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马克恩主义开始在福建传播。集美学校位于通商口岸之一的厦门,荟集着闽南、闽西以及广东等地的进步青年,是福建新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之一。一些进步刊物《新青年》、《晨报副刊》、《湘江评论》、《响导》第,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中国得到了复兴,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途径中,书报评论是一个相对特殊却又至关重要的途径,引导着读者对马克思主义文本的选择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把书报评论工作提上了日程,依托《书报评论》、《申报》流通图书馆、《读书生活》、《读书半月刊》与《生活学校》等平台,相继占领与扩大了诸多进行书报评论的阵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社联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当时流行的社会科学书籍,揭露与批评了各种潜在的错误思想与观点;社联引导读者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向读者推荐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社联还通过读书问答栏目传播马克思主义,回答了读者在读书过程中遭遇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星期评论》创刊的国内外环境,以《星期评论》中戴季陶署名文章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其与早期马克思主义内容密切相关的劳工运动、女子解放、社会主义、工读互助四个方面,以求科学评价五四时期戴季陶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红土见证     
《福建党史月刊》2011,(11):8-15
马克思主义在福建的传播 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发展,福建省内也逐渐出现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进步报刊。如"新闽学书局"公开出售《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并先后创办《闽星》半周刊、《闽星》日刊、《自治》半月刊。这是福建最早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介绍。  相似文献   

5.
李静  李奕萱 《理论学刊》2006,(9):117-119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的《晨报》副刊、《京报》副刊,加上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是传播新文学最为得力的四种副刊,被人们称为五四时期“四大副刊”。其中,《晨报》副刊以它鲜明的“问题”意识,与其他进步副刊一起开创了影响中国文艺副刊近百年的优秀传统:以艺术的方式传播思想、提供新知、开启民智,保存和承传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晨报》的前身是《晨钟报》,是以梁启超、汤化龙为首的进步党的机关报。1918年12月,《晨钟报》改组《晨报》出版。《晨报》在第七版专刊登载小说、诗歌、小品文和学术讲…  相似文献   

6.
浅论副刊     
一、关于副刊概念的异议 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的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新华词典》:“报纸上刊登新闻体裁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如文艺副刊等。因与报纸的主体(即新闻和评论版)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故名”。从上述权威的解释看,副刊的概念是不准确的,造成了人们的认识上的混乱,其错误有三:一曰对象上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名言     
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早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后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此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1918年,他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他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1920年3月,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  相似文献   

8.
《每周评论》是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报刊之一,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每周评论》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对目前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与展望,以期对报刊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元三 《党史博览》2010,(4):52-53
1956年9月20日,《解放日报》创办了《朝花》副刊,此后一直没有中断。杂文是文艺性的政治、社会、思想评论.是副刊的压轴戏。没有言论的副刊,总给人以轻飘飘的感觉。《朝花》杂文的作者,坚持领导干部与名家两结合,老中青三结合。《朝花》创刊后,虽然发表过一些领导干部如张春桥、杨永直、李家齐等的杂文,但总的看还是发表名家的多。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前,《星期评论》被界定为一份不革命的刊物,90年代之后又被誉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原因在于没有提出合理的评价标准。本文认为,应该用进步而不是革命作为尺度来评价五四时期的刊物。《星期评论》是五四时期的进步期刊,这种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它对马克思主义和劳工运动的关注上。  相似文献   

11.
《星期评论》是五四时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一份重要期刊,曾和《每周评论》一起被时人誉为"舆论界中最亮的两颗明星"。《星期评论》上的署名作者共有52人。这52人,从年龄看,青年占比最大;从籍贯看,浙江籍人士最多;从党派和政治立场看,大多参加过同盟会和国民党。这些作者同时也是五四前后创办的众多新潮期刊的撰稿人,特别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以及《新青年》、《建设》。《星期评论》的作者群决定着《星期评论》的性质、宗旨和办刊方向,造就了《星期评论》的成功与辉煌。  相似文献   

