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沟通功能是现代政党的一项基本功能.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的执政党,必然是最为重要的政治沟通主体.在当前社会冲突持续加剧的背景下,进一步健全社会协商对话机制是中国共产党沟通社会和回归社会的一种有效机制,它对于协调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1978年以来的政治实践,对我国社会协商对话机制的兴起背景、发展历程和健全必要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当前健全该机制是执政党在沟通和回归社会、实现国家治理结构调适上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协商文化是中国协商民主的精神内核与文化表达,研析其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建构路径具有重大意义。协商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色彩和价值取向决定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协商因子”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协商传统”、民主实践,是中国式民主政治道路探索及其文化创造的历史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体现在其领导主体、理论本体的内在规定性以及对协商民主价值理念的系统集成性上,其诉诸协商民主实践中文化生态系统的科学营造。新时代培育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文化须直指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加强领导保障,深入开展研究、宣传、运用,达到学理与实践、文化与政治的意蕴合一。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建设八个重要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需要明晰协商民主八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关系,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协商民主的定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票决民主)的关系,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继续加强政党协商的创新性意义,政协协商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协商民主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以利于今后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政党协商是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党协商具有多重属性,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还是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重要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平台。在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政党协商具有精英吸纳、决策咨询、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等多重功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是政党协商的主要形式,表现为执政党与各参政党间的直接协商。政党协商的内容较之其他形式的协商民主更加重要。政党协商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是社会主义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则、依法协商原则、平等协商原则、包容多元原则、协商的效能和程序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党协商的程序建设,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机制应成为新形势下推进政党协商的"重中之重"。必须重视政党协商基础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西方思想家作为前沿理论提出的"商谈制度"、"协商民主",中国已有多年实践,其效果是连续保持近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但我们还缺少对当代中国历史变迁这一巨型复杂系统的实证研究,尤其缺少对当今中国社会整合机制的实证研究。有待完善的中国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为国家的长足发展提供了相当有效的社会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6.
制度与文化一直是人类发展史中密不可分的因素,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建设同样需要相应的政治文化支撑,文章以政治文化的构建与协商民主制度发展的相互联系为切入点,认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构建受到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和我国传统政治因子的多重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当代中国协商民主政治文化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具有对传统民主形式进行批判和完善的价值,中西不同视域下的协商民主既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又有着民主价值目标所体现出的共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概括,包括政治协商制度和社会对话协商制度两个层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机构成部分,有着自己的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而且现阶段正朝着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制度与文化一直是人类发展史中密不可分的因素,当代中国的协商民主建设同样需要相应的政治文化支撑,文章以政治文化的构建与协商民主制度发展的相互联系为切入点,认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构建受到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和我国传统政治因子的多重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当代中国协商民主政治文化的构建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文化传承与实践的不断延续。其发生和发展,从历史上就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我国人民民主协商的重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智慧与思维方式,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历史实践延续。可以说,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孕育和初步形成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在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培育和推动下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刘蓉宝 《求索》2008,(12):216-218
中国政党制度,经历了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模式的实践。民国初年多党制实践以失败告终,证明西方的政党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历史证明,两党制在中国行不通;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破产,证明一党制违背民主政治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呼唤适应中国国情的新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政党制度在国家现代化和现代国家建设中形成,并为国家现代化和现代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政治资源和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协商建国催生了中国的政党制度,也铸造了中国一体多元的民主共和。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缺乏理论和实践的准备,再加上在现代化和现代国家建设上的意见分歧导致了政党的一元化领导,政党制度遭到扭曲,并在“文化大革命”中达到了顶峰。改革开放之后,政党制度在新一轮现代化中得到恢复和发展,逐步嵌入政治体系,并在逐步嵌入公共政策领域制定过程中催生了中国的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12.
社会稳定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是当代中国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中国政党制度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为基本特征,以合作协商为基本愿则.既体现了民主,又实现了集中,具有强大的社会稳定功能.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稳定功能.  相似文献   

13.
