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冷战期间,美国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是苏联而非中国。冷战后,中国成了美国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冷战后,美国强化对华人权外交的根本原因是美国依然坚持冷战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冷战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权外交”问题,有三个问题需要明确。第一,“人权外交”是西方某些国家推行的一项外交政策。把人权问题导入国际关系,在美国从尼克松政府开始。卡特政府把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系统化,并在国际范围广泛运用。卡特上任后,处理美苏关系的第一件事,就是复信给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对他发起的“人权运动”  相似文献   

3.
人权外交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手段。它们以“维护人权”的国际警察和世界救世主的身份到处插手,煽动和支持社会主义国家的极少数自由主义分子进行反共和反社会主义的活动,甚至不惜违背国际法的最起码的准则,公然于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国内也有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总是打着“人权”的旗帜,喊着“争人权”的口号,蛊惑人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几度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相似文献   

4.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美苏冷战对峙的历史背景下,美国历届总统都在不同程度上为美国的对外政策注入了人权因素,但明确提出人权外交口号,向全世界公开宣布人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的是卡特政  相似文献   

5.
输出民主、人权价值观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后,美国进一步将“推进民主”、“价值观输出”作为“美国在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资本”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美国输出民主、人权价值观战略的本质是以美国式的民主为标准,赤裸裸地推行新霸权主义、新干涉主义,建立“美国价值观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实现后冷战时代“美国治下的和平”,表现出美国的反民主、反人权、反自由的伪善嘴脸。  相似文献   

6.
论冷战后影响美国外交战略的几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国际政治态势 ,各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了“民主和平论”、“文明冲突论”和“霸权稳定论”等几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并指出其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振峰 《求实》2000,(1):2-3
人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些国家以“世界人权卫士”自居,极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战略,把人权问题作为处理国际经济、政治和科学文化关系,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的一种重要手段。面对西方国家的这种假人权、真霸权的恶劣行径,邓小平同志从当代国际局势和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权理论,明确提出了国权重于人权的思想,确立了尊重人权、捍卫主权、反对霸权的基本原则。邓小平关于国权重于人权思想的提出,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深刻揭露,它为我们正确进行国际人权领域的斗争提…  相似文献   

8.
论外交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文 《新视野》2002,(6):57-60
随着“冷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在国际学术界对外交及国际关系领域的哲学问题的研究近年逐渐升温。从“人权外交”及“人道主义干涉”是否合乎正义到“文明冲突”论是否有据,从“强权”与“道义”何者为先,到“国家主权是否过时”等等问题处于广泛的争论之中,大量新问题需要从哲学角度进行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对外交及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哲学问题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始,还存在不少空白。这些尚待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一、外交哲学能否作为元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来建设?虽然有西方学者提出了外交哲学这个概念,但还没有把外…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为了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以“民主和人权”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新秩序,实现美国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全球战略,巩固冷战成果、促进美国经济发展、保护美国安全、维护美国单极世界,适应“美国制下的民主”的国际战略需要,美国积极扶持南亚各国的“民主化”进程,这成为冷战后美国在南亚意识形态战略利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支部生活》2006,(8):53-53
“人权无国界”理论是最近几年某些西方国家为推行人权外交而热衷鼓吹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权问题是不受国界限制的,一国对另一国内部存在的人权问题表示关注甚至采取单独或集体的干预行动是合法的,不属于干涉别国内政。一些西方人士宣称:“当今世界上的重大变化已不受国界的限制”,“人权已超越国界”,因此,“对人权的遵守不可能通过国界边界加以隔离或掩盖”,“保护普遍人权的义务是没有国界的”,是跨越国界的义务。这种理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1.
郑东超 《前线》2022,(4):52-53
<正>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将策动“颜色革命”作为干预别国内政、颠覆他国政权的重要手段。“颜色革命”惯以“反腐”“反独裁”“改善民生”为幌子,打着争取“民主”“人权”“自由”的旗号,搞“街头政治”“民主运动”,图谋实现政权更迭。其实质是美国妄图以低成本的非战争手段扶植亲美政权,巩固并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跟踪研判、及时把握“颜色革命”的新动向,对更好地洞察美国全球战略演变、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文彬 《党课》2013,(11):77-80
蒙古国是位于中俄两国之间的一个内陆国家。自1921年独立以来,该国的外交政策大体经历了早期向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一边倒”——后冷战时期的“均衡外交”——21世纪初以来的逐渐“亲西方”这样一个变迁历程。分析蒙古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战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位“近邻”,有效地发展与该国的外交关系,从而巩固我国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人权高于主权论”是近几年来在美国等西方学术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理论,构成了西方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西方人权外交和新干涉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彻底揭露。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主权概念是法国16世纪政治哲学家和法学家让·博丹提出来的。他给主权下的定义是:“被赋予在一个国家之上的绝对的和永久的权力”。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重性即对内属性和对外属性。对内主权是指对国家的最高政治统治权;对外主权是指在国际社会中独立自主地行使对外事务的最高决定权。  相似文献   

