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化全球化中,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势文化作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政治资源加以运用,极力推行西方的政治民主和文化价值,使西方的制度模式和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这即对文化多样性产生挑战又对发展中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形成冲击。中国要想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必须突破单纯防御性的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国际机制修改与创建、发挥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认同感、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2.
文化全球化中,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强势文化作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政治资源加以运用,极力推行西方的政治民主和文化价值,使西方的制度模式和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这既对文化多样性产生挑战又对发展中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形成冲击。中国要想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安全必须突破单纯防御性的思维模式,积极参与国际机制的修改与创建,发挥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认同感,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安全与否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加深了对确保国家文化安全规律性的认识,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做出了若干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4.
文化安全是伴随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出现的时代命题,也是一个中国命题。文化安全的国内战略包含观念形态文化安全、文化事业安全和文化产业安全。文化安全的国际战略有两个层次,即文化主权和文化影响力。中国和平崛起的文化使命和战略诉求要求文化安全观念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发展,重视内部与外部文化安全的战略互动。在文化发展和交往中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一项战略议程,需要构建以对内确保文化领导力,对外拓展文化影响力为战略目标的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5.
关达 《理论研究》2006,(5):49-51
文化安全是深层次国家安全,是民族得以传承、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是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得以建立和维护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化的今天,面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面对以美国为首的文化霸权的出现,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文化全球化与中国的文化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效峰 《探索》2005,(5):166-169
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给世界文化的发展带了复杂影响。文化安全问题已成为民族国家所面临的一种非传统威胁,对于崛起中的中国也极具现实意义。国际社会中“文化霸权”现象的存在,以及西方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的渗透,都对中国维护文化主权构成一定挑战。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中国需要在“和而不同”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积极防御型的文化战略,以维护自己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7.
董江爱 《探索》2016,(4):63-69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文化治理与国家文化安全密切关联。边疆民族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完整性、先进性和多样性的构成要素。同时,边疆民族文化也影响国家文化安全。一方面,我国边疆地区存在着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文化认同之间的张力,容易被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利用,在民族与国家之间制造矛盾与分裂,威胁国家文化安全。另一方面,边疆民族文化的衰落、民族文化产业的薄弱和外来异质文化的介入也会威胁国家文化安全。因此,加强边疆民族文化治理需要将边疆民族文化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构建包容性强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把边疆民族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同时要提高边疆民族的文化治理自觉性,激发边疆民族参与民族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国家文化认同,共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8.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良华 《理论学刊》2004,(10):106-109
在全球化时代 ,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正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的压力 ,始终面临着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文化创新是文化安全问题的核心 ,为从根本上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中国必须大力推进文化的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全球语境下的文化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文化主权、民族的文化命脉和发展的国际文化环境,其价值日益凸显.全球语境下文化安全的核心是意识形态安全,焦点是对立价值的冲突,实质是核心价值的维护.维护全球语境下的文化安全必须提高文化话语主导能力,确保文化的话语主导权、议题设置权、网络主控权.  相似文献   

10.
陈大民 《求是》2012,(16):49-5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不同文化的交汇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大景观。与此相应,捍卫国家文化安全,也成为所有国家在面临外来文化冲击时所必须应对的时代挑战。"文化边疆"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屏障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不被其他文化侵蚀、取代或同化,保持自身的独特性、独立性、完整性并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我国文化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文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琼 《实事求是》2010,(2):73-75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凸显。影响我国文化安全的因素,既有内在压力,又有外在威胁,我国始终面临着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艰巨任务。为从根本上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全面加强国家文化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文化观念创新、文化内容创新、文化形式创新和文化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文化安全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国家综合安全体系中,文化安全具有其他安全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国家安全的深层主题。在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下,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面临挑战、文化价值观受到威胁、文化市场混乱。要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语言和网络并用,抵制文化霸权;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建设先进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3.
文化安全是保持文化民族性和国家向心力的基本要求,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过程中,必须认清西方发达国家以普世文化为幌子的文化霸权实质及其可能对我国造成的冲击。只有不断推进文化创新才能维护文化安全,为此,应确立文化守护意识、文化宽容意识、文化间性意识和文化学习意识等四种意识,克服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正确应对市场化和腐朽文化的挑战,从而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协调统一中以文化创新维护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4.
国家文化安全是我国必须高度注意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国家主权和安全始终要放在第一位、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强国家文化实力等丰富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这些思想在维护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安全视域下的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化安全与德育教育 1.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伴随着全球化向纵深方向发展而凸显出来的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命题。是与传统安全观相区别的对国家安全事务的重新理解与阐释。其主要含义是指国家的文化特性和基本价值观不受威胁,可以自主地选择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能够预防和抵制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文化因素的侵蚀、  相似文献   

16.
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再次强调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创新放在了关键位置。作为创新发展理念部分的文化创新与作为国家安全体系部分的文化安全,是文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创新是文化安全的前提,文化安全又成为文化创新的保障,共同组成了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主流文化的认同是国家主权得以巩固和稳定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国民素质的精神给养。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权具有辩证的统一关系,一方面意识形态是国家意志的表现形式,依靠国家政权的执行力得以维护和传播;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话语权力,又赋予国家政权以意义。国家文化安全关系到国家民族凝聚力与认同感,更关系到国家主权的稳定和巩固。新疆作为多民族、多文化、多宗教的特殊区域,是“三股势力”与西方敌对势力争夺的对象。从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认识文化戍边,以文化的力量加强新疆各族人民的凝聚力,进而解决新形势下新疆稳定和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安全文化从形态上可分为安全观念(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其中,安全精神文化是核心.工业化国家的企业安全观经历了由自然本能、法制监督、自我管理到安全伦理文化阶段的演进,塑造崇高的安全伦理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文化发展方式发生很大变革,并对国家文化安全产生很多影响.当前,我国面临五大文化安全风险,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建立健全文化安全预警机制、构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国际文化安全维护合作、加快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等五个方面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