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后冷战时期,美苏两极体系的终结并没有带来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相反,国际危机和局部地区动荡呈更加频繁之势。国际危机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格局的变迁、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三大诱因;当前国际危机的最显著特征是美国成为国际危机和危机管理的主要当事方,美国在反恐等外交政策上的双重标准客观上加剧了国际危机爆发的频率。与大国之间的危机、台海危机、能源危机及非传统安全威胁引发的危机正成为中国国际危机管理的四大任务。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后,危机已成为国际安全的一种常态,国际危机管理则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关系我国民族复兴、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所以,正确处理国际危机对于确保我国国家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世界自然灾害频发,改善城市规划,建设防灾减灾工程,提高民众灾害风险意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一个主题。在中国,民众缺少灾害风险意识是造成自然灾害损失扩大化的重要原因,在日本,自然灾害风险图成为政府进行灾害管理,提高民众灾害风险意识的重要工具。日本政府已经绘制了一套完善的全国性自然灾害风险图,旨在让政府决策部门、相关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大众了解所在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同时最大程度避免生命财产安全损失。  相似文献   

4.
面对频发的校园血案,我国校园安全保护措施苍白无力。国际安全学校认证主要从社会环境、物资环境、健康教育、体育活动、健康服务、危机处理、家庭与社会七个方面考虑,讲求公众参与、整合社会资源。我国应借鉴其理念,推进校园安全立法,建立校园危机管理常设机构,引入安全评估机制,组建校园安全志愿者队伍,在校园开展危机安全教育,以控制校园危机,维护校园安全。  相似文献   

5.
克蓝 《今日海南》2010,(10):13-13
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工建设已经快一年了,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海南民众如何看待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信心几何?近日,海南省统计局的一份调查报告给出了答案:民众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支持率为95.74%,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信心度为94.5%。在调查中,民众也分别为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推荐书目     
子荷 《中国减灾》2007,(1):58-58
目前,北京承办的2008年奥运会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北京奥运安全的保障能力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热点问题。2003年10月,国内首部专论“奥运安全”的专著——《安全奥运论:城市灾害防御与综合危机管理》一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一本全面论述北京2008年奥运会安全建设减灾综合减灾战略的科技专著,从中外大都市及历届奥运会面临的灾害、事故等危机态势的管理视角入手,用全方位技术层面的规划设计、城市科技、生态环境研究等论述了2008年北京奥运安全的发展战略。《安全奥运论:城市灾害防御与综合危机管理》从宏观视角论述了安全奥运的基…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世界自然灾害频发,改善城市规划,建设防灾减灾工程,提高民众灾害风险意识,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一个主题。在中国,民众缺少灾害风险意识是造成自然灾害损失扩大化的重要原因,在日本,自然灾害风险图成为政府进行灾害管理,提高民众灾害风险意识的重要工具。日本政府已经绘制了一套完善的全国性自然灾害风险图,旨在让政府决策部门、相关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大众了解所在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同时最大程度避免生命财产安全损失。笔者在日本担任访问学者期间,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特别是世界大国关系趋向缓和,国际安全威胁呈现多元化特点。欧洲不再是全面军事对抗的场所,也不再是战略和政治上的“冻土区”,一些国际危机尤其是发生在欧洲境内的危机使欧盟的安全和利益受到威胁。欧盟虽是一个全球行为体,但在安全领域,其关注的重点是欧洲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因此,欧盟参与国际事务经历了从防御和威慑角色向危机管理和干预角色的转变。欧盟干预国际危机的选择标准在于是否威胁到其关键的安全利益、是否在地缘上接近欧盟以及是否关系到其冷战后的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9.
影响一国国内公众舆论方向并进而对该国外交和国家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危机事件主要分三类:宗教—政治性的危机事件、事关历史认知心理的危机事件和事关国家现实利益的危机事件。中国当代公众舆论方向深受这三类国际危机事件的影响,经此,中国外交和国家安全也深受影响。新世纪,业已浮现世界强国前景的中国需要认真应对这些国际危机可能给国内舆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非传统安全呈多点频发之势,威胁不断深化,影响更加广泛,形势更加严峻.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诸如金融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安全、恐怖袭击、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安全等与传统安全问题相结合所释放出的威胁能量,给国际安全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非传统安全一般具有很强的政治属性,一些非传统安全的变化引发了国际政治的新一轮博弈,成为国际政治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11.
子荷 《中国减灾》2007,(11):14-15
2007年10月10日,是第18个"国际减灾日",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为"减灾始于学校"。2006年6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减灾战略在巴黎的总部发起"减灾始于学校"的活动,以促进各国将减灾内容编入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并改善学校安全。根据联合国国际减少灾害战略秘书处对82个国家的调查,只有33个国家在中小学教学大纲中有关于灾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公共危机的溢出效应决定其发生已超出发生地范围,局部危机可能演化为全局危机,甚至国际危机,造成一定的国际影响。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国际沟通与合作显得日益重要。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联系紧密,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人道组织的发展为公共危机背景下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合作的可能。构建危机背景下国际合作与学习机制,对完善我国的公共危机处理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加强了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得全球性风险系数加大.新的时代背景呼唤新的安全理念,为了有效地应对危机的挑战,国际社会成员间的合作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处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需要增强危机意识,在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的同时,尽快完善我国应对危机的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提高危机应对能力,更好地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4.
张宝山 《中国人大》2011,(21):26-27
十年前,“9·11”,一场恐怖主义行动震惊世界。十年来,国际社会在与恐怖主义进行的殊死较量中付出了巨大代价,也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国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长期以来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也威胁着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解决反恐怖斗争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实际困难,逐步完善反恐怖法制建设,成为摆在中国立法部门面前的首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迟福林 《今日海南》2009,(11):20-21
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发展阶段变化的特定背景,已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环境。这就需要客观地估计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走势和中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努力使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与中国时代发展大趋势相适应,并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的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6.
邓芬 《前沿》2013,(6):50-51
在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应急救援合作已成为减少应对灾害和灾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国际应急救援中有很多法律问题未明确解决,各国在灾难发生后对于国际应急救援的态度也各不相同。本文从国际法视角,探析"保护责任"的适用、军队救援的法律地位以及联合国与其他人道组织的合作,揭示国际应急救援的法律缺陷,推动国际应急救援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媒体时代,自然灾害或灾害事故的发生,经常会被民众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发布到网上,一些消息内容片面且缺乏权威解释,极易引发舆论危机。政府网站作为官方网络媒体,不仅具有传播速度快、消息更新快、互动性强等特点,还具备自媒体所没有的权威性。因此,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在灾害事件中的舆情引导能力,是有效化解灾后舆情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造成损失越来越大。为了有效应对各种灾害,各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各种探索,国际社会也在推广实施一些减少自然灾害的模式和方法。其中,瑞典最早进行推广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安全社区”、美国政府推动建立的“防灾型社区”以及东南亚等国家推出“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害风险管理”,是社区建设的三种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9.
国际危机研究经历了从应付危机到预防危机的转变,预警成为国际危机管理研究的重点。当前,国际危机的复杂性和危机预警的主动性,要求提高国际危机预警的有效性。界定国际危机预警有效性的含义及其衡量标准,有利于探索提高国际危机预警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2,(13):60
2012年6月15日上午,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会见了欧盟国际合作、人道主义救援和危机应对专员克里斯塔丽娜·乔奇瓦女士一行。罗平飞副部长回顾了民政部与欧盟近年来在政府治理和基层民主方面开展合作的情况,表示愿意进一步与欧盟在灾害管理领域建立合作关系。乔奇瓦女士赞赏双方合作取得的成果,希望未来与民政部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