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学派学者大多认为,正义是国际社会得以维系、发展的基本价值,也是国际关系理论核心、合理的关注点;国际社会的正义基本是形式正义或程序正义,而非实质正义或分配正义。英国学派国际正义思想最明显的缺陷在于,它始终未能合理地处理国际正义与国际秩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崛起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国际关系的走势,也是各国学者和政治家关注的焦点。英国学派是战后惟一在美国以外发展起来的研究纲领最为完整的一个国际关系理论学派,其最重要的观点是国际社会的形成需要各国拥有共同的规则和利益,中国的崛起是在国际社会框架内的崛起。在英国学派看来,中国已接受国际社会的共同规则,并认识到与其他国家所具有的共同利益,这意味着中国的崛起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英国学派的战争观是国际社会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他领域的战争问题研究具有启示意义。英国学派认为,战争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但特殊战争可以避免;在核时代,传统战争性质更为复杂,应尤其重视战争的规范含义;战争既威胁着国际社会的正常运转,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4.
国际政治理论中国学派起步较晚,在理论创建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理论的基本问题没有解决,中国学派理论国际化(国际认可)有难度,研究队伍现状带来的学术创新之难。  相似文献   

5.
英国学派人道主义干预理论提出的合法人道主义干预的规范性问题,不仅从多元主义的国际社会层面分析了人权和人道主义干预的限制性,而且更多地从社会连带主义的世界社会层面探析了它们的可能性发展方向。英国学派人道主义干预新的理论解释范式,探讨了干预的例外与规范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很好地弥补了国际关系理论一直存在的无法解释国际体系变化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国际立法的科学性问题一直受到较少的关注。在国际社会呈现结构性变迁的时期,这一问题对于构建国际新秩序意义重大。在国际立法科学性问题上,国际法学说提供了认识方法。不同的学说不仅反映了认识国际法的不同进路,而且包含了改造和发展国际法的若干方法。无论是自然法学派从历史资料、宗教教义中"归纳"国际法,还是实在法学派从国家意志和同意中"演绎"国际法,或是后来的批判法学派、法经济学派从质疑出发"解构"、"优化"国际法,都是对国际法规范认定科学化、立法科学化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英国学派如今已成为非主流理论中影响力颇大的一支。随着英国学派在冷战结束后重新受到国际关系学者的重视,随着中国国际关系学者“学科意识”的普遍增强,中国学者对英国学派的兴趣开始增长,并有意识地对其理论特征进行深入探索。作为摆脱“美国话语霸权”之束缚的成功样板,英国学派别具一格的发展历程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启示.主要体现在理论定位、发展方向以及“问题意识”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石斌副教授在《“英国学派”国际关系理论概观》(载《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第2期)一文中,从思想方法、理论视域和伦理取向三个方面讨论了英国学派的学术传统、理论特色和演变趋势。英国学派的基本学术特征表现为以理性主义和传统主义为主流的多元主义思想方法,国际体系、国际社会与世界社会的三重视角以及非完美主义的情势伦理观,总体上曲折反映了英国等中等强国和部分中小发达国家的独特处境和国际政治诉求。尽管在历史观、政治哲学、本体论、价值观等方面都不无缺陷,国际社会理论在当代条件下仍然具有独特价值。其…  相似文献   

9.
学派与中国法学的学派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派的产生缘于思想的发达,以及人们对不同思想群体进行区分的必要。学派不同于帮派、党派、教派、流派,也不同于学科。学派的繁荣程度反映一个社会群体整体的文明发达程度。中国法学尚未形成学派,但在将来有可能形成学派。影响中国法学学派产生的直接外部条件主要表现为学术体制和哲学基础学科,内部条件主要表现为学派意识和学者的自觉。在外部体制一定的条件下,法学学派的产生更应依靠法学界学者的自觉。  相似文献   

10.
张骁虎 《外交评论》2013,30(1):156-157
2012年10月31日,由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主办的"英国学派的发展与中国学派的构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国际学术讲堂召开。英国科学院院士、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教授巴里·布赞教授、外交学院秦亚青教授、南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张睿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