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黄锦就  叶伟锋 《公安学刊》2010,(1):88-92,100
1976年,唐纳德·布莱克(Donald Black)教授在其著作《法律之运作行为》(The Behavior of Law)中首次提出了一个深具科学性的社会学理论:法律之运作行为。作为一种政府性质的社会控制方式.是可以量化、可以预见及可以根据普遍性的法学原则作推论的。法律这个概念在布莱克的理论中占据了中心的位置。然而,一些持批判观点的论者认为,布菜克的理论有很多问题。首先,他们认为布莱克的概念并不清晰,“政府”这个措词,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性连贯点,并没有在他的理论中被界定。其次.他的理论在应用于实际时显得并不足够,譬如他的理论就无法掌握住中国社会中一些重要而实在的半政府或无政府之名但行政府之实(quasi and de facto government)的社会控制机构及方法。本文正是要介绍社会控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政府性质这种法学观点,并透过这个机会去重构布莱克的法律概念。同时,本文也要指出.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政府性质的社会控制方式,是在政府允许私人性质的社会控制方式或将社会控制的权力授予私人机构的前提下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六、重构布莱克法律概念II:法律或多或少是政府的社会控制方式"或多或少的政府社会控制"包括了两个概念:(1)政府对私人组织的授权;  相似文献   

3.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在理论上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学界的社会生态学理论。本文基于布莱克的管理生态系统情报理论,对公安边防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进行研究,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来探讨公安边防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国外重构历史唯物主义思潮中,英国学者乔治·莱尔因1986年出版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富有特色并引起了国内学者重视,不少学者发表评论。有人肯定他对正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批判和依据实践观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尝试,也有人指出其重构含义存在歧义甚至相互矛盾,由于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误以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存在"困境"。这些评论有可取之处,也有进一步展开的余地。该书对重构之必要性的分析包含对历史唯物主义当代价值的肯定和对其他多种重构尝试的评介;在概述正统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对之作出了较深入的批判,并点评了正统理论之捍卫者和一些反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征和适用范围也作出了可取的理解。但关于困境的表述含糊多义,对两个重构含义的关系阐释不清,用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思想来摆脱其思想困境的做法显得自相矛盾,把摆脱这种困境当作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目的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5.
分析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法律层面对廉租房相关概念的界定情况,提出存在概念界定不清的现状。在总结学者对廉租房法律概念的基础上,尝试提炼符合实际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作为行政行为重要依据的行政规划活动,已有研究对其概念内涵、法律性质、救济路径,或避而不谈,或莫衷一是,或难以达成共识。基于行政规划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影响以及带来的重大社会效应,将行政规划问题纳入法治化研究体系,在理论维度上将填补当前行政法治建设进程中"权力清单"问题的阙如、弥补中国行政法学基本理论中行政行为问题的疏漏、检视和重构中国行政法学中的行政救济理论;在实践维度上则有助于检讨当下政府部门行政行为的误区、完善行政规划权运行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建构与完善行政规划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美国早期实用主义法学法律概念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霍姆斯、卡多佐以及庞德的个人实践与其法律概念的见解和理论观点的形成紧密相连,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原因。通过总结美国早期实用主义法学法律的概念和法律的作用,发现美国早期实用主义法学法律概念理论具有注重预测性以及强调社会需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行政法律行为理论是一个中国行政法学界鲜有系统研究的问题。本文着力于行政法律行为理论演化过程的梳理 ,试图对其作出追本溯源式的阐释 ,为理顺行政法律行为理论作出尝试。作者主张从学理和实务两个层面对行政法律行为进行界别。  相似文献   