12.
192 2年 1月 5— 6日 ,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刊登了张闻天的《中国底乱源及其解决》的论文。该文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和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迄今尚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为此笔者特撰写此文 ,以抛砖引玉。(一 )《中国底乱源及其解决》(以下简称张文 )是张闻天读到 1 92 2年元旦同一个副刊上发表的《中国底乱源及其归宿》(以下简称《归宿》)和《我们如何使中国底混乱赶快终止 ?》(以下简称《终止》)有感而写的 ,因此解读张文 ,首先应搞清楚《归宿》和《终止》及其作者。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是李汉俊。李汉俊…  相似文献   

13.
《每周评论》是中国国内较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刊物,它抨击了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刊物在报道世界革命动态的同时,还积极关注国内劳动界现状,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社会现实。《每周评论》作为宣传媒介,引导了许多同类刊物的发展;作为小型政治刊物,启发了劳工阶级觉悟,鼓舞和指导了工人群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方志敏涉猎了许多进步报刊,他经常给《新江西》季刊、《国民日报》"觉悟"副刊等报刊投稿,此后又创办了《新江西半月刊》《先驱》《寸铁》《锄头》《工农报》等红色报刊,这成为方志敏革命思想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平台。《新江西》季刊是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南昌文化书社和《新江西半月刊》是方志敏大革命时期在江西点燃革命之火的阵地;《觉悟》副刊是方志敏早期革命文学的主渠道;《工农报》等苏区报刊成为方志敏探索土地革命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主要平台。可以说,方志敏是闽浙赣苏区红色报刊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党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福建的传播与发展是基于近代以来福建社会变革与发展实践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福建以传播为主,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福建的发展进程中,既遭遇过挫折又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回顾、总结与反思这一历史进程,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福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春潮在神州大地荡漾开来,给先进的中国人带来了用无产阶级宇宙观观察中国和世界的工具。本文通过对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汉俊在这方面成果的透视,希望能够促进这方面内容研究的展开,从而全方位地展示我国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史。李汉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突出贡献之一,就是通过较系统地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来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地位,并进一步宣传科学社会主义。这方面的成果集中在他的《劳动者与“国际运动”》一文中,此文约2.3万字,分三次在《星期评论》第51、52、53号(19…  相似文献   

17.
《湘江评论》是五四时期影响较大的学生报刊之一,以湖南学生联合会的名义在长沙出版发行。它猛烈抨击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民主与科学、民众的大联合等新思想。尽管存在的时间短,但是《湘江评论》从实质上推动湖南地区的革命运动,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相似文献   

18.
张彦加 《唯实》2003,(4):92-93
编者 :在旧年新年交替前后 ,《唯实》副刊向部分赠送刊物的有关专家寄去了“征求意见表” ,请他们对 2 0 0 2年副刊发表的文章作出评论 ,对今年将开的专栏及如何办好副刊提出意见。随后我陆续收到专家返回的“意见表” ,我在此向这些专家、朋友表示敬意和谢意 ,你们的一句一字包含着真情 ,这就是你们对刊物真切的爱护和支持 !2 0 0 2年上年度有省以上 5家报刊转载了副刊 8篇文章。梅桑榆的《“官场定律”评释》分别被人民日报社办公厅研究室主办的《思想理论动态参阅》第 5 0期 (总第 1 1 89期 )和 2 0 0 2年 1月 1 7日的《报刊文摘》转载。…  相似文献   

19.
张太原的《〈独立评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思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一书,在对《独立评论》的创办宗旨、《独立评论》的社员、经理人和主要撰稿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独立评论》同人对日本侵华的态度,和对国民党、共产党的有关评论,着重探讨了《独立评论》同人所持的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细读之下,感觉此书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翻开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一些进步杂志,一个署名“玄庐”的人的作品频频出现在我们眼前,他就是沈定一。沈定一,原名宗传,字叔言,后改名定一,字剑侯,号玄庐。沈定一文采斐然,曾是上海著名杂志《星期评论》的主编之一,兼编辑与撰稿人,同时也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发表了大量的评论、诗歌等,在当时的文艺界名噪一时。在政治上,他又是当时政治舞台上一位极为活跃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