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不仅是农民的个体迁移行为,更是农民家庭基于生计资本状况的理性选择,家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以及物质资本对农民的非农化转移有着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本匮乏、金融资本不稳定、社会资本滞后、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孱弱,农民家庭生计资本呈现一定的脆弱性,这也是农民外出务工最直接的动因。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不仅是家庭生计资本状况变化带来的外延效应,也是提高家庭生计资本存量、增强家庭风险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农村劳动力"逆淘汰"式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因直接影响农民的整体状况而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虽然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总体上有利于减少农民、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但农村劳动力的“逆淘汰”式转移,也造成了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三农”问题的及时解决,制约了新农村建设。而农民工回流和返乡创业正好弥补了“逆淘汰”式转移的不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有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樊端成 《前沿》2011,(5):134-137
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人力资本。但由于我国农民素质低,农业结构调整受到人力资本的制约,陷入多重困境。只有发展教育提升农民文化和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留住农村中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外部专业人才,才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嵌入下公共服务供给中农民合作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先文 《求索》2010,(7):53-55
公共服务的性质决定了其合作提供的困境。我国农村社会资本雄厚,可促进公共服务的农民合作供给。文章对我国农村社区社会资本进行了测量,用博弈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嵌入下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农民合作行为选择及其机制,提出了培育农村社区社会资本、促进农民合作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高度密集、技术高度密集和人力资本高度密集的产业,知识资本是高技术产业的核心要素。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为背景,运用我国省际数据就知识资本对高技术产业发展作用问题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资本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出具有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本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弹性比较高,知识产权资本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影响还很小。由此,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和高技术产业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积累,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进知识产权的资本化,是当前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中国农民增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可以发现,农民的人际关系资源短缺、特殊主义的信任观以及合作意识的匮乏等消极性社会资本阻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促进农民增收,既需要提升农民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存量,也需要通过改变农民的关系网络结构、增强农民的组织能力与组织化程度、树立现代性信任观等来提高农民的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民创业的历史变迁及其群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创业历史悠久,贡献巨大,且与其他群体在具体创业过程中有着迥异的个人特质、资源禀赋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农村的创业者囿于创业资金、创业技能、创业环境等方面的劣势,大多经历了相对更长的积蓄期才成功创业;农民早期所受正规教育不多,但通过"干中学",在职培训等方式使人力资本大幅提升,农民创业科技水平、专业技能显著提高,并与创业绩效形成良性互动;农民创业企业乐衷从事现代农业;农民相对收入水平低,资本的积累主要来自自我积累,源于家族亲朋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进城农民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的流动、就业、权益与社会融入均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就业方式三个维度对进城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行研究,并将三个视角进行了变量操作化,通过描述和交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进城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就业方式均不同程度影响进城农民收入水平,人力资本对劳动者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就业方式越趋于“稳定”,进城农民劳动力收入则可能越高,而本文所选取的社会资本指标未能显著影响进城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9.
仇喜雪 《桂海论丛》2006,22(3):48-51
由教育投资和培训等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条件下成为现代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三农”问题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低制约着“三农”问题的缓解,人力资本理论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依据,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4,(3):24-24
姚世国、沈灵峰、王玉洁在《科技创业月刊》2013年第8期撰文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重要作用,诸如实现农民增收,改善就业状况,加快农村发展。但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低下,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应从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1.
江胜尧 《前沿》2012,(15):95-98
土地资源的商品化、资本化已经成为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考量因子,失地农民的劳动价值再现和劳动增加值问题成为社会稳定的风险点,县级政府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工商资本与农民利益保障的冲突成为群体事件不断急增的本源.从土地、资本与权治的视角分析县域群体事件发生的机理,提出理顺县域经济增长的资本发展要素、规范国家土地征购制度和提升农民人力资本的能力建设的策略选择,以改革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志胜 《中国发展》2012,12(1):56-60
欠发达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出带来的人力资本短缺、建设资金匮乏、社区认同弱化以及社会资本流失等问题致使其社区建设深陷困顿。该文提出只有重构适应社区建设所需的人力资本结构,建立健全投资机制,重塑农村社会资本,再造农村社区认同,才有可能打破这一困局。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三农”问题的近期安排与长远谋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重点在农村 ,难点也在农村。作者认为 :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关键是要持续提高农民收入 ;而提高农民收入 ,关键又在农业人口的非农化、加快城市化的步伐。作者总结了过去发展小城镇的经验教训 ,指出我国今后城市化的重点是做大中小城市。为了鼓励农民进城 ,作者建议应通过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 ,为农民进城提供创业资本 ;改革户籍制度 ,为农业人口的非农化创造体制条件  相似文献   

14.
雷云淇  付桂军 《前沿》2015,(3):59-61
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等人的研究证明,等量的人力资本投资所创造的价值数倍于物质资本。2006年以来,内蒙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通过财政转移、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物质资本投资等方式极大改善了农村牧区生产和生活环境,改善了农牧民民生状况。但现代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民生的更大改善需要缔造现代农牧民,使惠及民生的路径由物本向人本转化,通过提升农牧民知识资本、健康资本和流动资本提高新农村建设惠及民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景跃军  刘晓红 《求索》2013,(1):218-221
创新型人力资本作为新兴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已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一般人力资本、创新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新型人力资本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体制转型的关键,是仅次于资本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国经济仍是以资本拉动的粗放型增长为主,创新型人力资本不足和知识成果转化率不高是制约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主要原因。所以,开发并利用好创新型人力资本是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视角下的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农业的发展与职业农民的培育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的农地制度、教育体制、城乡二元体制成为职业农民形成的主要制度障碍。为此,从发展现代农业的视角,应从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农地流转制度;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促进农业分工和专业化;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形成机制;积极吸引农村以外人才从事农业等方面入手,铲除阻碍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外来流动人口发展趋势日益突显其社会融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现代化视角、社会排斥视角、社会资本视角以及公共政策和制度分析视角是当前研究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主要视角,同时也为促进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提供了多元的破解路径:进行传播媒介素质教育促进农民现代化转型:以社区为平台加强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互动交流,提高社区聚合力;开发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构建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提高其经济地位和城市适应能力;加快制度融合和政策发展,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公民权.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本收益与农村养老基金筹集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养老基金筹资模式必须适应我国国情,应该明确土地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核心,让农民分享土地资本收益,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民转让承包土地享有的经济补偿的比例,提高耕地占用税的征税标准,同时将其收入划转保障基金。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家政策导向的作用下,农村兴起了新一轮资本下乡热潮,工商资本成为振兴乡村的重要力量。基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乡村振兴原则,资本下乡不仅要实现自身的获利目标,也应当产生带动农民发展、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社会效益。当前存在两种地方政府角色错位现象,分别是政府主导和政府缺位,均不利于资本下乡背景下农民保持主体性,影响着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正确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提高治理资本下乡的能力是实现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的关键,可通过建立严格准入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激活村社组织机制,将工商资本嵌入到农民主导的产业体系中,从而兼顾乡村振兴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体现乡村振兴的社会主义逻辑。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人力资本运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人力资本供给非均衡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农业发展要摆脱非持续状态,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治本之策在于尽快打破目前农村人力资本供给的非均衡状态,奋力推进农村人力资本运营战略,实现农村人力资本供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吻合。所谓农村人力资本运营,是指通过对农村人力资本的生产、积累。开发、占有、配置、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使用)等途径,以实现农村人力资本最大限度保值增值为最终目标的一种新型农村发展战略。农村人力资本运营的全过程是农村人力资本不断循环往复运动变化的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