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八岁那年,母亲跟弟弟从外婆家回来时,为了节省车费,坐一位熟人的手扶拖拉机.谁知,不幸遇到车祸,当时父亲是流着两行热泪,把这个噩耗告诉我的.我的母爱就像汽车急刹车一样,"嘎"地停止了.从此,我和父亲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2.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大三女孩,整个人掉进了痛苦的深渊,失去了支点。我总是觉得有什么东西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也许是父母对我的希望太大了,他们很希望我考上研究生。考研也是我努力的目标。可现实太残酷了,不知道是成绩影响了情绪,还是情绪影响了成绩,成绩总是不理想。父亲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觉得是很重的负担,真的,有时候,我觉得真的承担不起。医学专业的学费又特别高。每每看到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的成绩,就满心的愧疚,我也知道不应太看重成绩,可现实又逼得你不得不看重它。我真是矛盾极了,我真是已经尽力了,可怎么也不能原谅自己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啤酒的滋味     
我第一次喝啤酒是在我12岁的时候。那年的秋收季节好像特别的热,太阳毒辣辣地悬在头顶,没有一丝风,空气就像凝固了一样。父亲弯着腰握着一把镰刀不停地割着金黄的稻谷,黝黑宽厚的肩膀上缀着许多亮晶的汗珠。我牵着牛在不远处的一棵柿子树下,看着父亲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辛苦样,心里特别的难受。但是  相似文献   

4.
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身为农民的父亲却好像从来没有对我显出过特别的喜欢。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小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工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就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爱     
初晓 《新青年》2004,(7):16
父亲是一名军人,一直对我实行严厉的家教,但自幼就很独立的我一直就不屈服父亲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论,每次因为犯错而吃过皮肉之苦后我一直都在心中暗骂父亲的粗鲁,并总在幻想自己长大后一定要远走高飞,永不回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进入初中,考进高中,但这种叛逆的心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我发现自己真正惧怕的并非父亲的巴掌,而是他的眼神,那是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警告,每次接触到这种眼神时都感觉自己的心被狠狠地抽了几下,再也不敢抬头直视父亲.  相似文献   

6.
云山农场,在黑龙江的虎林县境内,它还有一个历史名称:农垦部牡丹江农垦局850农场。对于"850"这个数字,在我很小的时候,便深深地印记于脑海。在我刚刚记事的那个年代,"850"是父亲来信和给父亲写信的地址,至于那数字的内涵,当时的我是不可能知道的,但在我心里朦胧地感觉,那是一个遥远寒冷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小院里有棵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能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就这样,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希望我能够尽快好起来。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牛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说“:你瞧…  相似文献   

8.
母牛"花子"     
一下乡,我就相中了喂牛这活儿。虽说牛圈味儿不好,又是瞎虻、蚊子最多的地方,可是自己一个屋,安静,怎么看书也没人管。我就当了牛圈的“官”管着牛。一年后,从四队调过来一头红白花的母牛,这是人家甩出来的扔货,脾气贼大,不听使,还净惹事儿。我看它的毛色,叫它“花子”。刚来不几天,它就跑回四队了。都说驴犟,其实牛要是上来犟劲,十个驴也犟不过。任我鞭子抽,棍子打,这花子是说什么也不回来,硬是往后捎。等将它弄回来,我已是浑身湿透。道上我就已咬过几回牙:到家看我怎么拾掇你。我给它穿上鼻角,绳绕在树上,换上新鞭梢儿,正要开打。打更的老…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她自报家门:"我是汪曾祺的女儿——汪朝,正在编我父亲的全集。前些天碰到你们作家出版社的萌娘,谈起此事,说她手头还存有我父亲给她的信件。她提供给了我,真还挺有意味。我想你手上也会有我父亲给你的信吧?麻烦你也找一下好吗?"我一想,明年该是曾祺先生逝世20周年了,能出他的全集,当然是件好事,便答应王朝:"我马上就找!"曾祺先生1997年5月16日逝世之后,我搬了一次  相似文献   

