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讨论现代性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澄明关于现代性的“问题语境”;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尽可能避免达成某种语境主义的规则共识,这就是现代性的吊诡.现代性不是魔戒,正如民族文化不是圣经.现代性在中国的绵延约略分为三个阶段:思想的现代性、市民社会的现代性和富裕社会的现代性.中国现代化的“社会动员”过程和前景,更多是在文化意义即“文化现代化”层面展开和定位的,因而现代性是中国“文化现代化”最基本的理论理性之命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路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基础上的现代化之路。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伴随着现代性在中国历史演进的民族化过程。中国现代性建构既要重视人类现代性孕育与成长的一般性规律,也要关注中国现代性生成的民族特殊性。在中国道路的进程中,不能因为现代性危机而摒弃现代性建构,也不能走西方现代性生成之路,而应发挥后发优势、道路优势、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从中国的先进文化和现代性反思的成果中吸取智慧,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化伴随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产生,形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反思西方现代化进程,其发展和扩张具有极大的破坏潜能,主要表现为制度危机、精神危机、全球危机等。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宏大眼光,打破了西方单向度的叙事模式,为多元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的路径选择,在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自觉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4.
魏波 《前线》2017,(3):34-37
探讨文化自信需要深入到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中去把握其生成与发展机制。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文化与意义世界,在自我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过程中形成了文化自信。变革与冲突引发了文化认同的危机,由此带来对既有文化的反省性认识,文化批判构成文化自信发展的动力机制。现代性引发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现代性的扩散则导致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的困境。基于上述认识,培育文化自信需要在社会转型的系统进程中探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在自我反思与批判中高扬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晚清以降,由于受到西方在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价值体系上的双重挑战,素来自成一体的中国文化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丧失了自身的文化自主性。当今中国崛起的现状,激发起了重建文化自主性的呼吁。问题在于,中国崛起作为一项背景性因素,并不足以证成中国应当且需要建立文化自主性。事实上,中国文化自主性的可能及其正当性理由,主要来自于使中国丧失自主性的西方文化本身存在的问题,即西方现代性文化普遍性宣称背后的特殊性、西方现代性话语背后的暴力与压制以及西方现代性危机。因此,中国建立文化自主性的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够对自身的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走出一条具有解决乃至超克现代性危机之可能性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性语境下,中国文化在近现代以来遭遇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中国文化经历了4次文化整合,形成了文化主体的"空场"、文化内容的庸俗化、文化发展的无个性的特征。而造成这些文化特征的原因既有现实的,也有历史的,但历史的原因更为主要,也更为深刻。因此,面对来自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文化如何定位已经列入了中国人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自觉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它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圈子的人们对于这种文化有"自知之明",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有充分的认识。文化自觉的实质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实现文化自觉,对于当代中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价值。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下一败涂地,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在其产生之时就已被深深地嵌入现代性运动之中,他在反思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与剖析资本主义文明实质的过程中,具体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思想:现代性根源于现代生产,现代性内涵于资本的逻辑之中,现代性处于历史的嬗变之中,现代性内发于社会的矛盾裂变之中,现代性展现于全球性的视域之中。在当前中国艰难的历史文化转型过程中,重温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思想,对于重构当代中国现代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新梳理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运动,是解释中国道路、建构中国自身普遍性的必要性工作。它是后现代的现代性,是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研究,也是一种基于整体主义的后西方式现代化研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研究需要从历史中发掘思想资源,从近代寻找现代化运动的动力,在当代总结中国的现代性。中国现代化运动能够走出中国独特的道路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既有传统文化的贡献,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又参考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现代化运动贡献了与欧洲不同的现代性的思想,重新诠释了现代化理论,开拓了新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中国文化不是宗教型文化却能够持续几千年,还在于它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起到了类似于宗教所起的作用。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能走宗教化之路,或者借助中国文化自身的宗教作用而实现,因为这是与现代化的道路截然相反的。因此,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建立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现代化的基础上,与我们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同步进行,并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