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南的民族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民族学研究院公布了一份全国民族名单表,将54个民族划属以下3个语系:南亚语系、汉藏语系和南岛诏系。 南亚语系 这是一个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语系,约有51,184,000人,在全国总人数(1979年统计数据)中占97%。该语系有36个民族,分属4个语族。 1、越一芒语族:含4个民族(越族,芒族、土族和哲族)约46,778,000人,占全国各民族人口总数的88%强。其中,除人数最  相似文献   

2.
布娄族(又称布劳族)是越南中部西区高原的少数民族,约300人。现大部分居住在越老边界的德都县波依乡德米村。据说,布娄族是一百多年前由老挝迁至越南的。 布娄族的语言与色登族的语言相近,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 布娄族习惯结寨而居,村寨建在平顶山坡上。寨门用树叶装饰,两旁插许多竹尖桩。布娄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鬼和防坏人。寨子中央建有供村民集会和娱乐的公房。布娄人过去住草顶平房,现多数人改住高脚房。村民  相似文献   

3.
前言本文拟就越南民族的京族(现称为越族)的族源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为了避免现称的越南越族与古代百越族上用词的混淆,下文中凡是越南的越族均用“京族”或“越南族”一词,予以区别。一、关于越南京族族源的几种说法关于京族即越南族的源流问题,各国学者多有研究,惟论说不一,归纳起来,其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越南民族(主要是指京族,也称越族)的龙文化有着这样一种传统看法,认为:越南属于汉文化圈国家,其祖先雒越人历史上曾是中国南方的百越之一,而中国是龙文化的发源地.所以,所谓越南龙文化,其实是源自古代中国北方中原民族(主要是指汉族)的龙文化,是中原民族龙文化的派生.当然,上述的这种看法,一般说来也并非毫无道理.不过,如果从民族文化本源与民族起源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联,从越南民族祖先雒越人龙文化的本源及其后裔越南民族龙文化的演变与中国古代中原民族关系的发展,既存在文化本源差异又存在文化演变的交融的内在因素看,对于“派生”说个中的某些问题,似仍有值得深入思考和论证的必要.一首先,我们之所以认为,“越南龙文化是古代中国北方汉族龙文化派生”这一传统看法,一般说来也并非毫无道理,那是因为,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代炎黄族团就都视龙为神明,都以龙为部落图腾,后来炎黄的后裔以炎黄子孙自称,都自认为龙的传人.由于龙在中国民族起源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并后来由此而产生和形成的中国龙文化,可以说,自古以来,不仅传遍神州大地,还远传于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伯利亚、南北美洲等地。特别对于曾是中国古代交趾地域的越南,中原龙文化传入时间之早,影  相似文献   

5.
老龙族     
老龙(自称),寮龙人,这是分布于泰国(共计1380万人,主要居住在北部和东北部)和老挝的族系,为老挝的主体居民(共计240万人);也有少量分布于越南、柬埔寨和缅甸,属南亚过渡人种,讲泰—傣语系泰语族的老龙语。重要的方言有万象语和琅勃拉邦语。文字(老挝文)是在万象方言的基础上于14世纪末开始使用的书面语言。信奉佛教。  相似文献   

6.
越南的占族     
占族是越南的少数民族,人口约七万多(据一九七八年统计)。大部分聚居于中部南端顺海省境内;部分散居于义平、富庆、同奈、安江等省,与其它民族交错杂居,其中以朱笃、西宁和胡志明市三个地区较为集中。除越南外,占族在柬埔寨约有九万人,在泰国约有一万人。据说在印度尼西亚也有占族人,他们都是占婆的后裔。  相似文献   

7.
我国壮民族和越南民族(主要是京族,也称越族)是历史上同一古越人后裔的两个民族。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中原文化的逐渐影响下,这两个民族都先后借源汉字,并仿效汉字的结构创制了自己本民族语化的古文字。壮民族古文字今称古壮字(或称“土俗字”,壮语称为Sawndip);越南民族古文字称作字喃(越南语称  相似文献   

8.
越南苗族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约有三十四万人。在越南全国五千三百万人口中约占百分之零点六四。按各民族人口多少的顺序排列,苗族居第八位,是越南的主要民族之一。近年来,黎笋集团对外实行扩张主义,侵略和控制别国;对内实行大越族主义,肆意欺  相似文献   

9.
越南民族成分复杂,究竟有多少民族,过去(六十至七十年代)说法不一,有人说有60多个民族,也有人说有70多个,还有人说有90多个。1980年越南部长会议作出决定,确认越南共有54个民族。其中越族(即京族)是主体民族,占总人口80%以上。面对如此复杂的民族成份,越南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一直注意民族关系问题的处理。下面摘译的这些资料,就是介绍越南共产党和越南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一些情况,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栏族,自称“婚壮”(意为壮人)、“板人”(意为村人)等,越南少数民族之一,分散居住在越南北方的宣光、安沛、太原、河北、富寿、永福等省山区,以宣光省为比较集中,共约2.3万人(1973年)。原来与山宅族合称为高栏——山宅族,1973年后分别定为两个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壮族与越南岱、侬族有共同的民族起源 ,历史上由于分化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 ,所以在社会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又有差别。中国壮族和越南岱、侬族在宗教信仰上有共同的特征 ,也有各个民族自己的特性 ,这一点在民间诸神信仰上也有所体现。壮族和岱、侬族均源于古代的越人 ,大部分壮族和岱、侬族居住的地方古属越地 ,山林密布 ,野兽出没 ,气候忽冷忽热 ,变化无常 ,瘴疫时生。这三个民族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族 ,农业生产水平低下 ,受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 ,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 ,为了求得生产和生活的延续 ,于是出现了对…  相似文献   

