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改变了全球贸易投资、产业分工和经济治理的发展态势。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崛起,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国际金融危机也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加速了金融风险的积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是中国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考验,要通过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全面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2.
刘钢 《求知》2010,(4):23-24
<正>自2008年9月以来,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和破坏。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冲击,也给汊沽港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随着"江林科技"和"田歌纺织"这两个支柱企业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的重灾户,全镇的经济发展遇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紧迫任务。就如何抓住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战略发展机遇,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  相似文献   

4.
周更 《求知》2010,(1):14-15
2009年,对于区县域经济来讲是艰难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遭遇了异常的压力。能否保增长、渡难关、促发展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与考验。结合武清区经济的实际情况,现就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发展区县域经济,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风险中,因全球化的冲击,经济发展状况的国际比较消解了构建政治信任的经济资源,西方民主政治诱导战略消解了构建政治信任的政治资源,西方文化渗透消解了构建政治信任的主流意识形态资源.而来自网络社会的考验主要体现为:网络民意的兴起考验政府回应民意能力,公共舆论事件的频发考验政府应对危机能力,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考验政府阳光执政能力.社会转型的挑战带来的社会风险对当代中国政治信任构建影响尤为突出,即因社会信任缺失而导致失信文化弥散,因公民意识觉醒而引发维权事件增多,因社会阶层分化而导致利益冲突加剧.作为执政党和政府,只有在清醒地认识到社会风险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依法执政、民主执政与科学执政的能力,才能在化解种种社会风险中巩固和提高公众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政治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热点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要领域期待突破虽然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惊涛骇浪中成功实现"V"形反转,但人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的"短板",可以预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成为两会的重要话题。人们希望看到宏观经济政策在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医疗、养老和教育体制改革等重要领  相似文献   

7.
关于扩大内需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忠一 《学理论》2012,(19):77-78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内需不足,金融危机的爆发使这个问题更加突出。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调控措施,为中国经济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大内需要大力启动消费需求。具体措施主要有适度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严格的投资约束机制;扩大消费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热点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要领域期待突破 虽然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惊涛骇浪中成功实现“V”形反转,但人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的“短板”,可以预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成为两会的重要话题。人们希望看到宏观经济政策在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医疗、养老和教育体制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有新突破,扫清科学发展体制阻碍。  相似文献   

9.
沈红亮 《团结》2010,(3):43-45
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基本是过去了,但危机中我国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呈现的特殊现象,却很值得我们深思。两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艰难处境,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其实,中小企业生存状态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大的隐痛,无论是我国经济繁荣期,还是经济萧条期,中小企业都承受着不公平的挤压。  相似文献   

10.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取得了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的巨大成就,但是不能不承认,这种以GDP为中心,追求数量扩张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如今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尤其是近两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更加显示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全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上海研讨会,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为主题,主要围绕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所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加深,以及2011年以来中东、北非的社会动荡,进一步暴露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差距的矛盾依然严重。社会秩序的背后是社会心态。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必须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引导社会心态的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和舆论引导,同时要监测社会运行,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切实增强民生政策的落实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国平 《理论视野》2010,(11):40-42
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继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由资本市场与金融业的发达程度决定。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超级大国且长时间地保持这种地位,离不开其几经考验的"美元——华尔街"体系。中国要成为国际金融强国,需满足四个条件:由先进产业构成的庞大经济规模;强大的国力;健全的资本市场监管与监督体系;不断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尚卿 《学理论》2009,(25):154-155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目益加深。如何应对这场危机的挑战,对各级领导干部是很大的考验。尤其对中部地区而言,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中部地区要战胜危机,把危机转化为机遇,必须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9)
近年来,我国地方城市的公共危机事件急速增长。这考验着我国地方政府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本文以大庆市化工厂爆炸事件为例,对危机管理预警机制进行具体分析,总结规律性的危机管理预警机制,从而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正>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发展新能源引领低碳经济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这场世界新经济革命,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要求我们必须修改与调整百年以来以工业化为目标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矛盾日益凸显。尽管在危机中我国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危机暴露了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诸多矛盾,不转型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共识。但是向哪儿转、如何转却存在争论。尤其是在消费拉动还是投资拉动上,分歧明显。为此,本文深入分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传导途径,并且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一、消费主导能否拉动经济增长1.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转型的  相似文献   

19.
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际金融危机,既要看到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变,也要看到其表现形式的变化。当前资本主义的体制困境,主要是金融领域和虚拟经济的局部危机,没有动摇资本主义的根基,甚至难以动摇新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要充分估计资本主义的应变和调适能力,但也要看到其辩证性质和"创新"的特点。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要联系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背景,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但在整体的低潮中仍有不少亮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具体道路和方式值得我们深入地反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必须进行反思和研究。新自由主义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反对政府的调控干预,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显示出了缺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应该从社会发展的具体需要出发,可以从公民社会、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角度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为政府和市场确立合适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