10.
第一封家书     
蒋平 《新青年》2006,(12):12-13
一 父亲和母亲因为性格不和,从我们懂事开始,家里的吵声就没有断过.一天深夜,我们又一次被父母的吵声惊醒了.父亲的大嗓门几乎满院子人都听得见:"既然合不来,那就好说好散吧,老大归我,你带着老二和小三明天就离开这个家,永远不要回来!"随后是母亲哭着收拾行李,天还没亮,我和小妹就给叫醒了.  相似文献   

11.
青衫 《新青年》2007,(10):26-27
一曾经魔鬼一般的身材是我最值得骄傲的:身高1.70米,体重60公斤,整个一美女,走在街上回头率那是相当的高,追我的男生排成了排,我的绰号就成了——"排长",牛吧!可这些都没能维持多久。就在大学之后,在知识充满头脑之际,可恶的脂肪也充满了我的身体,我的身材变"肿"了,早已经穿不起"用第三只眼看世界"的露脐装了.肚子上的那块赘肉真是不给面子,即使饿得我看见肉像猫看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从收音机里听到的这首歌,让我记住了一个城市的名字:南京.20年来,它辗转在我的生命里,伴随我成长的脚步. 我出生在80年代初,江城近郊一个普通军属之家.  相似文献   

13.
照片上的物件是一款漆器南活、同治年间制造的点心盒子。自从母亲在40年代末与父亲结婚从娘家带来,这个点心盒子就一直跟随着母亲走过60多年的沧桑岁月。从我记事起家里就有这个点心盒子。在我们家都它叫"八件盒子",也叫它"饽饽盒子"。母亲是满族八大皇叔庄亲王硕塞的后裔,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她的气质、她的品质都没有任何改变。她在世的时候常常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打火机是今儿去镇上给我买墨水时一并买回来的.一按就出火的那种.父亲把它拿在手里,一下一下地按个没完.那火苗一闪一灭,一闪一灭,在自家灰暗的草房里,我感觉得到那一明一暗、一暗一明的微弱变化.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打火机是今儿去镇上给我买墨水时一并买回来的。一按就出火的那种。父亲把它拿在手里,一下一下地接个没完。那火苗一闪一灭,一闪一灭,在自家灰暗的草房里,我感觉得到那一明一暗、一暗一明的微弱变化。趴在炕沿儿上写字的我问:“爸,这玩意多少钱?”  相似文献   

16.
12岁那年我小学毕业,因为从课本上学到一些简单的自然、生物知识,我开始感觉父亲特别地愚昧,他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竟然在家里供了一尊泥巴做的观音菩萨,而且每逢重大节日和有什么重要事情,总要摆个供品磕头烧香祈祷一番.我知道父亲的这些行为就是迷信,而我记忆中第一次被父亲的痛打,就是与父亲的迷信有关.  相似文献   

17.
麦子 《新青年》2006,(7):34
读过一篇很美的短文<钓鲈鱼>,写的是:那年,我刚满11岁,同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去钓鱼.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月光下,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大家伙上钩了,我同鱼较量了半天,最终把它拉了上来.好大的鱼!而且还是条鲈鱼.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一会儿,对我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你还会钓到的.""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了."我哭泣着大声争辩道.四周静悄悄的,月光下不见有其他人和船的影子.父亲不容争辩.我把大鲈鱼放回湖里.大鲈鱼一会儿便不见了.我绝望地想,也许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鲈鱼了……  相似文献   

18.
点兵 《新青年》2007,(5):54-55
当邻居的小孩,每次看见他父亲下班回家,正在楼下停车,他就会大声对妈妈通风报信说:"老妈,老板回来了!"有次很好奇就问孩子母亲,为什么孩子叫爸爸"老板"呢?她笑了:"因为他回来老‘板’着一张  相似文献   

19.
妹妹比我结婚早,也比我有孩子早。小外甥小名叫亮亮。因为妹妹与妹夫忙于家里的加油站生意,所以亮亮一出生就由姥姥带。我与妻子因为还没有孩子,所以也就责无旁贷地成了外甥亮亮的"家庭教师"。  相似文献   

20.
我是位22岁的年轻女性。父亲43岁那年生的我,因此我从小很受父亲的宠爱。我的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位妻子。由于种种原因,父母的关系一直不和睦。从自己记事时起,父母就经常吵架。父亲在我11岁时查出了胃癌,做了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