12.
杨然 《东南亚纵横》2007,(12):47-49
越南北方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红河三角洲以北的山区,又可细分为我国广西当面的越北地区和我国云南当面的越西北地区。大约有10多个民族,基本上都属于汉藏语系。在这些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有岱族、侬族、泰族、瑶族、蒙族、苗族,其他的民族人数都很少。  相似文献   

13.
越南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共计54个民族。以京族(越族)为主,京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8%。越军官兵中绝大多数也是京族。少数民族士兵只占越军总人数的5%左右。驻扎在越中边境地区的部队中少数民族士兵较多一些,有的部队可达到20—30%左右。在抗法抗美救国战争中,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击侵略者。可是近几年来,黎笋集团不但对外扩大侵略,而且对内也采取了压迫、歧视少数民族的大越族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14.
在越南河宣、黄连山省越中边界地区居住着一个从前被人称为“土滇”(黑土人)、“僈拉基”(拉志蛮)、“舍”的约5000人的少数民族,这就是越南的拉志族。拉志族人数虽少,但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仍保持着本民族的特色,许多与众不同的习俗还延续至今。 拉志族很早就过着定耕定居生活,以耕种梯田为主,同时也开荒种植早稻、棉花等。拉志族喜欢结寨而居,其房屋是高脚屋与平房相结合的建筑物。高脚屋的屋顶稍高于平房的屋顶,接头处相互重叠。平房三面是土墙,高脚屋下层围竹篱或高及楼板的土墙。高脚屋与平房之间用竹壁相隔,有门相通,以木梯相连。高脚屋一般是三房一厢,上住  相似文献   

15.
越南岱依族、侬族的宗教信仰与越南周边国家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有基本相同之处 ,只是在形式上具有民族性和地方性。由于岱依族和侬族是同源异流的民族 ,所以宗教信仰更为相近。区别在于一方与越族相互影响 ,另一方直接受中国南方宗教信仰的影响。越南岱依族、侬族宗教信仰在教义、仪式上都受到孔教、佛教、道教的影响。但也只能使这一稻作民族原本长期已有的传统的宗教仪式更丰富和多样化而已 ,仍无法消除万物有灵、拜物、巫术、图腾崇拜等形式下的原始信仰 ,而且还要借助于这些仪式来维持。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所说的宗教意识很难与庙会分开…  相似文献   

16.
巴基斯坦民族宗教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ic Republic ofPakistan)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东接印度,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连伊朗,南濒阿拉伯海。国土面积79.6万平方公里,首都伊斯兰堡(Islamabad)。人口1.45亿,主要由4个民族构成,其中旁遮普族为主体民族,非主体民族有信德族、普什图族和俾路支族,另外还有印巴分治时从印度地区迁居巴基斯坦的移民,称“莫哈吉人”。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巴  相似文献   

17.
越南南部的高棉族和柬埔寨的高棉族本来是一个民族。为了与柬埔寨的高棉族相区分,越南称自己国内的高棉族为“越南南部高棉族”或“越南柬埔寨人”。越南高棉族,人口约六十五万人,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他们是当地最早的主人。在三百年前,这块土地还是属于柬埔寨的。那时柬埔寨的国名称“真腊”。真腊的疆域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1989,(2)
鲁阿族分布在泰国北部靠近缅甸和老挝的边境地区,是泰北九个山地民族之一,1980年约有1.8万人。佤族是我国云南西南边疆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1982年有29.8万人。有人认为鲁阿族和佤族是同一个民族,但目前尚无定论。鲁阿族和佤族的语言都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本文拟对这两个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并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9.
越南的民族政策及其对我国边境民族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越南制定优待少数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发展(一)政治上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进步越共自创建之始,就把解决民族问题作为越南革命的重要任务。1951年,越共二大提出:“越南各民族在权利和义务上都是平等的,要团结、互助、共同抗战(抗法)、建国。”1955年建立越北自治区(类似中国的民族自治区,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以后撤消)。越共三大、四大、五大都提出:“要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共同进步。”1986年越共六大开始实施革新开放政策,六大的决议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三项革命(即生产关系革命…  相似文献   

20.
阿富汗伊斯兰国(The Islamic State ofAfghanistan)是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家,也是连接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枢纽。北邻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西界伊朗,南部和东部连巴基斯坦,东北部突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国土面积62.22万平方公里,首都喀布尔(Kabul)。人口约2600万。上百万的民族主要有普什图族、塔吉克族、哈扎拉族、乌兹别克族等,其他较小民族有俾路支、努里斯坦、土库曼等民族。普什图语和达里语(即波斯语)为官方语言,其他地方语言有乌兹别克、俾路支、土耳其和法希语等。99%以上的阿富汗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89%为逊尼派,10%为什叶派,只有不到1%的人口信奉印度教、犹太教和基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