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就关于人权的理论而言,有自然权利、法律权利和实有权利之分。这种对人权的界定和分类,同样适用于刑事诉讼中的人权。即刑事诉讼中的人权,同样可以表现为自然权利、法律权利和实有权利三种形式。而无罪推定作为现代刑事诉讼中的基本法律原则,已经被世界各国的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典规定为被追诉人所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法律权利。作为被迫诉人的这一基本权利,也已被国际立法所确认,并向整个国际社会推广,其趋势越来越盛。无罪推定业已成为国际刑事司法公认的一项基本原则.成为现代国际整个刑事司法程序必须遵守的精神内核。作为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应该享有法律上规定的基本权利,无罪推定的确立与否,反映了一个国家对刑事诉讼中人权保护的态度,说明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所处的法律地位,也预示着一个国家对刑事诉讼中对人权保护的范围和程度。如果说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所享有的自然权利是在刑事诉讼中能够被当作人来看待,其人格和尊严能够得到尊重,在刑事诉讼中能被平等、公正地对待,它为刑事诉讼的立法提供了一个人权的道德和理性的参考标准.那么,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这项法律权利,就是对这种自然的、道德的和理性的权利的法律形式的正式宣布。从这一角度来说,我国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作为其法律权利的无罪推定的权利,在法律上规定得不够到位,在刑事诉讼实际运行过程中的状况更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指为确保那些与案件结局有利害关系的人的自由、生命、财产等实体权益不受非法损害,而赋予其必要的程序上的诉讼权利及其保护手段。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被追诉的诉讼主体,与案件结局有着切身利害关系,因此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使其在诉讼中受到公正的对待极为必要。八届人大修正的刑诉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加强了对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保障,尤其赋予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较广泛的诉讼权利,以保证其处于被追诉的不利地位的情况下尽最大能力与控诉之偏差错误相抗衡,切实有效地保障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3.
论沉默权制度及其在我国的确立与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目前已签署加入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有关刑事被告人人权保护的国际公约 ,意味着中国已承诺并承担了保障这些公约中所确立的被告人最低限度人权之义务。但是作为这些基本权利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的沉默权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尚未明确规定。沉默权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 ,已成为现代国际刑事诉讼主要价值取向和重要内容。我国应当确立有限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张爱岩  王伟 《河北法学》2005,23(11):140-144
"无罪推定"作为现代各国的刑事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司法理念中法律价值观的发展方向,是由"国家本位"、"义务本位"向着"个体本位"、"权利本位"前进的,体现在刑事司法中,其追求的目标是以"人体公正"为中心的司法公正."无罪推定"原则,以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利为核心,以人权保障为理念,反映了现代司法现念的价值取向."无罪推定"原则,首先确立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主体地位,为其各项权利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控方承担举证责任"、"反对强迫自证其罪"、"非法证据排除"、"疑罪从无"等规则,是"无罪推定"原则的衍生物,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得以全面实现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对抗制诉讼模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郑瑞琨 《政法学刊》2001,18(2):56-58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刑事司法正当程序的一项重要保障。沉默权在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中尚无明确规定,但无论是从权利的自身属性,还是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本意,或者是从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等方面,都有充分理由证明沉默权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客观存在。因此,如何确实有效地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杜绝刑讯逼供现象发生,应是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急需研究和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含义 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含义,不是讲人权和人权保障的一般意义,而是专指人权保障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目标及它所涉及的范围。 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诉和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可以限制和剥夺其人身自由。但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侵害其合法权利,甚至伤及无辜。公民的人身权和自由、  相似文献   

7.
徐敏燕 《法制与社会》2011,(25):293-294
保障人权原则只有具体法律制度中得以贯彻才有生命和活动,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应当以此为契机,翻开新的篇章。本文首先阐述了刑事诉讼中人权保护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刑事诉讼中影响人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刑事诉讼中人权保护的立法和司法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刑事辩护制度之理论基础(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无罪推定原则、程序主体性理论和对立统一规律共同构成了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无罪推定原则是各国普遍奉行的刑事诉讼原则,这一原则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在司法和立法实际及法学理论上,实际上已经确立了这一原则。程序主体性理论强调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与控诉机关、审判机关拥有同等的程序主体地位,旨在保护被追诉的人所应享有的诉讼权利,如辩护权,这一理论在我国法律中也得到了体现。对立统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之一,在刑事诉讼中,控诉与辩护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处于一个矛盾统一体之中,刑事辩护制度的设置将刑事诉讼中的矛盾制度化,有利于冲突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9.
