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吕京 《世纪桥》2008,(11):92-93
在全球化时代,英语普及的趋势有目共睹。英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的“语言霸权”特征和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对中华本土语言和民族文化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如何顺应“全球化”,保护“本土化”,在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觉”正确看待英语普及的现象,寻求语言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已成为当前值得研究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8年我国申奥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体育文化的成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国际关系的成功。“中国走向了世界,世界走向了中国”,这双向走向的背后,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全面交流和融合。也就是说,“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趋势。在全球化语境中,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在这样的国际关系中植入了本民族、本国家的文化和时代思维元素。重视和推动好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交流,在全球化语境的发展视野中认知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同时,进一步注重跨文化交流就更显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立梅 《探索》2002,(5):87-89
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其影响和冲击是全方位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发展中国宋,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对于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有效的开展文化建设是涉及我国民抉文化发展战略的大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三管齐下”的文化发展战略设想,即维护文化主权、扩大跨文化交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耀先 《学习论坛》2004,20(12):78-80
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种重要态势 ,它全面地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进程 ,无疑也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 ,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杂合是必然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 ,它只有以开放的态势 ,整合异质文化 ,借鉴外来文化 ,才能充满生机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翻译是开启跨文化交流的一把钥匙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 ,翻译策略体现着翻译主体的文化态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翻译中 ,如何做到既要认同世界文化的共性 ,又要保护民族文化的个性 ,这是本文重点探讨和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时代,英语普及的趋势有目共睹.英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的"语言霸权"特征和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对中华本土语言和民族文化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如何顺应"全球化",保护"本土化",在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觉"正确看待英语普及的现象,寻求语言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已成为当前值得研究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时代,英语普及的趋势有目共睹.英语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的"语言霸权"特征和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对中华本土语言和民族文化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如何顺应"全球化",保护"本土化".在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交流中保持"文化自觉"正确看待英语普及的现象,寻求语言与文化的和谐统一,已成为当前值得研究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的大语境下,信息的传播和大众传媒的崛起使得全球化与文化的关系尤为密不可分,翻译无疑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工具,翻译也是一种文化研究现象。因而对翻译的研究也应该摆脱狭窄的语言文字层面的束缚,将其置于广阔的跨文化语境之下。因此,翻译的定义也应该从单一的语言学定义发展为多重定义,从仅囿于字面形式的翻译(转换)逐步拓展为对文化内涵的翻译(形式上的转换和内涵上的能动性阐释)。  相似文献   

8.
一、全球化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战略地位 当今世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其功能作用必定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或媒介进行传播来实现。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有效的文化传播有利于树立国民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形象,在国家整体文化发展战略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已是必然现象,任何文化形态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问题。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是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多样化是保持世界生态文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史”理论为我们理解全球化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积极应对外来文化的挑战,是当前思想文化领域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就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文化问题走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侯才。全球化的兴起与演进记者:毋庸置疑,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全球…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跨文化研究就是运用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知识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研究成为炙手可热的课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各国文化通过电影、电视和网络等渠道得到了广泛传播。在文化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之下,一些文化主体凭借自身携带的信息和资本进行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输出和文化传播。当然,跨文化研究也有自身的优缺点,跨文化研究虽然可以了解某种特定环境因素对  相似文献   

11.
一、全球化呼唤全球道德 “全球化”一词最早出现在80年代西方报纸上。90年代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宣布“世界进入了全球时代”之后,“全球化”成了世界各国和国际舆论的日常词汇和时尚用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涉及经济、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化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先进部分应该成为一种文化“软实力”融入世界文化,成为全球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叶险明 《新视野》2007,3(2):45-48
基于对“文化全球化”解释学意义上的拷问,作者从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探讨了“文化全球化”,即:“文化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文化全球化”的基本矛盾以及“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及其趋势。进而指出,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就必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拒斥“西方中心论”和狭隘的民族文化观与向西方国家先进文化学习和发展本民族先进文化间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是一股正汹涌着的现实力量,它与文化发展无疑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在对这一相关性的研讨中,“文化全球化”的观念已然出现并歧见纷呈。诸如是否出现了“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概念界定、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等问题都有必要深入探讨。为此,我刊约请邹广文教授、贺金瑞博士、孙晶博士、博士生崔惟航撰写了这组笔谈,希望引致更深入的研讨。  邹广文认为,当今世界已联系成一个整体,不同文化形态的运动、发展与变化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预示着人类文化将在一个新层次上超越迄今所面临的分裂与冲突的格局,出现空前的文化整合。他在文章中从东西方文化的沟通、科学与人文的融汇、个体与人类的统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四个方面探讨了面向21世纪的人类文化整合的方向。  贺金瑞在文章中回顾了人类早期和近代的文化交往,并对当代文化交往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经济交往全球化,而文化交往则是其核心、灵魂和纽带;在21世纪,文化交往全球化将成为人类历史的必然趋势。  孙晶认为,全球化文化是一种在动态与差异(甚至矛盾冲突)中运动的过程,对其不能予以本质主义式的定位,而应是关  相似文献   

15.
400多年前,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与人文知识带入中国,使国人眼界大开;同时又将自已的亲身经历与感受记录下来,使欧洲人得以更多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回顾这段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得到以下认识:虚心融入的态度是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前提;分享知识和价值是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基础;包容异质文化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路径;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消除文化间误解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一 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之上的文化全球化,首先要求的是文化多元化,扬弃本民族、本土文化中自身封闭、保守、固执的状态,在向世界文化的开放和交流中,使自身得到修正、丰富和完善.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之间都有着工业文化这一共同点,这是因为世界各国的工业文明基本上都是由西方工业文明传播、扩散而来的.文化全球化从整体上来说,是以西方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文化模式为核心的.这对中国人来说,从心理上是难以接受的,因为中国曾是世界上最文明、最先进的国家,为周围各国所仰慕、效仿,文化优越感和大国地位的自豪感,对于外来文化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排斥.这种自大的文化心态,再加上长期的闭关锁国、封建集权式的文化专制,使中国文化在近代长期处于一种"虚拟"状态.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在军事上的落后、政治上的腐败、文化上的愚昧顷刻间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作为一种以经济为先导、以价值观为核心、以政治为辅成、以广义文化为主体的社会一体化浪潮,是一把双刃剑"[1],一方面它带来市场经济以及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整个世界在国际政治、经济及跨文化交流领域更加紧密地联系,成为一个"地球村";另一方面,人们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对原有生活、生产、思维方式的冲击产生了许多困惑.以文化而言,全球化意味着一种全球文化的诞生,文化全球化是全球文化价值体系的普适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民族、国家的疆界逐步被打破,全球化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基本内容,但全球化也越来越深入地涉及到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容,当前,文化全球化已经初现端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在全球化时代,如何趋利避害,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探索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的路径,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9.
俞思念 《学习论坛》2006,22(4):62-66
世界范围内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新动向。在文化建设上,应当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地迎接新时代提出的挑战。这就是按照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党的战略任务,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任务提到新的高度;应当在不断开拓和创新本民族文化的发展道路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融会到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大潮中,以优秀的传统文化铸造民族文化精神,努力建设符合时代特点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20.
当今时代,全球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社会中也出现了政治和文化全球化的显著趋向。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已经不可能离开“全球化”的总体背景。全球化一方面使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另一方面也会引起文化和文明的剧烈冲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世界文化也呈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情形。目前,人们大多比较关注经济的全球化,而对全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