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对刑事责任根据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重视的热烈程度方兴未艾。两方面的情况可以说明这一特点:一是占统治地位、为学者们广泛接受的观点尚未形成;二是新的观点还在不断涌现,显露出勃勃生机。一何谓根据?《辞海》解释,根据,“谓持论所依据也”,“谓持论皆有所本,可依据也”。  相似文献   

2.
一个单位犯罪、两个犯罪构成--双罚制理论依据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迄今为止 ,双罚制被认为是惩治单位犯罪最为合理、有效的处罚制度。但是 ,对于双罚制的依据 ,即因为单位犯罪而同时追究犯罪单位及其有关自然人成员 ①两类主体刑事责任的理由 ,却远未得到理论上的合理解释。双罚制的理论依据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问题 :⑴单位为什么应对其犯罪负刑事责任 ;⑵单位中的有关自然人成员为什么也应对单位的犯罪负刑事责任。第一个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而且关于单位本质的“企业组织体责任论”、“法人有机体说”② 也为单位刑事责任的承担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 ,寻求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成为解决双罚制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进行了大量的经济立法和行政立法工作。在涉及刑事责任时,大多数法规只原则规定,凡违反该法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有些严重违反经济法、行政法,应对其追究刑事责任的,在刑法分则中却没有相应条款,如对这些犯罪行为仅原则规定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势必给司法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近两年开始采用了类推立法。陈丕显同志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代表人大常务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在经济法、行政法中关于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常委会在审议时,……对刑法没有明确规定刑罚的,尽量规定比照刑法中最相近的条款追究刑事责任。”肯定了类推立法是我国经济立法、行  相似文献   

4.
吕超 《法制与社会》2015,(9):258-259
公司刑事责任由谁来承担,是解决公司犯罪刑事责任的最终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公司犯罪刑事责任研究难以取得很大进展的原因所在.理论上认为,公司和公司责任人员尤其是后者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罪责自负原则,责任比较分散时,不可任意扩张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范围,应当考虑只追究主要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赵星 《山东审判》2001,(1):42-44
单位犯罪在我国97刑法作为一章被明确规定以来,司法实践中追究单位刑事责任的案件明显增多,但我国刑法理论界长期以来对单位刑事责任有关问题探讨较少,单位犯罪理论中理论空白的大量存在,直接影响着我国追究单位刑事责任的司法实践的展开。本文拟对追究单位刑事责任的若干疑难问题做简单探讨,以期对具体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析我国古代的刑事责任根据思想荣晓宏所谓刑事责任根据,就是凭什么为依据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以及追究行为人的不同刑事责任。纵览我国古代刑法史,不难发现,各朝代关于刑事责任根据的刑法思想尽管比较繁杂,但概括起来,不外乎有罪过责任根据论、结果责任根据论、刑法...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四项规定: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然而该司法解释却没有对何种情况下方属“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作出明确规定,使得在司法实践中办案人员对此类情况往往引起争议,难以决断。笔者对此稍作探讨,希冀能对实践有所启发。首先,认定是否确有必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应为公安、司法机关而非其被盗的近亲属。在实际办案的过程中,出于各方面的考虑,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往往会要求办案…  相似文献   

8.
姜树政 《山东审判》2003,19(3):24-26
当前,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出现了与之相关的违法犯罪及法律应对问题。对于预防和控制“非典”期间发生的各种犯罪活动,必须严格依法惩处,根据不同情况,追究有关人员和单位的刑事责任。省法院刑一庭结合当前抗击“非典”的形势,根据我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有关司法解释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对涉“非典”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司法原则、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司法实践中及时、准确地处理这类案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第十五条三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这一法条的理解和执行,在通常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也有一种例外情况,就是对于在一种特殊的醉酒状态即“病理性醉酒”状态下实施危害行为的,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对此,在法学界和司法界中有所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部分同志认为,不论在何种醉酒状态下实施犯罪行为,都应毫无例外地负刑事责任;另一部分同志则认为,只有在普遍醉酒状态下进行犯罪行为的,才负刑事责任,病理性醉酒者无刑事责任能力。由于对这个问题的认  相似文献   

