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一年一度的“国际禁毒日”前夕,在上海警方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了今年2月15日成功侦破我国境内首起MDMA(欲称“摇头丸”)兴奋剂毒品大案的始末,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充分显示了上海警检合作,携手打击毒品犯罪的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毒品“麻古”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毒品“麻古”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在碱性条件下可提高毒品“麻古”的提取率。结论该方法可以对毒品“麻古”进行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今年我国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安徽省戒毒康复中心(省戒毒所)正是以自己的行动为构建和谐安徽默默地作出自己的努力。据安徽省禁毒委成员单位有关专家介绍,当前,受国际毒潮泛滥和国内涉毒因素的影响,我省毒品犯罪形势仍然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金三角”毒品输出对我省  相似文献   

4.
解析“摇头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根据近四年武汉市检测到的105种二万多片(粒)“摇头丸”的实践,列举了“摇头丸”多样性的特点。通过对它们化学成分的分析并结合现时国家法律的规定,将它们分为三大类别和五个品种,从而揭开了“摇头丸”扑朔迷离的面纱,指出“摇头丸”的传播就是冰毒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开展对娱乐场所“摇头丸”的打击就是遏制新型毒品的泛滥。同时指出,鉴于合成类新型毒品识别和检测的难度很大,科学技术会成为缉毒工作须臾不可缺少的必备武器。  相似文献   

5.
解析“摇头丸”截止到2003年3月16日,武汉市共查获各种各样的“摇头丸”21065片(粒),按照不同的颜色、形状、图案和标记以及不同成分划分,计有105个品种。通过对其成分(组分)的GC/MS分析,结合我国现行法律对毒品分类处罚和“不按纯度折算”的原则。可以将查获的“摇头丸”分成三大类: 以甲基苯丙胺为主和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的“摇头丸”应称为“冰毒片”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海洛因和甲基苯丙胺(冰毒)处理最重。而且在357条中规定:“以查证属实的毒品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那么,以甲基苯丙胺(冰毒)制成和含有这一成分的“摇头丸”,按从重处理原则,都应归入这一类。准确称呼应为“冰毒片”。从1999年至今,我们共  相似文献   

6.
禁毒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将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再次对种毒、制毒、贩毒和吸毒亮出了“利剑”,进一步加大对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  相似文献   

7.
毒品犯罪的“洗钱”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毒品交易尤其国际贩运的巨大利润驱使贩毒集团及贩毒分子们施展各种手段,不惜挺而走险。在全世界毒品每年交易额达500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额中,纯利润约占五分之一,即1000亿美元。由于毒品交易为非法,毒品贩运属走私,所以如何得到并持有这一巨大的毒品收益,对于贩毒者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罪恶的毒资“洗钱”活动,便由此而兴起,其形式多样,冲击着各国的金融机构,造成了新的犯罪和社会问题。 一、“洗钱”——毒品交易的怪胎 用于毒品交易的费用,即毒资,其本身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以流动资金为存在形式,在现实中多数表现为现金或支票交易:一是其非法性质,必须采取隐秘方式,俗称“黑钱”:三是数额巨  相似文献   

8.
“持有型犯罪”与“占有型犯罪”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有型犯罪”与“占有型犯罪”辨析阮方民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在我国刑事法律中首次确立了"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新罪名,也是在我国刑法规范中首次把"持有"确立为犯罪构成客观行为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姜岚 《法治纵横》2014,(14):26-27
6月23日,来自石河子市公安局的一组统计数据——从2013年至今年5月,该局共破获持有、运输、贩卖毒品案件21起,抓获涉案人员36人,处理涉毒行政案件390起,缴获海洛因665.23克,冰毒5345.77克。冰毒正挥舞着魔爪,带来越来越大的社会危害。在“减肥美容”、“感觉很嗨很时尚”、“不上瘾”的假象下,不少人迷上新型合成毒品。在新疆警方近年来破获的毒品案中,收缴的毒品大多为新型合成毒品。在各种毒品中,冰毒被称为“毒品之王”,很多人的青春在“毒品之王”的侵蚀下变成黑色。  相似文献   

10.
“金三角”原指缅甸、老挝和泰国三国交界处那片略呈三角形的地区。该地区在60年代因为盛产鸦片类毒品而得名,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鸦片类毒品的产销基地之一。不过,随着1996年初坤沙集团的覆灭,整个“金三角”地区的制贩毒格局都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现在的“金三角”已经突破了原来的概念。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金三角”的地理范围发生了变化现在的“金三角”已经延伸至缅甸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区,“金三角”的北沿已经紧贴在我国西南陆路边界线上。“金三角”的核心毒区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核心毒区位于由坤沙集团控制的缅泰边境地区。由于“金三角”范围的不断北移,缅北地区已经发展成为现在“金三角”的核心毒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的情况来看,毒品仍在蔓延发展。国际上,“金三角”、“金新月”等毒源地的毒品问题日趋严重,我国仍然面临着境外毒品“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压力。国内吸毒人数还在增加,毒品消费市场仍在不断扩大。2002年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已经超过100万;制贩冰毒、“摇头丸”活动也相当突出,非法种植罂粟活动在一些地区呈抬头之势;全国2863个县(市、区)中已有2148个有毒品问题。多年来,全国禁毒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严峻的毒品形势相比,禁毒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一是一些地方党政领导不能正视本地的毒品问题,禁毒工作力度不大,投入不足,毒品危害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二是一些地方禁毒工作责任制不落实,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禁  相似文献   

