴望政绩、追求政绩,其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样是追求政绩,有的为人民群众所称道,而有的则受到老百姓的指责,这是为什么?因为政绩观不同,效果不同,从政者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就完全不一样。许多公仆追求和创造政绩,遵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践之以行,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目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而创造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政绩来。这样的政绩,自然会刻在人民群众的口碑中。然而,也有一些人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政绩”视为向上爬的阶梯,…  相似文献   

12.
朱法飞 《创造》2001,(7):47
某单位一名新领导在就职大会上向群众表态道: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这“三把火”就不烧了。会后,大家对此颇有微词,有的说,新官上任该烧的还是要烧,一方面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单位中存在的问题,更快地促进单位有新的起色,调动群众积极性,增强党委的凝聚力;而有的说:烧不烧是他的工作方法,既然组织上安排他当主管自有他的办法;但也有的担心说,一开始就没有“烧”劲,恐怕是老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冒出来……事实上,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后,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在他上任后的几个月中,件件…  相似文献   

13.
傅峥 《新东方》2004,(3):34-36
胡锦涛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那么,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要用政治的观点看待政绩,把“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14.
张春生 《前进》2004,(5):17-18
锦涛同志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胡锦涛同志有关政绩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判断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正确的政绩观,必然是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指导下的政绩观,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政绩观,是遵循科学规律、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是人民满意、群众公认的政绩观。一、加强修养是创造政绩的基本前提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在政绩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权力观。“世界观是总开关”,对于政绩观具有决定性意…  相似文献   

15.
中央强调正确的政绩观,首要前提是要发展、讲政绩。如果离开了要发展、讲政绩这个问题来说正确的政绩观就没有实际意义了。正确的政绩观首先是要求大家要有政绩,要讲政绩;不做事,不谈政绩,就不可能有政绩,更谈不上有正确的政绩观。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创造政绩?怎样检验政绩?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中央强调的政绩是全面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人民群众拥护的政绩。所谓全面,就是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看城市变化,又看农村变化;既看当前的发展,又看可持续的发展;既看经济总量增长,又看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既看改革开放,又看社会稳定;既看“显性政绩”,又看“潜在政绩”。所谓经得起实践检验,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而不是摆花架子、做表  相似文献   

16.
为官一任,执政为民,造福一方,其工作的得与失、成与败,无疑是以政绩来体现。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还指出:“真正的政绩观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政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7.
其实,有些问题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可怕的是在两难之间,有的领导干部把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变成了“蛙水关系”,需要时跳进去,不需要时就跳出来。  相似文献   

18.
问题一: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适合领导干部吗?  在经济常识的学习中,有的学生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否适合领导干部?”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作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不能看到群众和基层党员中有人先富起来就坐不住了,就想自己也先富起来。”“对党的领导干部来说,不管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原则不能变。”由此可见,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适合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不能先富起来。这是因为:  一、这是由党的性质决…  相似文献   

19.
政绩,就是工作成果。它可以从总体上反映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效率,从而成为评定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从个人的角度说,政绩标志着人生成就的轨迹,是个人被选中担任领导或更高级领导职务的重要依据。从组织的角度说,政绩则是个人所在组织行为能力的展示。从政党的角度说,政绩则是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反映。缺少政绩,领导干部就不足以担任起相应的领导职务;政绩不足,领导干部就失去了继续领导或担任高一级领导的资格,执政党就失去执政的资格。有无政绩对领导干部和执政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形式主义是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形式主义对党的事业危害极大,令人厌恶!  有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如,有的领导干部工作就是开会,整天沉湎于文山会海,不去深入实际、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有的对上级的文件不认真领会、研究,照抄照转,当“收发室”,对下级的报告不研究、不回答,当“蓄水池”,马马虎虎、不负责任;工作中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有布置,无检查,流于形式,浮在表面,没有实效;有的领导遇到矛盾就回避,见到困难就推诿,不讲实情,不办实事,做表面文章,说空话、大话、套话;有的领导脱离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