9.
法经济学理论是一种全新的法学理念、法律思想,属于法哲学的范畴,在国外学界取得了蓬勃发展,但在国内的发展还比较滞后。本文论证了用经济学理论研究法律问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继而尝试提出了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构架,最后用一个实际案例说明了该理论在法律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宋忠好 《前沿》2009,(12):45-48
“法律信仰”源于美国学者伯尔曼的一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近年来,我国法学者对“法律信仰”这一命题,因对“法律”和“信仰”概念的理解不同而颇有争议。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对“法律信仰”的理解,应在现代中国语境下进行探讨,把握法律能够被信仰的理论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认同感经过法律的确认,形成了制度意义上的公民民族成份,学理上称为族籍。族籍确认权具有国家权力属性,多重原则的轻重异位、次序颠倒造成了我国公民族籍登记中诸多问题。如能重构民族成份的法律概念,构建多元的登记体系辅之以更为完善的民族优惠政策标准,则能够一定程度上纾解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唐建南 《理论月刊》2012,(3):146-149
"身体"概念在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中不仅理论不足,而且现有的研究很容易犯下本质主义的错误。结合生态女性主义中已有的"身体"理论发展以及女性主义研究中的最新"物质"浪潮,本文认为我们需要借鉴物质女性主义中有关"物质化"的观点理解身体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以此为立足点重构生态女性主义中的"身体"概念。这不仅能避免犯下本质主义的错误,而且对于生态女性主义的继续发展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重构的身体理论有利于颠覆西方父权社会中的压迫性意识形态,并帮助个人建立相互联系的自我。  相似文献   

13.
法律意识形态的概念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相当分析力与解释力的学术概念。法律意识形态概念的重提具有哲理与法理的双重理论基础与支撑。同时,回顾新中国法学六十年的演进历程,无论从法学研究角度还是从法律实践角度来看,法律意识形态概念在我国法学界的重提都具有迫切的现实必要性。法律意识形态概念重提与再思应当包括概念分析、结构与功能分析、社会化实证分析等几个向度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14.
不确定法律概念是指其内容和范围不确定而具有流动特征之法律概念,因其不具有绝对固定之特征要件而留有模糊的空间给法律适用带来困惑和疑难,但不确定之外部特征使其具有克服法律僵化和迟滞的开放力,能够充分展示法律概念的多维向度,促进立法、司法和执法的互动,并在具体应用法律中促进法律的演进和发展。当然,对其带来的可能导致法律适用软化和松懈的危险应保持相应的警惕。  相似文献   

15.
郑庆杰 《前沿》2011,(1):157-161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而是人的主体间性的世界。本文尝试通过对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的考察,围绕生活世界概念,通过悬置与二阶理论构造、扎根而非跳跃、类型化的适应性、动机的困惑四个方面来探究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如何理解研究对象之行动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法律关系理论是理论法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司法实践中被经常运用的一个法律概念.本文在介绍西方、前苏联及俄罗斯和中国法律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几种理论间的差异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评析东西方两大类法律关系理论各自的特点及这一理论的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农民集体作为法律主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概念。农民集体法律主体地位的确立是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的历史性要求,具有现实的法律依据。农民集体法律主体地位的重构有利于完善我国农村市场主体制度,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深化农村基层民主。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家安全法的内涵有广义、狭义之说,但二者皆是就狭义的国家安全概念而言,使得国家安全法的视野以及研究领域非常有限.本文尝试在广义国家安全的前提下界定国家安全法的内涵,并以此为基础.从理论上构建我国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框架,进而结合我国现行立法,梳理、展示我国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全貌,揭示这一体系包含的所有法律规范的内在联系,使之与理论上对国家安全认识的重大突破相适应,同时也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工作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法律依据体系.  相似文献   

19.
郎友兴、周文在《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撰文认为,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有以可持续性的战略对待之,农村才能成为农村居民安居乐业之地。从社会资本的概念与理论出发,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可持续性之关键在于必须有良好的内在发展机制,而这个机制就是农村社区中社会资本的重构与开拓。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美国女权主义法学家从性别歧视角度提出了"性骚扰"概念,并被国家立法和行政机构接受,促进了美国反性骚扰法律体系的确立,但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判例的形式有所扩大。世界各国继承了美国原概念中的核心要素,在本国的法律体系框架内,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性骚扰概念,定义的总体趋势是从反性别歧视模式转向维护公民人格尊严模式。近年来,中国在性骚扰的定义和立法方面,也努力尝试作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界定,但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文综合国内外的经验尝试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并呼吁国家尽早出台性骚扰的权威法律概念,以提高性骚扰立法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