12.
洗钱罪是由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行为滋生而形成的独立的犯罪。洗钱罪虽然是一种独立的犯罪,但它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派生物,因此,学者们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称为上游犯罪,洗钱罪称为下游犯罪。关于“上游犯罪”的范围的界定,各国立法及国际公约规定不一,我国学者的观点也不一致,鉴于此,笔者谈一点个人的认识。   一、各国立法及国际公约对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界定   ‘综观各国立法和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对洗钱罪“上游犯罪”的范围界定主要有四…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打击“金新月”毒品入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金新月”毒品入境现状 近年来,随着“金新月”毒品产量的急剧膨帐和新疆与周边国家物流经贸活动的拓展,乌鲁木齐的禁毒斗争形势更趋严峻复杂。  相似文献   

14.
国家禁毒委员会针对我国毒品违法活动特点,1991年提出了禁贩、禁种、禁吸“三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禁毒工作方针,并进而提出了“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的目标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的禁毒工作。从近几年禁毒工作开展的情况看,“三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方针,是一个完善的系统工  相似文献   

15.
张昆 《犯罪研究》2011,(3):74-80,9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阿富汗为中心的“金新月”地区毒品向我国渗透活动日益加剧,其走私贩运愈来愈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对我国构成了极大威胁。堵源截流,加强国际禁毒合作是解决我国现阶段毒品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开展与中亚国家间的禁毒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是维护我国周边区域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21日晚11时许,武汉缉毒大队万端阳队长从吸毒女萍萍嘴里获悉,她刚从“梅婆”处买了“毒品”。万队长率便衣冲入“毒屋”,当场从躺在病榻上做“生意”的“梅婆”身上搜出了重3.4克的海洛因小包装920个,一次性注射器6支及部分毒资。另有6人身上也被搜出小包海洛因和还在滴血  相似文献   

17.
李鑫 《法制与社会》2013,(33):72-73
我国西北地区毒品犯罪案件逐年增长,在司法实务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观明知”的刑事推定问题目益突出;近年来学术界对推定确认案件事实的特殊方法展开了初步研究,刑事推定制度及原则是诉讼证明的替代方法,与无罪推定、有利被告人原则并不矛盾,它利于解决司法实务中突显的问题;加强对西北地区毒品犯罪案件中刑事推定的运用,与其他禁毒方法、政策综合运用,以期部分解决该地区的毒品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8.
PV新消息     
毒品,已经成为世纪瘟疫。联合国90年代的一份报告说明:世界人口的10%卷入了毒品的生产和消费,并正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目前,至少有1.4亿人服用大麻,1300万人服用可卡因,860万人服用海洛因,服用人工合成毒品的人数增长更快。世界毒品交易额达到了5000亿美元以上的天文数字。吸毒传播多种恶性疾病并催生各种犯罪。全球22%的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吸毒。 毒品这种“世纪瘟疫”正在向我国蔓延。据统计,至1998年底,我国执法部门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超过59.6万人。我国在历史上曾经遭受过外国列强强加在我们头上的毒品灾难,这使我国濒临“中原几无可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危险境地。新中国建立后的50年间,我国曾获得过“无毒国”的美誉。而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毒品在我国卷土重来,死灰复燃。我国正面临毒品“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毒品犯罪日益严重,素有“无毒国家”、“清静口岸”美称的我国,毒品犯罪也死灰复燃.不仅贩毒案件时有发生,吸毒人数不断增加,而且还引发了各种刑事犯罪案件.为与毒品犯罪作坚决的斗争,我国1990年12月28日公布实施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认了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罪名. 非法持有毒品罪,因其特殊的犯罪对象和行为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毒驾”在我国的遂年增加,社会对“毒驾”是否与“醉驾”一样入刑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毒驾”的社会危害性和危险程度都甚于醉驾,“毒驾”入刑并不违背刑法的谦抑性原则,还能有效打击毒品犯罪问题.借鉴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区对“毒驾”入刑的做法,我国应将“毒驾”纳入危险驾驶罪的范畴,进行科学的检测,公正的裁判,积极打击“毒驾”行为,进而达到保护普通民众法益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