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云南新型毒品滥用群体相关指标及分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中国禁毒白皮书》指出:“在我国,滥用冰毒,氯胺酮,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人数不断增多,已形成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交叉滥用的局面”。在云南,新型毒品滥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女性新型毒品滥用者所占比例总体上呈逐年增长趋势。2、滥用新型毒品的“25岁现象”突出。3、新型毒品滥用者多为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4、新型毒品已渗入白领精英阶层并逐步蔓延开来。5、新型毒品滥用群体分为三类;“high”妹群体,公司职员、个体、运输工人、商人、教师类群体,无业者群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吸食“摇头丸”为代表的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ST)型毒品的吸毒案例大幅增加,已经超过吸食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尤其是在娱乐场所青少年吸食“摇头丸”等兴奋型毒品很常见,因其急性中毒死亡的案例也时有发生。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关于“摇头丸”中毒毒物检测的报告发表,但尚未见相关的尸检报道。现报道2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东精神类毒品犯罪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毒品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制贩“冰”毒和非法买卖、走私易制毒化学品等新型毒品犯罪迅速发展蔓延。特别是受港澳台境外黑社会毒品犯罪方式的影响与渗透, 在广东、福建等地,毒品犯罪分子不仅制贩海洛因、可卡因等常规毒品,而且开始制造、贩卖“冰”毒。以广东省为例, 从1991年至2004年4月,广东省公安机关共侦破各类制贩精神类毒品案件218宗(其中制贩“冰”毒案件94宗、制贩“摇头丸”案件124宗),共缴获“冰”毒约47吨、“摇头丸”388余万粒、氯胺酮1605千克、安眠酮近3300千克(氯胺酮和安眠酮截止2003年6月),摧毁制毒工厂、窝点89个。  相似文献   

4.
在一年一度的“国际禁毒日”前夕,上海警方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披露了今年2月15日成功地侦破了我国境内首起MDMA(俗称“摇头丸”)兴奋剂毒品大案的始末,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对正向我国逼近的21世纪新型毒品的缉查战斗开了一个先河。  相似文献   

5.
摇头丸,又称作“快乐丸”、“忘我丸”,是指做成丸仔状,内含MDMA(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成分的中枢兴奋型精神药品。在我国摇头丸的定义更为宽泛,凡是内含苯丙胺类毒品成分的丸仔都被统称为摇头丸。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摇头丸流人我国,历经10年的发展,该毒品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已非常普及,成为娱乐场所滥用情况最严重的毒品。摇头丸早期主要靠进口,现在则是进出口都有,出口的比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解析“摇头丸”截止到2003年3月16日,武汉市共查获各种各样的“摇头丸”21065片(粒),按照不同的颜色、形状、图案和标记以及不同成分划分,计有105个品种。通过对其成分(组分)的GC/MS分析,结合我国现行法律对毒品分类处罚和“不按纯度折算”的原则。可以将查获的“摇头丸”分成三大类: 以甲基苯丙胺为主和含有甲基苯丙胺成分的“摇头丸”应称为“冰毒片”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海洛因和甲基苯丙胺(冰毒)处理最重。而且在357条中规定:“以查证属实的毒品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那么,以甲基苯丙胺(冰毒)制成和含有这一成分的“摇头丸”,按从重处理原则,都应归入这一类。准确称呼应为“冰毒片”。从1999年至今,我们共  相似文献   

7.
200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禁毒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禁毒委员会的工作部署,大力开展禁毒严打整治斗争,各项禁毒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第一,全国禁毒严打整治专项斗争成效显著。2002年,各级公安、海关等禁毒执法部门以打击走私、贩卖鸦片、海洛因和制贩冰毒、“摇头丸”等毒品犯罪活动为重点,深入开展了“集中收戒吸毒人员”和“整治歌舞娱乐场所吸贩摇头丸”统一整治行动,进一步深化了堵源截流和缉毒侦查办案工作,加强了对毒品问题严重地区的重点治理。全年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1万余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近9万名,缴获海洛因9.29吨、鸦片1.21吨、冰毒3.19吨、大麻1.3吨、“摇头丸”301万粒、各类易制毒化学品300余吨。  相似文献   

8.
2001年上海市各级公安机关破获毒品犯罪案件210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83名,缴获各类毒品210多公斤。2002年1—6月又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000余起,缴获毒品70多公斤,其中千克级贩卖海洛因案件9起,千粒级贩卖“摇头丸”案件5起。尽管上海市公安机关近年来不断加大打击力度,但是上海的毒品问题依然严峻,至今仍未有效地遏制毒品蔓延的迅猛势头。2001年上海市登记在册的显性吸毒人员达14000余人,比2000年增加了21%。原有的吗啡、海洛因的滥用尚未解决,兴奋剂类的冰毒、“摇头丸”又大肆蔓延,在这两股恶流泛滥的同时,氯氨酮(k粉)等新型精神药品也开始悄悄侵袭上海。  相似文献   

9.
宁波市“摇头丸”违法犯罪活动现状富男靓女——涉案人员结构的特异性涉案人员多为本地男性青少年,以家境较好的无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为主,且文化程度较高。女性则多为歌舞厅“三陪”女或公关小姐。与吸食海洛因不同的是,服食“摇头丸”人员大多经济条件较好,有的个人资产甚至上百万。健体强身——服食“摇头丸”的欺骗性宁波的迪厅原来流行服用药店有售的“联邦止咳露”以追求“摇头”效果,其后,“摇头丸”将其取代。由于“摇头丸”以心理成瘾为主,而且短时间内对身体危害不明显,再加上贩卖者欺骗性宣传说“摇头丸”可以“壮阳、减肥、提高酒量、不会成瘾”,有些服食者没有将其当作毒品。群体封闭——服食“摇头丸”群体性特点服食“摇头丸”的群体大多人员比较熟悉而且固定,一般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广州市近年来侦破的毒品案件可以发现,广州市毒品犯罪涉及的毒品种类主要有四种,即海洛因、“冰”毒、MDMA(“摇头丸”)、氯胺酮(K粉)。其中,多年以来广州市一直是海洛因的国际中转站和国内主要消费地与集散地。“冰”毒在国内的消费市场有限,广州市在“冰”毒方面的犯罪类型主要表现为制造和走私两种形式。近年来MDMA和氯胺酮等新型毒品在国内日渐突出,广州市很快就成为国内 MDMA的主要生产地、消费地和集散地,以及氯胺酮的消费地和集散地。另外,随着广州市毒品消费市场的发展,当前广州市的毒品销售已经明显具备了层次化和网络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