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的转变是过去6年里全球局势最重大的变化。受这一变化的影响和制约,由美苏激烈争夺所形成的中美洲地区冲突也随之降温,步履艰难的中美洲和平进程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说,没有世界格局的变化,中美洲和平进程就不可能出现转机,其后的发展也难以想象。纵观6年的变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第一阶段(1987~1988年):旧格局动摇,陷于僵局的和平进程出现转机。1987~1988年是世界格局演变过程的量变与渐进阶段。此前,里根从东西方对抗的全球战略出发,将中美洲置于其拉美政策的首位,给予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4国的援助比对其他拉美国家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中美洲和平和地区一体化进程在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和推动下取得较大进展:地区冲突业已平息;动乱国家的民族和解发展比较顺利;一些国家的国内冲突和矛盾正在通过协商和谈判:不断得到化解;出于中美洲国家共同利益的需要,地区经济一体化已初见端倪;地区各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处在调整、恢复和发展之中。和平推动发展,发展促进和平,整个地区进入了一个从和平进程开始向一体化发展转变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中国和平崛起理论出现,并具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即一种新的 和平的大国兴起模式。其背景是在全球化、现存的世界政治体系和中国国内资源整合等因素影响 下,中国需要塑造自己在新世界格局中的大国地位。中国和平崛起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使美国和中 国周边利益相关国家有所顾虑,为此中国已使用新的“和平发展”提法。中国的和平发展之中,因复 杂的国内外因素制约,仍然面临相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一)冷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明显地影响着朝鲜的统一进程。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新的世界大战相当长时期内打不起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局部战争和冲突此起彼伏,世界并不安宁。欧洲动荡,西方主  相似文献   

5.
在旧的世界格局已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的时刻,人们都在关注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的发展?拉丁美洲作为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地区,将在未来的国际新秩序中居什么地位,起什么作用? 一在80年代和90年代交接之际,世界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以美国和北约集团为一方和以苏联和华约集团为另一方的战后冷战体制的突然崩溃,标志着由美苏两霸争夺世界的旧格局的结束。但这一变化是在和平条件下以美国的得势和苏联的退却而实现的。这将对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和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二次世界大战后,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而使当代国际关系体系 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这表明, 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些特征主要包括“冷 战”的影响、和平与发展、多极化格局以及全球化趋势等。分析这些特征, 对我们深刻认识当代国际 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世界军事形势基本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初 ,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及军事革命的不断深入 ,世界军事安全形势正开始经历着一场更深层次的调整与变革。世界主要军事力量 ,特别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将进入新一轮的军事扩张期。全球军事战略格局的不平衡态势有进一步加剧的危险。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一、全球军费开支出现回升势头 ,有关国家的军事实力将有不同程度质的飞跃。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 ,冷战结束后的 10年中 (1989— 1998) ,世界军费开支持续缩减 (1997年除外 ) ,大约下降了 1/ 3。①然而 ,今后数年内 ,世界军费开支将止跌回升。美、…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是国际形势的主旋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关系正经历深刻调整,国际和地区格局正加速调整、演变. 第一,国际金融危机和西方主权债务危机对国际格局的影响进一步显现.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受金融危机的打击,西方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相似文献   

