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国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演化与丰富是全方位的,择其大要,主要有如下方面:灵活运用十大军事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对之不断补充、发展和修正;敢于以弱制强,号召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美国帝国主义;争取中间地带国家,团结"第三世界"国家,孤立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加强中国军队近代化与国防建设,以人民战争防止敌人突袭;把握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不怕战争,准备战争,更要和平。  相似文献   

2.
军事法学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学术视野。中国思想史上虽然没有明确的"军事法"概念,但是在中国大一统国家起源和发展中,却有着丰富的关于军事领域法律现象的理论化认识。将这种理论化认识置于历史的实证中加以考察,是探索军事法发生、发展规律性因素的重要途径。由此,进一步对军事法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反思。认为:军事法研究包括内缘研究与外缘研究两个方面,内缘研究体现了军事法以"法"服务于战斗力生成、追求战争胜利;外缘研究则在探讨军事法结构性因素的基础上,寻求从战争走向和平的法律途径。无论是内缘研究还是外缘研究,都需要引入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一个较长时间里 ,我国曾面临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战争威胁。毛泽东同志灵活运用军事威慑手段指导军事斗争 ,有效地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在和平发展时期 ,毛泽东军事威慑思想不仅获得了极大丰富和发展 ,而且指导我国在军事斗争领域取得了更大的胜利。新时期 ,尤其是在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中 ,毛泽东军事威慑思想不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际军事法是调整世界各国、国家集团以及国际组织之间在一切与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有关领域相互关系的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的总称。国际军事法是在《联合国宪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对国际关系中武力的使用实行法律管制并以联合国集体安全强制机制为后盾,所保障的是普遍的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是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军事辩证法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在毛泽东的战争观、军事认识论、战略战术思想和人民战争思想中。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铸造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精神支柱。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孕育了抗日持久战争的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6.
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应遵循以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准则,坚决服从国家战略目的;以打赢信息化战争为首要任务,努力提高核心军事能力;以完成非战争军事任务为常态,妥善调控处理各类危机;根据国家安全威胁性质和程度,科学确定军事力量使用等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7.
新军事革命的深远影响,使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向;战争与和平界限日益模糊,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摒弃和平建设思想;“白领”人员比例逐步上升,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应该转换重点作用对象;军事斗争力量多元化,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需要加大军外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军事发展中,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现代作战方式以及作战范围的重大变化,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军队,更涉及到交战一方政治、经济、法律等许多方面。战时军事立法就是为适应战争的需要而产生的。因为战争的特性告诉我们,严格的纪律是军队打胜仗的重要保证。这一点不仅为历代统治者所认识,同时也为战争的实践所证明。为保证战争的顺利,保护军事活动的顺畅、军事利益的安全,力求军事活动法制化和立法保护战时的军事利益,就不仅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所重视,而且也成为许多国家治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巩固和平发展的重要环节.由于两岸红蓝绿三方政治互信不足,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上动机不同,加上美日因素的介入,这一议题的进展举步维艰.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必须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从最大限度争取和平发展、和平统一出发,从两岸关系的实际出发,坚守底线,区别对待,灵活务实,由易到难,尽最大努力避免战争,走出一条具有两岸特色的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军事法律文化,是传统文化中以法律对军事事项的规范,解决战争问题、实现和平与秩序的理论成果和精神财富。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儒、法、道三家,形成传统军事法律文化的伦理主义、功利主义、自然主义三个向度。传统军事法文化凸显了古人对于军事问题的法律思考,与政治、伦理等紧密联系,在构建良好政治、社会秩序的思维模式下,探讨战争、探讨军事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军事变革中军事司法制度改革的价值定位为平时公正优先和战时效率优先,平时保障军人权利优先和战时维护军事秩序优先;发展模式为在内容上实现军队由法制向法治、特别是战时由法制向军事法的战争适应性和法治有机统一,在形式上实现军事司法的信息化、以军事司法的信息化带动军事司法的法治化的跨越式发展;战时目标追求为保障打得赢"法律战"。  相似文献   

