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法中的行为应当是存在论意义上的、人的目的支配下的行为。不能用“行为”这一概念去统合犯罪的各种样态,但任何犯罪中都要有行为,从而在其逻辑之下实现从“犯罪是行为”到“犯罪有行为”的转变。行为不再是犯罪的上位概念,而成为犯罪成立所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监狱的三大基本矛盾决定了监狱的三大主要任务,而改变“提高罪犯改造质量”这一中心任务相对弱化的现状,是监狱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为此,监狱工作应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在价值取向的定位上,应从工具手段观向人本综合观转变;在工作重心的安排上,应从摇摆不定向确立和突出改造工作的中心地位转变;在改造目标的制定上,应从整齐划一向量体裁衣转变;在改造方略的选择上,应从“生产劳动主导型”向“改造需要主导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对某省青少年犯罪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并非所有犯罪人的父母都是品德败坏、行为不端的人,相反,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对自己的子女有着正面教育。为什么在较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环境氛围中,他们也会走向犯罪的道路呢?经过分析印证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若干传统教育观念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一、教育观念更新与青少单犯罪的夫来(一)人既创造了教育和教育观念,同时也被教育观念和教育塑造。教育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归根到底是产生于劳动和人的需要。思格斯在《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科…  相似文献   

4.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白炽化使得我国的环境保护长期备受冷落,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格局.考察与梳理刑事立法史,我们会发现,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到污染环境罪的转变,旗帜鲜明地表达出我国刑事立法在环境保护这一主题上的理念嬗递:从盲目抵制犯罪化到积极推行“降低起刑点”;从立法宜粗疏到严密刑事法网;从“惩恶于已然”到“预防于未然”.加强我们这个时代的环境保护,亟需刑法这一手段的积极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高等教育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和教育市场巨大潜力的释放,它反映了社会平等的思潮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凸显了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与时俱进的现实表现。在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换过程中,演绎着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的范式转换,这种范式转换表现在招生规模、办学体制、质量标准诸方面。即从政府行为转变到市场行为,从单一政府办学格局转变到多元化办学格局,从精英教育质量范式转变到大众教育质量范式。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我们的思维范式也必须转换。  相似文献   

6.
侦查方式转变带来的可喜变化改革受到基层民警的衷心拥护这两地公安机关,从公安机关领导到责任区刑警,对侦查方式的改革认识统一,措施有力。特別是一线刑警心气顺,干劲足,参与改革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已逐渐把侦查破案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人”的控制上,由过去“从案到人”为主,更多地向“从人到案”的侦查方式转化,在实战中尝到了越来越多的甜头。侦查破案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2000年8月—2001年7月,龙口破获刑事案件2062起(现案1499起,积案487起,外地案件76起);其中破获大要案298起,比上年同期增加16%,破案率上升到92%。莱州破获1918起(现案1374起,积案375起,外地案件169起),比上  相似文献   

7.
论文主要分析了在韩国的国家发展过程中,政府为实现技术创新而做出的努力。从“全球价值观调查”(WorldValueSurveyS))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国民创新性(innovativeness)水平较低。即,韩国和其他东亚国家的文化特性导致了标新立异这种行为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即使这样,韩国在此期间依然实现了巨大的技术创新和发展,通过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这巨大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背后,政府的作用是如何的强大有力。因此,对于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何在这一问题上,与研究西方的发展过程相比,论文对与韩国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的东亚国家的发展模式上可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南方工作两个月后,最近刚回到北京,便接到贾兰坡院士的女儿贾玉庄来信,随信寄来1996年11月22日《成都商报》第3版上一篇报道,肩题“南京一报纸怀疑小说《欲望的旗帜》别有用心”,标题“道德败坏的主人公竟是‘贾兰坡’”………一看标题,连我这见过太多的怪事,因而对任何事几乎都从不感惊奇的人也吃了一惊。在中国,凡知道“从猿到人”的人,或者说凡有一点文化的人恐怕没有不  相似文献   

9.
从“分业”到“混业”:日本金融业的法律转变及其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了日本从追随美国建立金融分业制度到先于美国走上混业经营的过程 ,深入分析了这一转变的内在原因 ,着力探讨了从“分业”到“混业”转变过程中法律运作的特点 ,并指出了这些特点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所谓犯罪结果,亦称危害结果。学者们通常将其表述为:“危害社会的行为对犯罪客体所造成的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既遂所必需的实际损害”。显然,这是把犯罪结果仅仅当作既遂行为的专利了。这就涉及到犯罪预备、中止、未遂有无危害结果的问题。笔者对此一问题是持肯定态度的。从哲学角度来看,所谓结果,是指某一原因所引起的现象,它是“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如杀人罪的发展过程中,行为人从预备、实施到最后将人杀死,固然杀死了人可谓达到了杀人罪这“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即产生了结果。但是,在预备、中止及未遂这个“一定阶段”,事物(行为)发展必然也要达到“最后状态——即法律上称之曰“犯罪预备”、“中止”、  相似文献   