10.
论刑事责任的根据内部的关系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刑法学界普遍认为,刑事责任的根据是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但是,人们对于刑事责任的两大根据之间的辩证关系及刑事责任根据的特征则研究较少,本文试图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资产阶级关于责任与性格的学说及评析探讨刑事责任根据中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的关系问题,可以追溯到资产阶级刑法理论的新旧两派之争。旧派主张客观主义,认为刑事责任的基础在于犯罪人的行为责任大小,以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后果或危险之大小作为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而新派则主张主观主义,认为刑事责任的基础不在于犯罪行为,而在于其性格…  相似文献   

11.
外资公司利用借贷资本注册,后又抽回资金如何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外商投资公司的出资人利用借贷资本“走账”,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又将该笔资金撤回,对该行为能否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出资人的刑事责任?又应当以何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呢?这是一个曾引起司法实务部门较大争议、至今未有定论的疑难案例,为梳理其中复杂的法律关系,寻求破解的思路和方法,本刊特邀专家、学者,结合案例,就外商投资公司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与抽逃出资行为的刑事责任认定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方圆 《天津检察》2009,(2):31-32
去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其中,第11条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共同收受他人财物,构成共同犯罪的,根据双方利用职务便利具体情形分别定罪追究刑事责任:(1)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2)利用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3)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追究刑事责任,不能分清主从犯的,可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3.
刑事责任以犯罪为前提,以刑罚和非刑罚方式实现。但在冤假错案中,刑事责任却被扭曲,其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与正当性受到质疑。本文指出了解冤假错案的原因并解决好这个非正常现象,才能保证刑事责任及时、合理、正确的实现。当然,制造冤假错案的犯罪行为,也必须得到追究。  相似文献   

14.
董邦俊 《法治研究》2013,(12):13-22
危害国际环境犯罪行为日益受到密切关注,而如何认定国际犯罪则是国际刑事责任承担的前提。因此,应对危害国际环境罪进行界定,有必要运用犯罪构成理论,深入分析危害国际环境罪的构成要件,为危害国际环境犯罪的认定与刑事责任的追究提供依据。在解读国际环境犯罪构成要件的基础上,作者指出了人类在应对国际环境犯罪中面临着现实的困境,以及国际环境犯罪问题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 刑诉法第61条规定:“对于控告、检举和自首的材料。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有管辖权的机关、应当立案……。”该法条很明确:立案的必要条件是认为有犯罪事实存在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可是,各地办理经济犯罪案件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种倾象,即把“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理解为“确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种理解作用于我们查办经济犯罪案件实践,带来了一系列的消  相似文献   

16.
犯罪构成与刑事责任的关系问题,涉及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地位和作用问题,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法学界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问题上:一,犯罪构成是法律还是理论;二,犯罪构成是不是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或依据;三、如何正确表达犯罪构成与刑事责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限制公安侦查阶段轻伤害刑事和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刑事和解”是指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因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双方达成一定和解协议,从而不再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情况。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就是轻伤案件处理的“刑事和解”,也就是调解。实际生活中,重伤、绑架、强奸也有双方和解处理的,甚至故意杀人也有以“赔命价  相似文献   

18.
吴闻 《政府法制》2013,(4):39-39
为了从严惩处渎职犯罪,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其中规定:领导指使、授意、强令下属违法履职或不履职,以渎职罪追究法律责任;对“集体研究”实施的渎职犯罪,相关负责人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具体执行人员是否提出反对意见,将作为是否追究刑责以及量刑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经济法规中的刑事罚则,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明确规定“依照”或者“比照”刑法某一具体条文追究刑事责任。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生产、销售劣药,危害人民健康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或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二是虽没有明确规定“依照”或“比照”刑法某一具体条文追究刑事责任,但  相似文献   

20.
中外刑法史中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中外刑法史有关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不乏科学合理之处可资借鉴。本文对此予以全面考察和梳理,并对相关制度规定进行提炼和概括。包括,首开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规定之先河的“三赦”制度、不适用死刑、追究刑事责任的身高标准、追究刑事责任的基准以及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等。对这些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对我们今天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立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