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女性女作家视野中的男性形象,有的表现为民主、平等、忠诚,有的表现为软弱、放纵,有的表现为情欲的觉醒。不管是哪一类男性形象,都寄托着女性创作主体的观察欲望和审美情感,表现了她们对男性所作的期待、希望、失望和批判。  相似文献   

2.
在张爱玲的创作中,女性形象具有极大的悲剧色彩。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巨大反差使得这些女性内心十分痛苦,悲剧无以复加。在创作中,张爱玲对女性传统意识中的盲从与自贱进行了深刻反省,也揭开了“母亲”神圣纯洁的面纱。  相似文献   

3.
赵红 《理论导刊》2008,2(2):124-125
在现代女作家中,张爱玲以她冷静的眼光,细腻、独特的笔触,揭示出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生存状态.无论是<金锁记>中变态、阴戾的曹七巧,<倾城之恋>中智慧、运气的白流苏,还是<连环计>中泼辣、粗砺的霓喜,这些女人的一生其实都是在为取得或维持合法的婚姻而努力,因为婚姻是她们求得生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4.
黄晓辉 《学理论》2009,(14):111-112
张爱玲是40年代沦陷区的天才女作家,本文将从小说的人物心理刻画及女性的“原罪意识”两个方面入手。谈谈对张爱玲作品叙事内容的某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徐冬梅 《学理论》2010,(16):166-168
张爱玲对女人有着深刻的同情、反省和体认。她通过对于人性本体的思考以及表现女性特有的婚姻题材来展示女性的世界。正因如此,才使得她对于女性的怜爱显得更为深沉,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1)
近几年,女性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国内对于女性地位的研究,已经由以前的争取男女平等发展到关注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研究回族知识女性的成长经历,体现她们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角色的定位。回族知识女性要想全面发展,需要她们自身继续加强主体意识、自觉意识、发展意识,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1)
随着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确定与上升,职业女性扮演了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角色,来自工作和家庭压力也更大,不仅危害她们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她们的幸福感。瑜伽锻炼注重健全的精神以及健全的身体,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能更好地促进女性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女性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曹禺在其成名作《雷雨》中塑造了一系列极具性格特点的典型形象,其中又尤以女性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著称。一直以来,《雷雨》剧作中三位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都是评论界讨论的焦点。从女权主义理论出发,再一次解读《雷雨》中的女性形象,能够进一步揭示出她们性格中的复杂性与局限性以及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发展——女性的全面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学理论》2010,(19):71-72
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异化理论对西方女性主义者产生重要影响,她们将异化概念作为理论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描述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异化现象,阐发了她们关于女性异化思想,提出女性不幸福的真正根源就在于女性的全面异化,女性摆脱压迫的道路和途径就是要消除异化,消除人们传统的性别观念,女性解放要同全人类的解放相结合,实现全人类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年女性领导干部群体素质浅析王登平纵观当代中年女性领导干部群体,是一个整体素质良好,引人瞩目的多色彩的现代女性群体。在她们的身上,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闪光的人生轨迹。而丰富多彩的人生实践,又决定了她们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浓厚的文化知识素...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2)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改革与进步,女性的观念与行为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女性在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获得了一定基础性条件后,她们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特别是职业女性成为觉醒的主体。随着她们主体意识的觉醒,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都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有促进社会进步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其对社会、家庭和女性个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焦霓 《学理论》2015,(6):154-155
高校知识女性,以自由的精神、解放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发展默默贡献她们的学识和智慧。她们在教育、学术和文化领域、社会活动以及性别平等方面对社会产生的公共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由于传统性别观念的束缚、社会环境的局限和女性个性发展现实阻碍,高校知识女性面临一种被边缘化的危机与困境。研究高校知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公共影响力,是提高社会性别敏感、实现现实中的性别平等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国门敞开,出国就业、留学已成为近年持续不退的热潮.在走出国门的人中,青年女性是不可忽视的群体.她们中很多人在国外结婚并已融入当地社会,笔者接触了几位嫁到欧洲的青年女性,谈起与"欧男"的婚姻体验,她们是各有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5)
莎士比亚和王尔德的喜剧中都描述了女性解放自身的方式,同时,也揭示了女性要反抗的是不合理的制度,而人性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需要她们的宽容美德。  相似文献   

15.
丁玲和简·奥斯丁是中国和英国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们虽然身处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历史时期,但都突破了各自国度已往从男性视角叙写女性生活、命运的传统,从女性视角用女性独特笔法塑造了一系列反叛传统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尽管都以勇敢反抗男权社会为其主要性格特点,但在反叛的强度和方式等方面却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实质上是两位女作家本身女性意识差异的投影,其深层原因在于作家所处的社会及家庭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正>大城市中的外来女性群体是流动人口中的特殊人群,她们对推进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有积极意义,但她们面临的生存、融入和发展的困境亦不容忽视。本文根据长期以来对上海远郊(以金山区为例)外来女性群体的跟踪调研,提出上海外来女性面临的几重困境,以及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镇化改革过程中的若干政策建议。一、基本情况和典型案例根据金山区情况统计,截至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在《废都》中创作了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四位女性形象,她们身上无不体现着贾平凹对女性生物性的热衷展示,对女性物化状态的肯定与张扬,对女性臣服于男性的赞美褒扬,这反映出贾平凹浓厚的男权主义思想审美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陈晶 《学理论》2015,(5):123-124
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弗尼吉亚·伍尔夫的大多数作品都着重于从女性视角出发,剖析女性的意识,分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中父权制在婚姻上对女性意识的压制及女性在生活上对父权制的反抗,旨在揭示20世纪父权制下英国妇女的生活,特别是她们的女性意识从受压迫到奋起反抗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米切尔笔下的斯嘉丽和古华笔下的胡玉音都是让难以忘怀的出色的女性。她们的共同之处是在艰难岁月中历练,痛苦地成长,在巨变和动荡的社会中成功地生存下来。一次次打击凸显了她们的坚强品质和坚毅的性格。  相似文献   

20.
田义 《学理论》2013,(24):177-178
张爱玲,中国20世纪文坛上的天才作家,犹如寂静夜空中滑落的流星,璀璨夺目,光彩照人。张爱玲的作品在美的背后,潜藏着无尽的感伤。感伤的根源在于张爱玲无意识中形成的"家"情结,这种"家"情结影响到张爱玲的文学创作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