12.
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自然资源拥有主权并享有专属管辖权,其他国家在沿岸国专属经济区虽享有"航行、飞越"等有关军事利用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属于传统的公海自由,其上覆区域也不是"国际空域"。因此,任何国家任何形式的军事利用活动,都必须尊重沿岸国的主权和安全,只用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非法活动。沿岸国和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水体和海床军事利用权限的范围和程度是有区别的。专属经济区的军事利用,只有遵循和平利用、不使用武力、沿海国权利优先、行使自卫权和紧追权不超过必要限度等原则,才能体现公约的立法宗旨,才能使专属经济区成为和平合作的海域。  相似文献   

13.
大国兴衰关系到国际和平与战争。在国际关系的理论中,关于大国发展与大国关系的论述集中探讨了大国发展与大国战争之间的关系,相对而言忽略了大国发展与大国和平的关系。大国发展模式可以有内向型和外向型、经济优先型和军事优先型的不同模式。外向型和军事优先型容易导致战争,而内向型和经济优先型有利于国际和平,是大国和平发展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4.
纵观欧洲各国的发展历程,军事战争成为理解现代国家建构的独特视角。军事战争从民族国家、官僚制度和公民社会三个维度形塑着国家的现代形态:在民族国家的维度,战争推动了欧洲国家形态的变迁和欧洲民族主义发展;在官僚制度的维度,战争推动了国家政体和官僚体系的建构;在公民社会的维度,战争推动了公民权利的崛起和现代自由市场的发展。军事战争所带来的现代国家的成长是历史性的非期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现行宪法、法律和我国现行国防领导体制为依据,基于行政权视角分析"军事"与"国防"关系,笔者认为,"军事"仅指武装力量内部(以军队为主)直接有关战争准备和战争实施的事项,而"国防"是包括行政机关领导和管理的征兵、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等工作以及武装力量军事活动在内的一个综合性国家防务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外交是以和平方式实施国家对外政策的工具,其和平本质决定了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的根本不同。外交不是权力政治,也不是对外政策,而是按照一定规范和平处理国家间关系、落实对外政策的过程。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对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不同的历史经验昭示:和平的外交战略而不是军事和战争战略,才是国家崛起的明智选择。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崛起的中国需要坚持和平的外交战略。坚持和平的外交战略,不是期待国家为外交准备任何成功的利器或其他实力资源,在国家强大之后展示武力,而是要充分利用好作为国家资源的外交工具。为此,不仅要关注和讨论外交,而且要把握外交的本质,从外交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按照外交规律办事,注重制度创新,让外交资源尽其所能,让外交人员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外军事法学研究不断深入,学术成果丰富。通过占有的资料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国外军事法学研究的一些特点:一是以理论为主的著述不多,而以军事法的实践运用的法理研究居多;二是军事法历史和思想、军事司法研究占据了较大的比例;三是对武装冲突法(战争法)的研究日渐升温,且大多结合具体战例或案例;四是注重与其他部门法的相关性研究,如2004年美国《环境法》修订后,有关军事领域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得到广泛研究,涉及军事设施与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和军事行动与环境保护等领域;五是参与军事法学研究的人员广泛,除了有关学者和…  相似文献   

18.
论军事法的部门法属性——基于法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军事法作为独立的部门法,在其元问题上,就是通过法律对于军事事项的规范,来解决战争、达致和平;而实在法层面,军事法则基于国防的军事需求,在调整对象上具有调整军事社会关系的独特性。同时,军事法还具有支撑其部门法属性的贯穿性和通览性的概念和范畴。  相似文献   

19.
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我军在新形势下需要履行的重要职责。我军必须从维护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清国家安全和发展面临的多种安全威胁,明确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全面提高打赢战争能力和非战争军事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军事赔偿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事赔偿是指军队成员的职务行为,造成公民、法人、社会团体人身和财产损失的,由国家承担侵权责任并履行赔偿义务的法律活动。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国家承担侵权责任的国家赔偿活动;二是以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赔偿生效的前提;三是针对执行职务中的侵权来赔偿。因此它具有赔偿损失、事实查证、保证军事活动、化解军民冲突等功能,体现了法治的人性光辉与公正价值。随着我国军事法制建设的发展,我国军事赔偿制度也开始建立,但现实与理论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