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劳动人民过富裕幸福的生活。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早己提出过的。那种“穷则思变富变修”的观点,不仅违背了革命导师的教导,而且这个命题本身也是悖理的。“穷则思变”,“变”成什么呢?变富了,还是要“修”;只有越变越穷,才能永远保持所谓“思变”的势头,但那又没有改变的局面。“思变”却永远不能变。这个可悲的  相似文献   

2.
解放思想是一个政治命题,也是一个文化命题,不仅需要政治的必要性论证,尤其需要文化的层面性思考。而政治的运作靠人,文化的载体是人,从“人”这个主体看,真正要解放思想,无疑必须用“解放的思想”去解放思想,用“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去关注人的“大脑革命”,用生动的社会生活去激活人的思维灵感,这样,有若干层面是不能不思考的。  相似文献   

3.
论企业民主     
“劳动者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这一无可非议的命题,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却成了议论的热点。在有些人的心目中似乎搞市场经济,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劳动者就成了“打工仔”,仅仅是企业的生产要素,只能被动地服从企业岗位的需要,完全听命于经营者的指挥,甚至以为要重建雇佣劳动制度。在实际生活中,劳动群众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也往往被忽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很关心“人”,这在他早、中期著作以及逝世前十年所作的“人类学笔记”(亦称“民族学笔记”)中,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在此,笔者拟就三个比较带争议性的问题发表一管之见。 (一) 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形成的规律。 关于人类的形成问题,过去有许多学者由于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命题,都以此为据,认为人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实际上这个命题包含着一个明显的逻辑矛盾:既然劳动创造了人而劳动又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主要特征,那么当劳动创造人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政治工作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问题 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个命题及其在海湾战争的演示,使人们更多地注意到了战争中“物”的因素,对政治工作这个历来是我军夺取战争胜利的独特优势产生了怀疑甚至动摇。有的认为现在打的是见物不见人的战争,政治工作没有对象了;战争用分秒计算,政治工作没有条件施展了。有的还以美军不强调政治工作而在海湾战争中能取胜为由,认为我军靠政治优势取胜的历史被高科技发展所取代。因此,正确认识政治工作在未来的高技术条件下局部  相似文献   

6.
记者提问一: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了一个《人之由来》的陈列,我注意到陈列中没有引用恩格斯的语录“劳动创造了人”,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周国兴答一:《人之由来》是讲人类起源的陈列,之所以没有直接引用“劳动创造人”的语录,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避免给人以错觉,以为“劳动”是从古猿到人演化过程中唯一的因素。其次,“劳动创造了人”这个命题的出现,原是恩格斯打算写一本题为《奴役的三种基本形式》的书,后来因故没有完成,却留下了序言部分。在这篇序言里恩格斯谈到了劳动  相似文献   

7.
认识自我     
“我是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命题。然而,很多人却难解这个命题。正因为如此,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才深有感触地写道:“了解你自己,认识你自己。”伟大领袖毛泽东也在晚年意味深长地告诫人们:“人贵有自知之明。”  相似文献   

8.
民主并不是抽象的东西,它扎根于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当中。作为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旗手”,罗伯特·A.达尔在《谁统治》一书中似乎并没有回答诸如“民主是什么”以及“民主的起源”这样一般性问题,也并未展开有关民主历程的宏大叙事,但却阐释了“少数人与多数人”这个“民主话语”的基本命题,而其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的脉络也随之跃然纸上,开辟了民主问题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教学一得     
课堂教学的艺术,只能到教学实践中去创造;提高质量的“秘诀”,只能在教学的甘苦中去寻找。教学虽有一般规律可依,也有别人经验可循,但却永远也没有可以照搬照套的“格式”和“秘方”。面对不同的学生对象,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只有创造性地学习和应用,才能达到提高质量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工作要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干,在教好每一堂课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谁要懊恼于每天几节课的平凡劳动,谁就无法真正提高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10.
<正> 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在一些乡镇企业中,劳动分配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有的企业虽然打破了“大锅饭”,但却存在着“二锅饭”;有的超额完成了承包指标,但不能按承包合同兑现;有些技术人员的发明创造得不到相应的报酬,出现了“跳农门”或被外单位搞走的现象。二是分配上的扩大倾向。由于市场的变化,经验的不足,发包方对承包者的承包指标往往定得不准,也有的因人缘关系而存在着“送包”和“塞包”的现象,使有的承包人一年就完成了三年的承包任务,承包者的年收入高出职工年平均收入的10多倍,甚至几十倍;有的承包者承包动机不纯,抱着上台“捞一把”的思想,弄虚作假,正如有的企业职工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问题的讨论中,有相当多的文章主张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创始人自己的话,主要是恩格斯的话,来作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定义,并由此确定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研究对象。但是在如何理解和运用恩格斯的话方面,却存在着不够准确这个问题。所谓不够准确,主要是对“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和“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条件”这两个概念没有加以区分。例如,有的教科书说:“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是指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既不能靠资产阶级的恩赐,也不能靠少数人的暴动,必须采取正确的途径和道路,也就是说无产阶级要有解放的条件,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有的教科书前面说,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后面解释的却是“无产  相似文献   

