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中华法系的解体与中国现代法律制度的初步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法系的解体与中国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中华法系的解体 ,是旧的法律体系被冲破的过程 ,是外受帝国主义侵略 ,内受民主革命冲击的结果 ;中国现代法律制度的形成 ,是在学习西方资产阶级先进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国现代法律制度的形成 ,具体来讲 ,是以属于大陆法系的德国、日本法律为蓝本 ,进行本土化改造的结果。《大清新刑律草案》和《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是以大陆法系为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的新型法律体系 ,其颁布和实施 ,标志着现代法律制度在中国初步形成。虽然法制派在立法斗争中失败了 ,但其对封建法律体系的冲击和对中国现代法律制度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意义上的法律样式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相对静态和绝对动态中社会生活和法律文化在深层结构和表层映象上所形成的法制体系宏观运作和法律实践凝结成的宏观程序.在同一时域下的不同空域,在不同时域的同一空域,判例法、成文法和混合法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中国法律样式的过渡和变迁经历了一个否定与融合的过程,是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社会形态、地理环境、法律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中华法系传统上的相对封闭成长和近代吸收变法的成果和特征.  相似文献   

3.
教会法是基督教关于教会组织、制度和教徒生活准则的法规,是中世纪西欧封建法律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教会法是与神权密切联系的神权法,它有严密的教阶制度,以基督教教义为宗旨,以《圣经》为最高溯源。教会法与罗马法、日耳曼法共同构成欧洲中世纪三大法律支柱。教会法对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法律制度的各个角落。教会法与西方法律传统之间的关系及教会法对西方近代部门法律的影响无疑是今天人们重点研究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4.
庞博  赵文婧 《学理论》2013,(11):199-201
文化虽作为一种抽象的事物,却可以通过一系列载体进行跨空间的传递与跨时间的传承。法律文化,作为文化范畴中的一部分,同样可以在不同区域内交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不断发展之中形成了自身的法律文化体系,然而伴随着欧洲征服世界的进程,西学东渐,西方法律文化打破并逐步渗透到了中华法系内,而在这个过程中传教士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日两国的法律改革,不仅使延续2000佘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中国实现法律近代化,日本建立完整的近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而且对后世的法律改革影响深远。通过对中日两国近代法律改革之比较,我们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亨廷顿提出革命三要素:第一,对旧有政治制度的暴力摧毁;第二,新的社会集团政治意识增强并投入政治;第三,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并使之制度化,并从革命斗争主体、革命策略的不同和有无明确的开始、结束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来比较东西方的革命类型。基于该理路,他认为导致东西方革命模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革命前的政权性质不同,导致了其革命类型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要改良还是要革命?为此争论不休。实际上,这不是二选一问题,而是既要改良,又要革命,革命引起改良,改良又为革命作量变积累,二者是相互联系,共同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重要动力。但是,近代中国最后还是只能选择革命,因为:第一,社会制度初期、中期改良大多数都能成功,但社会制度末期改良大都会失败;第二,在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转变中一般需采用革命或战争方式;第三,清朝是中国君主专制顶峰,发生革命是自然;第四,清朝是少数民族掌权国家,由于民族问题必会导致革命爆发;第五,清末改良以不推翻旧制为前提,注定会失败;第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更容易引发革命;第八,近代中国只有革命才能消除封建根基,避免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和振兴。  相似文献   

8.
薛涛  窦琳琳 《学理论》2012,(4):94-95
法律具有民族特性,是民族的共同意识,通过发掘传统婚姻法元素在现代法律制度的体现,能有效地增进法律制度的优势互补,增强两岸四地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形成具有特色的、完善的中华法系。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3)
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在11、12世纪教皇革命期间,在教皇与国王此消彼长的拉锯战中,城市作为了一个筹码,既可以提供经济援助,又可以提供武装力量,所以城市的发展成了顺时之事。此时的政教之争和内部改革往往两败俱伤使得教皇贵族与世俗王权都无暇去管辖城市,城市共同体在宗教权威和封建权威的对抗中既保存了实力又获得了发展特权,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10.
李奕慧 《学理论》2012,(12):12-13
"哥白尼革命"是康德知识论最精粹的概括,也是近代哲学中的主体性又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标志。康德的鸿篇巨制《纯粹理性批判》又是康德整个知识论体系的展示,文章探讨康德怎样经过感性、知性、理性逐步展开而最终实现思想革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不是一个内部严整统一的体系,在不同时代、不同学者身上呈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他们从阶级意识、精神分析、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等层面提出不同的革命策略,将意识觉醒的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艺术家、边缘群体和青年知识分子上升为新的革命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发掘的革命带有典型的主观性、微观性、渐进性和非暴力的特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不过是反叛现实的一种人道诉求,其革命视角的伦理性而非实践性,革命方式的妥协性而非彻底性,革命主体的单薄性而非大众性,革命路径的空想性而非现实性,决定了其无力从根基处撼动资本主义大厦。  相似文献   