11.
从知识产权保护的临时禁令到行为保全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临时禁令”制度,具有制度创新的示范效应。但这种立法体例也使人很容易对这一制度的性质产生误解,即简单地把临时禁令视为受害人的一项实体请求权。而忽视其属于行为保全制度的程序法特性。从司法实践来看,知识产权的禁令制度适用效果较好,随着从事后损害赔偿救济向事前防范方向转变的法律理念的发展,行为保全制度适用的需求已超出了现有立法设定的范围,因此将其上升为普遍适用的程序制度既是立法完善的需要也是保护当事人利益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逆向选择指受众(如消费者、顾客等)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行为选择.在劳动市场领域也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其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立法目的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争论的热点,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其行为对《劳动合同法》的落实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劳动合同法》实施下企业的逆向选择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迈向法治社会的过程中,放弃计划经济时代“包管一切”的思维和想法,是政府惟一正确的选择。2003年,我国新《婚姻登记条例》将强制婚检变为自愿婚检,婚姻登记机关仅倡导新人进行婚检,而不再强制新人执行。这一转变不论从人权角度说,还是从社会角度说都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而就在2005年6月24日,黑龙江省人大通过的《黑龙江省母婴保健条例》恢复了强制婚检制度。该条例中明确规定:“本省实行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婚前健康教育,凭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在办…  相似文献   

14.
早在八十年前,列宁就说过:“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胡锦涛主席也曾就社会实践问题有如下描述: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让他们在“起作用”中“受教育”,在“做贡献”中“长才干”.这本身既是思想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又是培养人才的一条好途径。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培养有能力创造生产力的人。我们的莘莘学子.最终总是要融入社会,用社会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体现自身价值。在当今这个发展迅猛,生存压力日益增大的社会中.我们当代大学生如果希望在融八社会这个汪洋大海的过程中少呛几口海水.就需要在八海之前先练习好“游泳”.珍惜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机会.积极努力地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素质.这是避免将来出现“眼高手低”情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北方法学》2022,(6):39-43
劳动法典的逻辑起点是回答法典“是什么”与“为什么”的第一步,是规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点,劳动现实经由这一“法律之门”进入法规范的逻辑结构,实现法典对劳动现实的抽象与重述。“劳动关系说”主张以劳动关系作为逻辑起点,但是劳动关系内涵谱系宽泛,并不单纯地表征特定法律关系,并且在法规范中需要复杂的构造和认定,不应作为法典的逻辑起点,而应作为法规范的构建结果。“劳动行为说”主张以“劳动行为”作为逻辑起点,采取“一般性概括+列举排除”的界定方式,通过塑造“劳动者”概念间接完成劳动法典立法宗旨的构建,与民法典形成双层效力结构,完成自身体系构建与外部体系衔接。  相似文献   

16.
从华人夫妇的邻居及日本教授到首相菅直人和天皇夫妇,他们以“日本公民”的身份站在废墟上的姿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行为坐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了从程颐之“理一分殊”和朱熹之“理同气异”到韩国朝鲜时代李珥之“理通气局”和任圣周之“气一分殊”的理论发展过程 ,重点放在它们的逻辑特性上。通过对这个过程的分析 ,说明朝鲜时代性理学是在程朱性理学的基础上由其人性论方面发展而来的。特别是任圣周以“理气同实”为基础 ,提出了如果“理一分殊”可能 ,那么“气一分殊”也可能。任圣周的理论解决了不可实现的原理 (理 )和不跟随原理的实现者 (气 )之间的矛盾 ,并且综合了程朱的“理一分殊”和李珥的“理通气局”。这些理论在哲学史上为确立普遍道德观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受“半统制半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传统金融刑法立法表现出了压制型法的典型特征,其强调对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维护,却相对忽视了对投资者利益的平等保护和对金融市场发展的回应。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鼓励金融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金融刑法立法应该从压制型法的范式转换成回应型法的范式。在立法层面,“回应型”金融刑法的具体实现,有赖于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的立场转变、秩序维护到个人利益保护的目的重塑、“冒进”到“理性”的技术矫正以及过度依赖到消极介入的功能修正。  相似文献   

19.
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心理学的整合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传统心理学执著于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心理学的破碎与危机。若要克服危机,实现心理学的整合则首先必须吸收系统的思想方法,实现思维方式从还原思维到整合思维的转变。这一转变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的转变;2.从元素组合认识方式到综合分析认识方式的转变;3.从“上向因果关系”的单向思维到“双向因果关系”思维的转变;4.从物理科学的统一观到系统论的科学统一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从劳动法治意义上说,劳动刑法是法律理念与法律制度融合的产物。在劳动法治之下,劳动刑法的基本理念应实现从法治国家理念到福利国家理念、从形式法治理念到实质法治理念、从国家优位理念到社会优位理念、从强式公平理念到弱势公平理念的根本转变。以这些更新的理念为根基,劳动刑法立法随之而来也应该发生一些基本变化,即理性定位工会在刑法中的合法地位;协调刑法与劳动法律之间的冲突以及理顺不同劳动犯罪之间的罪责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