12.
常常听说,有些坏作品本来流行不广,因在报刊批评中被点了名,有的人为了好奇,于是想方设法弄到手看一看。不少学校反映,有的学生以前对手抄本并没兴趣,当听说班上搜出淫秽手抄本之后,却“好奇”地想看个究竟。有的教师从学生中收到手抄本,自己却关起门来偷看,这大概也是为了“好奇”吧。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不是现在的你,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人,有着与自己截然不同的家境、环境、角色,你会反过来更珍惜如今的生活吗?这个蕴含着对自身生活重新审视的哲学命题,犹如庄周梦蝶一般,无解。但湖南卫视的生活类节目《变形计》却尝试着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让人们开始探讨这个“生活在别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符合条件的企业家、经济能人,通过合法途径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不正常的是,有的人在“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前,就存在严重违法、犯罪问题,却能够混进人大、政协;有的人在“当选”代表、委员之后,有恃无恐地违法犯罪,却能长期逍遥法外。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5.
有的同志问:“‘铁是物质’,这种说法对不对?究竟能不能把铁这种东西看作是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我们认为,这两个问题涉及到如何理解哲学上所理解的物质和自然科学上所理解的物质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同时,也还涉及到如何理解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问题。“铁是物质”,这个命题作为一个简单的判断题出现,应该说这个命题是正确的。首先,从汉语语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提出了一个看似非常普通,但也是两千多年以来、或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一直没能够解决的命题:“人应当如何生活?”可以说,自这个命题提出来以后,所有的人文科学都在围绕它而展开。人到底应当如何生活?当今之世,人类有能力分裂原子,有能力去寻找到夸克,有能力飞越太空、走上月球,可是人越来越对自己表现得无可奈何,人难以安身立命。所以在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世纪之交产生一种非常奇特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凡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人,皆知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实践—精神”的方式掌握世界这一命题,然而,对这一命题的科学内涵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的认为它是与理性思维方式相对应的方式;有的认为它是政治和道德的方式。笔者认为人类对世界的实践精神掌握,顾名思义,是对事物给予实践掌握精神形式,或对事物给以精神掌握的实践形式;是对实践中的事物的精神掌握,或是对精神中的事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省委主要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许多人都处于知识不足的状态,真正有知识储备的人很少。有的人在吃老本,有的人靠“现买现卖”,有的人则早已“透支”且“负债累累”。现在最紧要的事情是学习,要把学习当作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努力成为学习型的干部。  相似文献   

19.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政策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把握不好,容易走人操作误区,最易陷入的误区有十个: 一、有劳动能力者不保障。有的地方以救贫不救懒为借口,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不予保障。这种做法不妥,当前有许多下岗、失业人员有的并非不想做事,而是找不到事做;有的则是做着事却挣不出糊口的钱来。如对此不予保障,低保这个“最后一道安全网”就有了漏洞。 二.把五保对象纳入低保范围。农村有的地方在实施低保制度的过程中,建议把五保对象纳入低保范围,认为低保对象得到的保障只是相…  相似文献   

20.
郑杰 《长白学刊》2007,(1):30-31
关照人的生活是哲学发展的内在规定和命运,哲学研究无法回避人和人的生活意义问题。人作为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存在,是一个自我生成、自我实现的过程。生活对人而言不仅有一个本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还有一个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问题,人正是通过劳动把自己的生活变成有意义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生活本质上是一种“理想生活”、“可能生活”。真实的人生便是力求超越现实、完善自身,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