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深刻影响到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模式以及它的利用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提出了对文化遗产实施保护的挑战,对文化遗产要实行整体性保护,就是说不仅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整体的环境,包括其中的文化内涵。就文化遗产的利用方面来说,文化旅游已成为文化遗产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应努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以期实现保护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深刻影响到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的模式以及它的利用方式的变化。城市化进程提出了对文化遗产实施保护的挑战,对文化遗产要实行整体性保护,就是说不仅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整体的环境,包括其中的文化内涵。就文化遗产的利用方面来说,文化旅游已成为文化遗产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应努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以期实现保护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表现形式丰富、艺术价值高,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乐山在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重申报轻保护发展、线路设计内容较为单一、部分地方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缺少高素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等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为非遗保护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突出乡村非遗旅游重点区域打造,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大力开展"互联网+非遗旅游",促进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旅游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4.
南海是半闭海,应加强国际合作以保护海洋环境资源。南海低敏感领域合作主要应包括南海渔业资源养护机制、南海油污预防与处理合作机制、南海搜救合作机制、南海海洋保护区合作机制和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建设民族文化强市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市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要求。当前,传承南宁历史文脉面临市民缺乏文化自觉,中心城区历史格局日渐模糊,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堪忧,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开发利用不够等主要问题,传承历史文脉,增强南宁文化自信,应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加快南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历史文化遗存为基础,打造古镇古村落生态文化旅游区;以壮民族文化为核心,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基础,构建民俗文化园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但大部分海域均存在主权争议,周边各国对于水下文化遗产的立法又不尽相同,在对待水下文化遗产的问题上难免会产生冲突和纠纷。比较研究周边各国水下文化遗产立法,一是使得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尤其是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及制度构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为南海争议海域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建立创造条件和提供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7.
炎陵县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充分利用炎陵县红色文化遗产对炎陵县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开发炎陵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应注重的策略是: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保护,建立科学的保护体系;整合区域的相关旅游资源,将革命文物与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注重求特、求新;开发区域内外旅游线路,形成内外循环;要突出特色,突出个性,突出文化,加大区域旅游营销力度;培养区域旅游人才队伍,提高旅游人才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乐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相对物质文化遗产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开发方面还做得不够。为了保护与利用这些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持本地文化的多样性,丰富现有的旅游产品结构,促进乐山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制定专门的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对增强陕西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展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陕西省内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陕西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把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带动陕西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红色旅游开发和谐共生的视角,在陕西省内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与红色旅游发展的认知基础上,对增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展示进行策略分析,以期对陕西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展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课题试图通过调查宁德市(闽东,下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分析存在问题,探索保护途径,寻找一条符合宁德实际、切实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道路,为繁荣闽东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及旅游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文化治理是关乎一个地区长远发展与繁荣的重要任务。统筹发挥政府、社会等多元力量,做好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及合理保护,是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嵌入性视角下,探寻渔区传统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坎门渔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价值元素,总结当地政府传承和保护渔文化遗产、构建良好的文化生态圈的成功经验,进而探索渔区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路径,为地方政府创建并完善基层文化治理体系,实现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合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关系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关系民族文化根基的稳固,关系先进文化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云南丽江自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以来,探索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旅游产业发展双赢的“丽江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为主要手段,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丽江模式”不仅为困惑许多地方的古城保护事业探索了新路,也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提供了借鉴和示范。它为人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二者相辅相成,这样,历史文化遗产就可以转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因素。  相似文献   

13.
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陷于濒危的困境、提升自我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岷江上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重自然轻人文、重申报轻保护发展、开发内涵深度不够、规划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应关注文化传承与旅游创新的结合,优化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统一规划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旅游产品整体品牌形象,从而促成岷江上游旅游业沿着文旅融合的道路发展,再放异彩。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中国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河北省全面落实中央“文化强省”发展新理念,着力挖掘本省历史遗存、红色文化、历史古迹等多项工作,在绿色、可持续、融合式发展中,以河北太行文化为代表的新型文化样式孕育而生。在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重背景下,以史学田野调查的新视角、新路径、新方法进入研究,聚焦挖掘太行山文化的教育功能与文化价值的开发,从而发挥河北省文化资源优势,彰显教育大省与文化旅游先进省份的独特优势,为建设河北文化强省的发展之路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统一思想认识,继续全面、扎实地推进普查与申报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业与产业协调发展;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民间文化保护和传承队伍;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建立崂山道教文化保护区,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注重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抗战文化遗产作为桂林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桂林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资源宝库,其旅游开发与保护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梳理桂林抗战文化遗产资源,构建抗战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型定量对桂林抗战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实证研究,这对桂林抗战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与保护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决策部署。我国作为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文化的文明古国,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意义,为我国文化旅游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在发展中,也面临着文化退化、文化商品化现象,这使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成为争议的焦点。本文基于文旅融合视角,选择北庭古城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当前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冲突理论对其发展中产生的相关冲突进行系统分析,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探讨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保护性开发问题,以期为文化遗产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北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开发,应积极主动地利用以网络为主导的新兴媒体进行创意营销,以大和强的姿态扩大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充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的内在文化属性和文化核心,以文化为内核进行有针对性地打造与连接,加强区域旅游整体合作开发,形成资源"大分散、小集中、文化连体"的格局;利用文化创意产业思维去推广文化遗产,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存在于现代的活态传统文化表征,它的存在和传承形态与现代传统文化产业或产品密切相关。面对商业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现实问题,应当"警惕危机更看重机遇",必须克服过于依赖政府而忽视市场的观念,找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开发传统文化产业的结合路径,具体包括:产业扶持与市场准入的结合;文化传承与产品创新的结合;公权管理与私权保护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存在诸多问题。笔者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对策性建议,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