9.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急剧变化。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即雅尔塔体系已经瓦解,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有了明显发展,但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和强国都在为建立新的世界格局调整战略,谋划对策,力图使国际局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演化,以便在未来新格局中争得优势地位。拉丁美洲有33个发展中国家,其中多数国家经济实力欠强,对外依赖性较大,是最易受外来影响的地区之一。世界格局的变化对拉美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向拉美国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它们提供了机遇,激励它们加速地区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改革。拉美地区正处在独立后的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10.
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占比迅速上升。建立在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不但不能反映新的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现实,更无法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发展问题,亟需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当前这次世界新旧格局的交替必然会有一个过渡期。这次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必然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而且形势发展具有不确定性。世界格局的变化,主要是以东欧的巨变和苏联的衰落为标志的;两极格局的瓦解实际上是苏联、东欧一极的坍塌造成的。轮番升级的军备竞赛削弱了美国,也拖垮了苏联;而东欧和苏联的沉沦则应从苏联东欧的经济体制本身找原因。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这是主流,但世界并非太平盛世,仍然存在动荡与不稳定。当今世界的东西、南北关系的战略态势是,西强东弱,北强南弱。当前世界上出现一种新的强权政治的表现,把在全世界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念作为西方共同的国家政策,并把它作为是否给予经济援助的条件。80年代后期以来,在国际经济领域内,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两种趋势都在发展。只要世界生产力继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将继续成为世界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国际资料信息》2000,(12):35-36
·总类·一九九九年世界各国 首脑级人物变动情况(l)一九九九年世界大事记(上、下)(1、2)美学者论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3)伊斯兰政治复兴运动的起因与发展(3)欧美IMF总裁之争(4)洛克比空难事件开始司法审理(6)世界主要国家综合国力评估(7)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沿革(8)联合国千年活动纪事(10)2010年大国经济格局展望(11)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12)军控与裁军专业词汇(英汉对照)(12)上月要事(7一12)东盟地区论坛(6)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半个世纪的变迁(7)冷战后日本对非洲政策的调整变化(8)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渊源及现状(8)东北亚战区导弹防御大事记(8…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头10年,是中印关系全面快速发展的10年。在两国领导人的直接推动下,中印确定了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定位,双边经贸合作突飞猛进,科技、人文、防务等领域交流,以及在地区与全球问题上的协调合作不断加强,但中印关系的复杂性也不断显现。当前,国际格局与体系正发生重大变化与深刻调整,中印关系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未来10年中印关系,两国需要努力扩大合作议程,不断充实战略合作内涵,推动双边关系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健康稳定发展,为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18日是著名的万隆会议①召开40周年纪念日。从万隆会议召开到今天,国际局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原有的东西对抗基本消失,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各种矛盾纷纷涌现,国际间的经济摩擦日益突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主流。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精神,至今仍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值得继承和发扬。万隆会议基本原则的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汹涌澎湃;在…  相似文献   

15.
民主和平论(The Democratic Peace Theory)是冷战后风行西方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它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下,将西方民主国家与所谓非民主国家对立起来,强调东西方对抗的两极格局,进而成为某些西方大国外交政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俄罗斯、中国和美国一直在重新定义它们的国际角色,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力量和经济增长模式重新恢复平衡的环境中,俄中美三国正力图构建一个有利于自身经济发展的国际格局。运用SWOT经济分析方法对俄中关三国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可以看出三国由三角关系走向三边关系是具有必然性的。由这一点出发,我们才能在后危机时代有效地把握世界格局的走向,维护国家利益,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91年7月5~6日拉美学会第7届年会暨《世界新格局与拉丁美洲》学术讨论会在拉丁美洲研究所举行。拉美学会部分会员、拉美问题研究学者和有关专家70多人参加了讨论会。会议主要有二个议题:一、关于世界新格局;二、世界新格局演变中的拉丁美洲。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世界新格局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付总干事何方在会上作了题为《世界新格局的变化》的报告,他指出:(一)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1)世界格局是力量对比之下的互动关系,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旧秩序的瓦解;(2)世界格局的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后危机时代国际战略形势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在经受21世纪前10年世界重大事件的冲击,特别是席卷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的强劲催化之后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虽然美国综合实力仍居"一超"地位,但与多强的差距持续缩小;大国或国家集团纷纷着眼多极格局实行战略调整,大国关系呈现越来越多的新气象;大国之间的竞争依然是主导面,而且在多个领域变得更加激烈;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旋涡中心。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世界的变革调整重叠交织,中外互动将更加全方位、高频度、多领域、高风险。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发生新的变化,开始了以地区为中心的聚合发展,欧洲、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性经济区逐渐成型.地区主义(Regionalism)传统上作为一种介于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或思潮,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中以新的面目再次出现①.地区主义是一个影响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事务演变的重要的趋势性范式,它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并将继续改变着世界.本文以新地区主义(New Regionalism)为分析视角,试图说明其对亚太地区合作所起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把世界带入一场深重的全面经济危机之中,2009年之后全球经济放缓,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尽管国际安全格局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没有发生转折性变化,但是从国际安全结构的视角来看,维持现有国际安全格局的因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深刻影响着目前国际安全态势。国际安全结构是指不同地区层次的各个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国际安全领域内形成的生存与发展状态,是一个融合了地区结构、内容结构与主体结构的三维复合体。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安全结构发生新的变化,表现在:国际安全地区结构多元,多种力量角逐世界格局;国际安全内容结构多样,传统安全势头加剧发展;非传统安全日益复杂,更加依赖国内政治保障;金融安全问题形成溢出效应,经济政治领域不稳定局面加剧;国际安全主体结构多层,行为体之间相互制约性增强。国际安全结构的这些变化表明,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地区性安全与全球性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等问题结合得日益紧密。严峻的国际安全格局发展态势需要中国准确定位国家安全战略,有效地处理与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安全关系,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安全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培育应对安全威胁的国家结构性安全能力,更好地处理国际安全事务;广泛参与国际安全战略合作,尊重国际公约与国际规则,坚持国家利益,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