12.
过去4年,发生在几个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曾经被西方国家看成是推翻一个国家政权的"香饽饽"。但现在,上演了"玫瑰革命"的格鲁吉亚、"橙色革命"的乌克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的移植及其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的产生是近代宪政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以移植外来文化为基本内容的,其移植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思想、内在动因。中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虽受到西方宪政思想与警察制度的影响,但却缺乏近代西方警察法律制度产生的经济基础、文化背景和思想渊源,这就造成"因陋就简、有名无实","形体虽具、精神尚虚"的结局,同时没有真正理解和正确认识西方近代警察的社会功能与内涵,在立法技术、立法程序等方面均显粗糙与不成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近代警察法律制度移植的实践及制度缺失,对我国当前的警察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革命是一场话语革命。从话语视角看,西方传统哲学历史是形而上学话语的发生史,马克思的哲学话语革命就是对西方传统哲学话语的根本性颠覆和改造。从话语逻辑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话语的思辨逻辑转变为现实逻辑;从核心范畴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话语中的知性范畴转变为生活范畴;从话语受众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的小众话语转变为大众话语;从话语功能看,马克思将西方传统哲学解释世界的话语转变为改造世界的话语。  相似文献   

15.
普通法系作为一个以法官高度能动性为特点的法系,有着与大陆法系截然不同的背景、历史渊源和认识论基础,而法律解释问题作为"法律帝国"的核心,其重要性不亚于法律渊源本身,所以我们有必要基于历史严格对其进行研究,并且与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解释进行比较,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普通法的精神和理念甚至普通法本身,并且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各类制度规范的叙述表达。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建构是阐释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理论与实践、推动党内法规研究向纵深发展、破除西方学术理论表达范式藩篱的迫切需要。构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话语,要坚持基于法律属性塑造话语规范形态、立足政治属性强化话语价值导向、聚焦当代命题展现话语时代特质等内在要求。在路径遵循上,只有把握丰富叙事体系、开拓传播体系、健全评价体系等各环节,才能切实提升话语解释力、辐射力和再生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行政合同运用的客观必然性,通过比较不同法系国家行政合同的法律定位及有关理论与实践状况,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明确行政合同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合理定位,学习两大法系一些共同的做法,从而促进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人格权"是一个关系到民法典整体结构与立法进程的法律问题,需要展开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作为肇始于西方的概念,对国外先进人格权制度的吸收与借鉴是我国相应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的构筑,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考察法律传统中的内在人格权制度因素,需要立足中国古代身份制度这一土壤,具体分析传统法律对人格利益的保护与法律文化所蕴含的伦理道德基础。同时,结合域外理论范式与我国百年立法经验,支持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否定一般人格权制度,并对人格权类型化作出简要分析,以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格权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解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代表国家金融体系的发展历史,以微观法律制度设计、法律制度体系、法律思想等为视角进行分析,探究影响金融体系形成的法律因素,并试图解释"同样是英美法系或者大陆法系国家为何存在着不同的金融体系的问题"。法律传统有可能决定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0.
宋亚萍 《理论导刊》2001,(12):34-35
中国法律变革运动从戊戌变法开始,经历了百年曲折,走过了命运多舛的一个世纪。纵观这百年历史,中国法律变革运动,虽然时起时落,冲突不断,但却最大限度地接受了西方法律文化的主要内容,并基本确立了以大陆法系法律制度为主要特征的法律制度体系,为中国法律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这也正是近代中国法律变革运动的历史价值之所在。因此,思考中国法制改革与中国法制现代化,必然要对这段艰难变革的历史进行总结和研究,并从中得到启示。一、中国法律近代化中法文化的冲突和法律移植法文化的冲突首先表现在中西法律制度的艰难契合上。从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