沉默的自由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易延友 《中国律师》2000,(12):78-80
在刑事诉讼中注重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这一国际趋势仍然并未改变,国际社会仍在为改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而作出不懈的努力。就在1988年英国开始从立法上对沉默权进行限制后不久,世界刑法学协会第十五届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刑事诉讼中的人权问题的决议》(1994年9月10日)又重申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沉默权的立场。该决议第16条建议各国立法规定:“被告人有权保持沉默并且从警察或司法机关进行首次侦讯开始即有权知悉受控的内容。”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亦规定:凡受刑事指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第一百六十二条第三款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上述规定体现了无罪推定的基本精神,是对无罪推定原则合理内核的吸收。而无罪推定又是刑事诉讼程序法律的基础原则,它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始终,是保障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人权的逻辑起点,是当前打击犯罪与依法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保障人权、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既包括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保障,理应也包括对被害人人权的保障。然而由于制度的缺失,长期以来,刑事被害人的权利并未得到有效保护。犯罪分子带给他们的是心灵上永远抹不去的伤痛。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而忽视了本来应更受保护的刑事被害人权利。这让我们不能不去关注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刑事羁押的司法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羁押作为刑事诉讼过程中所采取的强制措施 ,是为了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根据法定的实体条件和程序要求 ,由负责刑事侦查的机关采取的暂时剥夺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种手段。我国的刑事羁押包括刑事拘留和逮捕这两种措施 ,是刑事诉讼中的五种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手段。由于刑事羁押所具有的剥夺人身自由之严厉性 ,因此 ,其不得滥用问题备受强调人权保护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及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的关注 ;在中国 ,如何有效控制刑事羁押以减少、预防滥用的问题 ,在近几年来的刑事司法制度和程序的改革讨论中…  相似文献   

13.
沉默权是现代西方法治国家普遍认可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也是联合国在刑事司法领域确立和推行的国际准则中,加以强调和维护的被告人的一项基本人权。因此,在法律中如何确认、发展沉默权已成为世界各国完善刑事诉讼立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刑讯逼供和隐性超期羁押的存在、强制措施的滥用、非法证据的采用使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护现状不容乐观,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定程度的沉默权、引入律师介入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以正确的犯罪观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完善监督程序和规范办案流程、建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真正实现程序正义,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活动中的人权是检察机关职责定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司法程序中的人权保障问题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刑事诉讼中的无罪判决从判决结果方面直观体现了诉讼中人权保障的精髓,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无罪判决在我国的现状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人权保障,尤其是对犯罪嫌疑人的人权保障,以期我国法治的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6.
现代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在强调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同时,也肯定和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由于受经济条件、司法水平、文化传统和法律意识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的人权保障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对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刑事被告人人权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被告人人权的法律保障罗本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伴随着国际人权运动高涨,刑事被告人人权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权利的多少及其受到保障的强度,被视为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民主化、科学化的标志。本文主要对刑事被告人人在概念,刑事被...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通过后,强化了对诉讼参与人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使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取得了巨大进步,不仅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了立法保障,也极大地促进了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程序公正意识和人权保障观念的提高。程序正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司法公正是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统一,是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统一,已成为司法理论和实务界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9.
浅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与诉讼权利李平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依据一定的证据,被指控涉嫌或者有某种犯罪行为而应当受到刑事追究的人。只是由于其在刑事诉讼中所处的诉讼阶段不同,或者对应当受到刑事追究的人提起的控诉方式不同,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20.
在刑事诉讼中,应该受法律保护的不仅有国家、社会利益,而且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被害人的合法利益。这些利益虽然从根本上说是统一的,但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发生冲突又是必然的。文章在分析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冲突的一般原理和原则。并针对我国刑事诉讼的现状,提出了解决我国刑事诉讼目的实现中利益冲突的特殊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