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抗战爆发后,陈独秀出狱,并要求重新回到党内工作众所周知,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一至五届中央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和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第一次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和对军队的领导权,成为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前夕,一九二七年七月初,陈独秀已经离开中央领导岗位。他先是隐蔽在汉口,不久移居上海党的秘密机关,深居简出,不担任  相似文献   

2.
谈到中国大革命失败原因时,人们往往责怪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陈独秀继任总书记,并在实际上认为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其理论逻辑就是:陈独秀是右倾机会主义领导者,“五大”继续选他任总书记,“五大”后他又继续推行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因此大革命也就必定要最后失败。然而,在系统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陈也表示接受批评、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为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他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给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大革命失败后,“鉴于陈独秀继续坚持错误”,“并组织反党小集团”,被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9年11月15日开除出党。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如何评价陈独秀的建党思想,不仅是对陈独秀个人的问题,而且是涉及党的历史的若干重要原则问题。笔者不揣简陋,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一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沉重一击,许多革命者由此趋向消沉。然而,一批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民族危机的驱迫下,仍在紧张地思索着革命失败的原因和中国革命的新方略。在陈独秀看来,辛亥革命的失败,同盟会缺乏领袖人才和专做上层工作是  相似文献   

5.
刘艳 《唯实》2014,(2):84-86
<正>早在青年时期,陈独秀对中国的社会现状就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在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后,他对基本国情的把握趋于正确。然而,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在对中国社会性质及其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判断上却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一、晚年陈独秀认为中国的社会是一个"初期资本主义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组织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其中,广州起义与陈独秀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党史界有两种观点:(一)共产国际的路线是正确的,陈独秀违背了国际路线,推行一条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导致了革命的失败;(二)共产国际的路线是错误的,陈独秀只是执行了这条路线,国际批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8.
祝彦 《党史文汇》2001,(1):18-20
在五四运动时期 ,陈独秀曾写过一篇题为《研究室与监狱》的短文 ,文章不足 1 0 0字 ,但却充满了战斗的激情 ,鼓舞了当时大批的青年投身于追求民主与科学的进步事业中去。“我们青年总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 ,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 ,这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在陈独秀复杂坎坷的一生中 ,曾五次被捕入狱 ,既曾陷于北洋军阀的囹圄 ,也曾两度蹲过法租界的洋牢 ,最后一次则被囚于国民党的监狱 ,从历史意义上实践了他自己五四时期的倡言。一陈独秀的第一次被捕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的 1 91 3年。辛亥革命前后 ,陈独秀在安徽积…  相似文献   

9.
法西斯主义在本世纪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阴影。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之一的陈独秀,从1923年起直至其生命的最后时刻,自始至终地关注着这一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陈独秀对于法西斯主义的批判,可以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阶段。因篇幅之故,本文拟以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对于法西斯主义的批判进行透视,以冀进一步深化陈独秀之研究。①     一在论述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对于法西斯主义的批判之前,有必要首先对20年代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兴起的背景和过程作一简述。法西斯主义运动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惟有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不在国内,而是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举行的.在那次代表大会上,就陈独秀对大革命的失败究竟应负怎样的责任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曾经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王若飞不仅为曾受到共产国际严厉处置的陈独秀说了一些公道话,而且在选举新的一届中央委员会时还提名陈独秀当候选人.为此,他在1929年冬天联共(布)进行清党时受到了处分,并险些失去党籍.  相似文献   

11.
1925——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的原固仅仅是因为中共中央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吗?这个问题值得再探讨。史学界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大革命失败主要是因为总书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所导致的,即由于当时的中共属于青年时代,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失败情有可原。再一个原因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太  相似文献   

12.
朱树彬 《党史纵横》2014,(10):62-62
正抗战爆发后,陈独秀出狱,并要求重新回到党内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离开中共中央领导岗位,先是隐蔽在汉口,不久移居上海党的秘密机关,深居简出,不担任党的任何工作,拒绝共产国际要他赴莫斯科学习的指示,党的一切会议包括"八七"会议这样重要的会议均不参加。他脱离党的政治生活,脱离党组织批评监督,在寂寞中进行反省。1929年9月,陈独秀与彭述之等人成立了所谓"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后来,在托洛茨基的直接指导下,1931年5  相似文献   

13.
改造国民性,是新文化运动初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提出的救国主张。陈独秀作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发起者和核心人物,对改造国民性问题有其独到见解,本文仅就此问题谈谈粗浅认识。一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改造国民性”主张,是有其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的。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而告失败,中国开始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建立了中华革命党,以图重振  相似文献   

14.
在北伐革命胜利进军的推动下,上海举行三次武装起义,陈独秀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是起义的最高决策者。起义胜利后,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反目,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陈独秀承担了几乎所有的责任。历史的真相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和瞿秋白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陈独秀在中共党内有“开山书记”之称,他连任中共五届总书记。大革命失败后,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继任者,担任党的总负责人时只有28岁,正是少年英雄,风华正茂。他们在探索中国革命前途时,都表现出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勇气。但是,他们既没有能使革命的狂飙席卷神州,也没能挽狂澜于既倒。瞿秋白英年早逝,陈独秀盛年困厄,他们都走过一条坎坷、艰辛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抗战初期在武汉的一段经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离开了中共中央领导岗位的陈独秀,认为红军和土地革命均无前途,对革命日益悲观。1929年,他联合国际上的托洛茨基派,在党内另建取消派组织。面对这种分裂党的行为,中共中央毅然开除了他的党籍。实践很快证明,陈独秀又一次错了,他本人也于1932年10月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好在他仍不放弃心中的理想,誓不与国民党反动派为伍,坚决拒绝了蒋介石的多种诱惑,在国民党监狱中度过了将近5年的铁窗生活。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陈独秀好友胡适写信给汪精卫,汪找蒋商量,蒋介石早就想放了这个难…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曾在上海加入暗杀团,直接参与了1905年吴樾在北京炸清廷五大臣的暗杀活动。暗杀活动的屡次失败,促使陈独秀摒弃血性反清的暗杀形式,组建了革命组织岳王会并任总会长,积极联络新军,进行武装暴动。陈独秀拒绝加入同盟会,对同盟会一些人的了解甚至影响了他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陈独秀都是中国革命的伟人。如果从1918年第一次见面算起,俩人之间有着20余年的交往,其思想主张先近后远,私人关系前亲后疏。本文试图以师生、同志、我友为题,作为俩人关系的基本特点,重点阐述俩人在中国革命理论上的长短得失。一、师生之间陈独秀长毛泽东14岁。毛泽东说:“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近代救亡图存的大潮,把两代人推到了一起。第一,新文化运动:毛泽东说,陈独秀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相似文献   

19.
任弼时在1927年6月底与陈独秀的争斗很出名。任弼时交上书面材料,被碎之于地。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陈独秀与共产国际代表罗易之间的矛盾,关系到大革命失败等问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将斯大林发来的、连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都看不到的机密电报《五月指示》,给汪精卫看。罗易告密后又百般掩饰,还设法通过任弼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建议。于是发生了任、陈的争斗。罗易的告密,最终导致汪精卫的叛变。  相似文献   

20.
崔岩 《世纪桥》2010,(13):31-32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失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的损失,但应该看到,一方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国际高度集权,陈独秀的自主性很小,他没有能力超脱共产国际,以个人的行为来影响中国革命。另一方面,中共领导集体的整体素质对陈独秀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不能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结到陈独秀一个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