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馬懷德  林華 《中国法律》2011,(3):24-27,85,90
由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發起設立的"中國法治政府奬"自2010年3月12日正式啟動,至2011年1月15日舉行評選暨頒奬典禮並最終評選出8個"中國法治政府奬"和7個"中國法治政府奬提名奬"。  相似文献   

2.
一、弘扬法治精神的基础理论研究现状2007年10月15日,"法治精神"作为一个新提法,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拉开了新一轮弘扬法治精神热潮的序幕。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2012年11月25日,在网络搜索引擎"百度"中搜索"法治精神",找到相关结果约7,760,000个,全社会对法治精神的关注度很高。目前,理论界关于弘扬法治精神的研究不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19,(5):107-113
改革开放四十年,广东环境法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与法治实践问题。以广东环境法治四十年作为分析样本,回顾了环境法治建设所取得的立法与司法成就,外生困境存在"环境法律完备论"与内生困境存在"社会系统建构要素"的认知。在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共赢的时代背景下,广东环境法治应该按照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要求进行理念更新。同时,环境法治还需要完成从"污染防治型"向"生态预防型"法律制度谱系的实践转向,最终实现广东环境法治的"再升级"。  相似文献   

4.
2002年是中国法治进程"稳步推进、渐入佳境"的一年.可以说,2002年在加入WTO大家庭刚满一周年的中国,不止是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经济进行时",同时也处于前所未有的"法治进行时".在这个"法治进行时"过程中,国家上至政府机关下至黎民百姓不再对法治持一种疏离甚至排斥的或傲慢或偏见的态度而是正在逐步地与法治全方位地亲密接触,显性层面的法律制度正在"变法"中趋于完善,隐性层面的传统法律观念则在发生蜕变和更新.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为人们所共同追求和向往。2006年4月,浙江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启了浙江法治建设的新里程。正是为响应省委建设"法治浙江"的号召,《法治研究》杂志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2019年赤峰市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2020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当前赤峰市实际情况,通过对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组...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治发展的目标冲突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法治发展是与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大国崛起等进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为化解制度创新、秩序转型与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等因素之间的目标冲突,中国法治实际走上了一条政府推进型的渐进发展道路。为此,可以把中国法治发展划分为经济主导的法治建设阶段、社会建设主导的法治建设阶段,以及政治主导的法治发展阶段。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导的法治建设"阶段。如果从现在到2020年的中期发展目标能够如期实现,中国预计在2020年有望进入"政治主导的法治建设"阶段。同时也要看到,从现在到2020年之间的不确定因素会导致法治发展的不同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14,(7):F0004-F0004
正黄浦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具有深厚的法治文化底蕴。"六五"普法以来,该区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创新普法方式,将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黄浦区普法工作致力于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实现工作理念从普及法律知识到建设法治文化的转变。以黄浦区法治文化建设的三年行动纲要为指导,整合全区法治文化优质资源,创作法治动画片《方圆世界》、法治广告短片《法治方圆》,组织开展法治公益广告大赛、法治电影周、写法治春联、讲法治故事等特色活动,逐步确立了以法治文化引领黄浦法宣的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9.
2012年,是中国法治建设全面推进、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出现的一年,"全面推进"这个词比较准确地概括了2012年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首先,党的十八大报告奏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旋律,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法治方针。其次,立法领域,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亮点颇多,开启了民事诉讼的新纪元;司法领域,司法改革白皮书  相似文献   

10.
刘行  明文 《法庭内外》2014,(10):2-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到2020年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可以说,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也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内容。行政审判与法治政府建设联系最为紧密,在一定程度上堪称依法治国进程的晴雨表,如何有效预防、化解行政争  相似文献   

11.
陈立彤 《检察风云》2012,(23):14-16
十八大报告指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报告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执政党第一次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写入行动纲领,无疑将影响未来五年、十年,乃至更为久远的社会生活与国家命运,对于保持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社会长期繁荣稳定意义重大。本文试图对我国在过去十年中的重大刑事制度改革做一个总结和评  相似文献   

12.
喻中 《法学论坛》2012,(1):11-19
法治文化当于百年前后论升降。从辛亥革命前后开始兴起的百年中国的法治文化大潮,依次涌现出了三股此起彼伏的波澜。法治文化的第一波,是20世纪初期开始的国家主义法治理念,其核心价值是国家富强。第二波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自由主义法治理念,其核心价值是个人自由。2006年正式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超越于国家主义法治理念与自由主义法治理念的法治文化形态,代表了中国百年法治文化的第三波,其核心价值是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百年中国先后兴起的三波法治文化大潮,其演进规律,恰好体现了百年中国的法治文化从"正题"到"反题"再到"合题"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如果理解了"法治"与"社会",也就理解了改革开放的30年。解放社会不仅需要制度变革,更需舆论支持。作为法治推动者的《法治与社会》同样也是社会的解放者、观察者,在记录法治的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中国的建设正处在不断拓展之中,在法治拓展的过程中,社会生活诸领域已经初步实现了法治化,但法治中国仍在路上.在法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法治自身不相适应的观念、习惯和做法,仍需不断拓展法治的深度与广度.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的成就,从中国法治的现实呼唤法治拓展、从"党领导法治"拓展到"党实践法治"、从"实质法治"拓展到通过"形式法治"实现"实质法治"、从法治的工具价值拓展到法治的目的价值、从"法治模仿"拓展到"法治自信"等视角.  相似文献   

15.
《检察风云》2007,(19):16-17
"依法治国"十年,中国法治伴随改革的航船劈风斩浪:立法深宅为民众洞开、法治政府初现端倪、司法改革风起云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日新月异……   "法治变革"的不凡成就,震惊世界.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隆重召开--对于十年后的盛会,人们有理由寄予更殷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16.
目前,"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治国方略。同时,伴随着2004年3月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发布,中国的"法治政府"建设有了具体的"时间表"。法治政府的实现,从根本上取决于行政机关要切实做到依法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视法治的精神贯穿始终,并首次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时间表",要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要实现下述法治目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为深入解读十八大的法治精神,本刊目前专访了十八大代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郑鄂。记者: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从此确立为  相似文献   

18.
<正>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向往和追求。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在1999年宪法修正案中又增加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法制"与"法治",虽是一字之差,却体现了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重大转变。法制侧重于法律制度本身的完整,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司法、执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模式,几乎已成为所有国家普遍接受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在全世界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法治也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理想。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方略,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从此,法治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成为  相似文献   

20.
1999、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将"法治"与"人权"载入宪法。这不仅是对"法治"与"人权"的确认,而且标明了建构中国现代法治秩序的价值准则与基本方向。更重要的是,它揭示出宪制与法律制度的逻辑问题。依据这样的逻辑,《宪法修正案》的根本涵义,就是要求对宪制与法律制度进行"修正",以实现和巩固"法治"与"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