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近年来一直困扰全社会的一个现实问题。由于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创新高,而受各种因素影响,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凸显。本文利用在湖北省调查得到的数据,运用对应分析方法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表明,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反映。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维护正常的社会流动性,这是保证动态的机会公平,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充分的就业竞争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曾经是社会精英的大学毕业生正在遭遇就业难的尴尬局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已经发生变化,大学毕业生们必须正确认识到这些现实,尽快转变就业观念,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选择到基层单位去就业,才能真正摆脱就业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钟严 《今日海南》2013,(6):20-2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不是我国特有的现象,发达国家都曾受到此类困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中生考大学的录取比例还会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反映了毕业生总量大幅增加与有效需求增长不足的矛盾。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到2013年,已达到699万,纪录不断被刷新。  相似文献   

4.
当前存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扩招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剧增;而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就业指导部门工作质量不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等重要原因。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高等院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需要人才,就业指导部门应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大学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管理知识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涉及国家、社会、高校、学生等方面,本文重点从高等院校大学毕业生指导入手,强调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管理知识的运用,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进行SWOT分析,提出如何包装、营销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6.
刘潇 《青年探索》2007,(6):43-47
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连续大规模扩招,大学毕业生面临巨大就业压力,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毕业生的就业难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考察了近年一次就业率的变化趋势并讨论影响其变化的因素,通过对已有文献和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来探究毕业生的真实就业状况,寻找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检验有关理论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式不断变化。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非正规就业作为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方式,已经初显端倪并将日益发展。大学毕业生参与非正规就业不仅具有非正规就业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就业层次较高、人力资本利用程度相对充分、流动能力较强和创造性与发展性突出的特点。要促进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必须转变大学生就业思想观念,增强其就业能力;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和大学毕业生就业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各种就业制度壁垒;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非正规就业氛围。大力鼓励大学毕业生参与非正规就业,形成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并存、相互促进的就业格局,是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兼具前瞻性和现实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我国经济体制与结构的转型,大学毕业生供需失衡,导致总量性失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结构性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备,导致摩擦性失业;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城市内部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场的分割,导致自愿性失业。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待就业问题,当务之急是要从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服务以及失业保障等方面构建待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援助制度,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大》2010,(3):24-24
审视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会发现其中一个矛盾现象:在一些专业的毕业生相对过剩的同时,大量社会、企业适用的人才短缺。全国人大代表李新明说,要解决这个矛盾,从高校的角度而言,应从改变定位“同质化”做起。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近两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有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放缓的现状,有金融危机对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