14.
向外输出美国民主、传播美国价值观,是美国全球战略与对外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美国输出民主战略具有隐蔽性、渗透性、强制性。冷战后美国历届政府输出民主战略各具特点:老布什政府注重巩固冷战成果,试图构建世界新秩序;克林顿政府积极实施扩展外交,试图建立民主国家大家庭;小布什政府着力实施“反恐”战略,划定输出民主的重点战略地区;奥巴马政府提出“负责任主权”、“巧权利”的概念,输出民主战略出现新动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索沃危机的产生,人权问题又成为整个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根据其政治需要对人权问题进行大肆渲染,恣意曲解,为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寻求所谓的理论依据。中国党和政府一贯重视人权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的人权观,主张社会主义的人权观。我们讲的人权和西方世界的所谓“人权”,“本质上是两回事,观点不同”。①具体说来,中西方人权观的基本分歧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1999年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我驻南使馆进行导弹袭击,再一次暴露了西方反华势力推行霸权主义,妄图“西化”、“分化”、“弱化”中国的险恶用心。邓小平曾经指出,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总是欺侮广大发展中国家。美国依仗其军事、科技和经济实力,在世界上极力谋取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它一方面戴着“维护人权”的面具,高喊“人权大于主权”的论调,另一方面却挥舞着屠杀人类的战斧,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到处制造紧张局势,在全球变本加厉地推行“炮舰政策”,这些明白无误的事实既证实了江泽民关于“冷战结束后,世界向…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外交战略调整的两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江 《唯实》2004,(1):45-49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最初采取了面向西方的外交政策 ,但由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没有因此而对俄罗斯的利益给予重视 ,俄罗斯对自己的外交战略进行了两次大的调整。先是提出了大国复兴的战略 ,这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关系更趋复杂化。经过对国家实力和世界格局的重新估计 ,“9·1 1”事件以后 ,俄罗斯的外交战略转向“有选择地参与”国际事务 ,这给俄罗斯外交带来了显著的成果 ,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化在国际关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资本主义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殖民征服和奴役中,文化充当着急先锋的角色,发挥着麻醉剂的功能。在冷战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渗透和颠覆主要是以文化和意识形态为手段,军事手段退居次要地位。正如前些年一位美国政要所吐露的:“一座电台,比一个B—52战略轰炸机中队更能有效地对某个国家施加压力。”冷战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意识形态的激烈对抗有所缓和,几乎每个国家的外交重点都由政治和军事转向经济。最近两年这一趋势尤为…  相似文献   

19.
人权是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人权领域存在着尖锐的予盾和斗争。邓小平理论中有着丰富的人权思想,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强调国家主权的重要性,他明确指出:“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学习和掌握邓小平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开展国际人权领域的斗争,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邓小平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邓小平的这一思想首先是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我国内政提出来的。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干涉别国内政,推行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20.
陈久长 《湘潮》2008,(11):37-39
从1990年至1994年,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连续4次在目内瓦联合国人权会议上就“中国人权状况”炮制反华提案,一次次均被我国和多数主持正义的友好国家所击败。但是,美国不甘罢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