黄敏璇 《社会主义研究》2022,(2):117-124+148
基层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形态,既有研究忽略了历史情境与结构性因素对制度的共同型塑作用,无法真正挖掘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变迁的因果机制。以历史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从历史演进与结构变迁两个层面对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进行分析,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的探索期以及十八大以来的深化期三个历史阶段,呈现出从零星试点到全面推广、自主探索到高位推动、单一国家力量到多元社会主体的总体特征。在这一制度演变过程中,宏观的政治社会环境、民主观念的演变以及多元行动者共同构成了制度的结构性逻辑。多重改革要求的关键节点、创新扩散与绩效驱动造就的路径依赖、制度缺位与错位的历史否决点型塑了制度的历史性变迁。总体而言,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变迁是渐进性调适的过程,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是其制度演进的鲜明特征,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逻辑理路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着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要新概念.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战略谋划。协商民主的概念虽然提出于西方,但在涵义上与中国政治协商相通。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有着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世界经验的价值。民主是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更大优势在协商而不在选举。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具有系统构造,其深刻性在于将协商民主从社会覆盖、工作向度、普遍要求和运作规范等方面得到提升.协商民主不再是一种单向度、窄渠道、小口径的实践形式,而成为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中具有全方位的制度系统和工作机制。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形式载体,其政治生活的覆盖面、民意吸纳的包容性、参与范围的广泛性,需要得到有效的制度供给,需要形成规范运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特优势,是党的宝贵经验和决策方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确保始终坚持协商民主实践的中国方向,必须以区域视角下当代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绵阳市近年来协商民主实践发展的回顾和总结,探讨区域视角下协商民主在绵阳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为绵阳地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传统和优势提供问题依据。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在探索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不同道路的实践中关于中国民主政治的知识与经验增量发展的渐进过程,其发端在于依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产生的政党协商,并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逐步向社会协商扩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同构异形的协商民主,既有深厚的本土资源,又在方法论上借鉴了西方的理论与经验,共同塑造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其鲜明的特色和内在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协商政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导性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结构的多元分化对民主政治提出更为本质的利益要求和参与要求的形式下,民主政治的程序设计应逐渐提上日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及中共领导体制的内在规定性,统一战线理论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思想和制度传承,以及中国传统"和"、"合"、"中"政治文化在传习过程中对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产生的持久影响等多种因素,为现阶段进一步将传统的政治协商制度向更完善的协商性民主发展奠定了政治、社会和文化基础,也决定了以公共协商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协商性民主而非竞争性民主,可能成为当今中国多元社会中民主政治发展的主导性战略选择。发展协商政治,把商议性民主镶嵌入开明的权威政治框架内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西方协商治理理论对于当代中国协商治理研究具有先在性,协商治理研究不能无视对西方协商治理理论及其适用性的研究。一定意义上,实践层面,中国对协商治理理论的适用更多是体现在倒逼现代国家建构层面上。现有当代中国协商治理研究除了取得一定成绩外,存在着泛化与不足、西方与本土处理不当等问题。协商治理研究需要注重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的平衡、普适性与特色性的协调、全局性与差异性的搭配。构建中国协商治理话语体系是应对当代中国协商治理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可能之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之一,已成为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十八大对健全协商民主制度进行了总体规划和部署,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寄予乐观的期待。中国在长期政治生活中形成了多级政治协商制度,探索出听证会、民主恳谈会等基层民主实践,这些为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提供了具有积极意义的实践经验。同时,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协商民主的协商场域正在不断拓宽。工资集体协商的广泛推行就是协商场域拓宽的一种表现,在这方面,福建泉州的工资集体协商尤其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实施民主协商逐步成为中国基层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民主协商"成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协商民主对于实现利益整合、降低决策风险、培育社会自治和增进公共理性具有显著功效。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方面,协商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决策阶段发挥着重要的治理效能。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各级党委政府对协商民主制度的倡导、基层社会协商民主实践的创新,构成了中国基层社会协商治理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