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村第一轮土地家庭承包经营15年到期,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地实行第二轮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并且提出30年不变,30年以后也没有必要变.针对新一轮30年承包,一些人怀有疑虑,担心农户家庭经营能否适应农业进一步发展及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不是在"适当"的时候重新考虑采用集体经营方式?中国加入WTO后,也有许多人担心,农户家庭经营能否托起中国农业明天的太阳?  相似文献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标志。在我国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后,虽然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但由于我国的家庭经营处于分散经营状态,存在着生产经营规模过小、统一经营层次薄弱、土地制度设计混乱等一系列弊端。必须在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合作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使其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后实现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业经营方式 ,从总体上看仍处在由传统家庭经营为主的运作模式向现代经营方式过渡的阶段 ,为使我国农民、农户经营适应入世后的国际形势及现代农业的发展 ,使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实现现代化转变 ,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家庭经营组织自身的创新根据现有家庭经营组织的内在缺陷 ,强化其内在因素质的改造 ,是完善家庭经营组织自身创新 ,提高家庭经营组织适应性 ,减少农业生产盲目性 ,促进农业经营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这种创新包括其产权制度的完善与改革、经营机制的转换、经营规模的扩大、有机构成的提高、决策与管理的…  相似文献   

4.
论农业现代化与我国农业体制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和技术进步的过程 ,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和体制创新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生产技术 (生产条件、生产手段 )的现代化 ,而且包括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农地制度、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农产品流通体制、农业科技体制、投入体制以及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制等一系列体制、制度的现代化。一、农业现代化对农业体制创新的内在要求1 .对农地经营体制创新的要求 :要变革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地主所有、农民租佃”的土地经营形式 ,建立起在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5.
邹心平 《求实》2017,(2):92-105
农业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家庭经营是农业最合适的经营主体,而家庭农场又是家庭经营中最优的,它以适度规模经营克服了普通农户超小规模的弊端,又避免了一些专业大户粗放经营的问题;家庭农场还具有公司式农场或农业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等优势,同时又以家庭经营克服了公司式农场的委托代理等问题,因而在农业经营体系中优势显著,从而决定了它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农业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证明了家庭农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家庭经营和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也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家庭承包经营是双层经营的基础。准确把握家庭承包经营在双层经营体制中的地位,弄清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经营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农村政策,稳定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家庭承包经营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层次家庭经营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直接从事土地种植经营的是承包集体土地的农民家庭。据统计,我国98%以上的土地是由农…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我国人多地少,家庭经营规模小,农户经济基础薄弱,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不能统筹安排农业生产和乡村基本建设。在坚持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在坚持土地收益权归农民的前提下,通过土地向集体流转,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农业劳动力队伍,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从而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现代化思想,在实践中突出表现为通过劳动互助社到人民公社的农业经营组织的创新发展。以农业经济组织为中心,通过土地公有代替私有,集体经营代替个体家庭经营,实行农村工业化,培育农民集体协作精神,使农民共同富裕,最终完成对传统农业和农民的改造,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土地制度的创新和改革是农村综合改革的"牛鼻子"。"三权分置"是党的"三农"理论政策和制度设计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对稳定农民家庭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土地要素功能、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当通过完善农地产权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及配套制度和措施,通过立法赋予农民充分的土地财产权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政策执行力,推进农地"三权分置",为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央关于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政策和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京郊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进一步稳定,土地经营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家庭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得到确立。199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除城乡结合...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但在土地流转中,由于土地产权不够明晰、农民的弱势性、政府职能异化等原因,经常造成农民利益受损,阻碍了土地的合理流转。文章试图分析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健全与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农业家庭经营组织形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原 《求是》2000,(12)
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由集体农业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转向家庭农业的经营组织形式。80年代中期前,家庭农业带来了我国农业的超常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家庭土地承包制制度优势的释放,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所放慢,同时随着对土地规模经营的探索,有人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造成了规模经营的困难,农业规模经营与家庭经营体制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一段曲折、不平凡的历程,农户家庭重新获得独立的土地经营权利是这一阶段改革的最大成果。改革以来的实践证明,家庭承包经营是最受生产者欢迎、最适合我国现有农业生产力水平的土地经营方式,而且从世界农业发展史和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看,农户家庭经营并不构成农业现代化的障碍。未来的政策取向,当是在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在加速推进城市化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背景下,通过产业化和土地使用权流转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4.
李莉 《学习月刊》2014,(10):58-5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村改革发展方面明确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基本前提是继续发挥家庭承包经营的优越性,而家庭承包经营必须以商品化作为其运行基础,才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新步伐,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演进的社会经济转型中.提高农业的技术效率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正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混合经济"的产权基础;是协调社会多种利益关系,并使之"和谐统一"的产权组织形式;是推动国企改革的有效财产组织形式,其中孕育着新的公有制组织形态。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提出:针对传统所有制结构的弊端所谓"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社会经济形态中,不同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它是针对传统所有制结构的弊端和转轨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提出来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整个的社会所有制结构和作为微观基础的企业产权结构都具有强烈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在我国农村的逐步普遍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然而,在农业经济向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进程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适应农业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要求,并坚持土地制度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深  相似文献   

17.
王忠林 《奋斗》2014,(1):41-4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随着全省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发展,农村改革逐步深化,传统的家庭经营不再是唯一的经营方式,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合作经营包括专业性合作社和综合经营性现代农机合作社等经营形式,在不同地域、不同生产领域加快涌现。特别是我省2008年开始大力发展投资千万元的现代农机合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这个工程过程中,乡(镇)政府应发挥哪些作用,如何发挥,对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就此加以探析。 农业产业化,是以农副产品基地建设为基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市场、加工、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条龙的经营体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解决家庭经营农业和适应市场的困难过程中,通过实践探索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统一。家庭承包经营,使劳动者与土地等生产资料相对稳定地结合在一起,便于视情…  相似文献   

19.
桑景艺 《探索》2001,(2):109-110
土地产权关系是农业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改革农用土地的分配使用方式十分必要.农用土地分配使用方式改革十分困难,面临各种问题,实行农用土地差额租赁经营可以有效克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体制 ,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但现存的农业经营体制中有许多制约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如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经济管理体制、教育体制等 ,都严重地阻碍产业化进程。要实现农业产业化 ,必须冲破以上障碍 ,其对策主要是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农业科技体系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