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重点阐释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社会与国家之间的悄然分离,分析了目前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同时展望了国家与社会的理想模式,即“强国家一强社会”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逻辑理路的视角看,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是通过三个层次的批判而建构起来的,其中对黑格尔理性主义国家理念的批判是他们这一思想的逻辑展开,对现实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批判标志着他们这一思想理论化意义上的系统生成,而通过对未来的批判所宣示和展望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则是为了消除由于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和对立而造成的人的本质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3.
法团主义是一种新的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本文在阐述法团主义视阈中利益集团与政府关系的基础上,着重研究社会转型期中国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国家与社会关系建构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建立和形成的并受劳动法律法规调整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一种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内容是使各种社会关系稳定与协调,而这其中,劳动关系的和谐则是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劳动关系不仅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而且是一种与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直接相关并发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5.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理论为当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资源。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长期发展中,经历了农耕时代的高度一体、工业时代的二元分离,再到信息时代的双向互动三个阶段。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演变,对于新时代处理政党、政府与社会三者的关系,解决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现实问题,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思想社会关系与物质社会关系作为分析工具以给法律关系定性,就必须正确理解思想社会关系与物质社会关系。思想社会关系是由意志行为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物质社会关系是思想关系背后的规律性联系。任何社会关系都是同时是思想社会关系与物质社会关系,法律关系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问题,说到底就是法与伦理、法律与道德在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社会主体行为中地位和作用的关系问题。由此构成法与伦理道德在国家统治社会管理中相互协作、共同促进的社会调控体系,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中国当前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时代背景,在对国家与社会关系实际发展脉络的梳理中明晰社会管理的规律与本质,在对现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阐述中找寻理论依据,进一步在这两者结合的基础之上总结经验,突破传统“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政治思维模式,提出社会管理的国家——社会——吟人的网络模式以及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透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研究分析国家力量和各种社会力量在村民自治中的博弈,区分基层政府与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可以为当下的国家政权建设与村庄治理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本文以权力分析为线索,深刻探讨了村民自治下的乡村关系,指出制度设计上与现实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构建好农村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国家管制范围缩小和社会力量增强,逐步向“强国家-强社会”的方向发展。针对这样一个变化,我国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研究模式用来解释和指导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构建,主要有新权威主义说、市民社会说、法团主义说和分类管理说等,这些理论学说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的见解。通过比较和梳理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揭示了市民社会的经济关系本质及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深刻探析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必将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即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提供重大而深刻的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会和谐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2.
随着村民自治的推行,国家行政权力从农村基层政权的撤出,村级治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治理模式的变迁必然影响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构建。随着村民自治的进一步深入,构建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必须在明确政府职能、加强村委会建设以及培育成熟理性的社会主体三个方面加以努力。在社会充分发育、国家与社会日趋良性互动为背景的村民自治,其发展也应以价值理性主义、法制主义及充分自治为取向。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是一种独立于政治国家的由各类自主、自治、合法、非政治的民间组织和团体构成的社会力量,它是现代世界的产物。现代民主政治又是随着市民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民社会作为一支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正在我国形成。市民社会的兴起与发展有利于型塑现代国家,有利于国家的民主建设,有利于政治文化的转型,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并且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包村干部处在连结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乡村政策执行"节点"上,他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掌握的行动资源、运用的政策工具以及取得的治理绩效,为揭示乡村场域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及其约束下的基层政策执行逻辑提供了一种微观视角。在乡土社会中,通过包村干部的衔接,政策的执行体现出国家权力主控逻辑与乡土社会自主逻辑的非均衡耦合。故此,合理重塑包村干部的角色功能,对于改善乡村政策执行与推进村治现代化,有着积极助益。  相似文献   

15.
警察形象的主体和客体、内在和外在、整体和局部、静态和动态关系,揭示了警察形象是多重逻辑关系的有机体系。把握和处理好以主体和客体为核心的多层次的警察形象关系,对于塑造良好警察形象,提升警察和公众的互动关系,构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时代,财税法是国家与纳税人双方利益的调节器,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是需要建设一个科学、理性的财税制度,以及和谐的国家与纳税人的关系,那么作为21世纪的财税法学人应当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应当对历史、对国家、对社会负责,实现财税法学人所应当完成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作为两个相互紧密联系的基本范畴,是法制国家和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并处理好的关键问题之一。面对现有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及社会协调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在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限制国家权力的同时,使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能够协调一致,共同向前发展,进而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将"协商民主"融入到政党制度之中,可以说是中国政党民主的一个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本文力图在协商民主的视域下,以政党、国家与社会三维关系的理论范式,通过把握参政党与执政党、参政党与政府、参政党与社会的多维关系,进一步探索参政党的政党行为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红十字会长期的官办官化,缺乏应有的社会性是导致红十字会出现信任危机的根本原因。借鉴香港红十字会的经验,运用市民社会理论,得出红十字会危机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实现国家与社会关系良性发展,国家对社会的干预要有一定的界限,同时,红十字会要去官办性,回归其民间性。  相似文献   

20.
“市民社会”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术语,从其产生以来一直处于流变之中。近代以来,洛克和黑格尔对市民社会有较深刻认识且后者对前者有较大发展。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正确地阐述了黑格尔颠倒了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关系,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蕴含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市民社会理论发展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