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主政西南局期间,毛泽东多次肯定邓小平对情况的分析和处理计划"是很好的",工作的部署和采取的步骤"是正确的";多次赞扬西南局的工作"方针正确,成绩很大""路线正确,方法适当";多次对邓小平的工作感到"甚慰""甚好""成绩极大,甚为欣慰".毛泽东还多次转发邓小平的报告,将西南局在剿匪、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地改革以及整...  相似文献   

2.
1920年秋天,邓小平乘船离开重庆,去法国勤工俭学.1949年秋天,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和他的亲密战友刘伯承率领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挥师大西南的"重心"--四川.由西南山山水水养育出的、对西南情况较熟悉的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二野去解放、经营大西南,是众望所归,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3.
正邓小平针对干部中的婚姻"改组"风,提出严厉批评:"这种现象如不纠正,不但影响工作,损害党的声誉,而且要垮掉一些同志。"1949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在解放和开发西南过程中,邓小平始终重视党的建设。其中,有效纠正部分干部的错误婚姻观,这是当时西南党建的一项重要内容。进城伊始,西南干部中出现婚姻"改组风"1950年5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公布实施。新婚姻法颁布后,西南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出现了一个离婚高峰期,离婚群体主要是原先封建买办婚姻中的受害妇女,她们要求获得婚姻自由。  相似文献   

4.
宋毅军  刘杰  冯婧 《世纪桥》2010,(14):8-13
<正>1949年7月14日,邓小平第一次来到北京(当时称为北平),他和刘伯承等人受领进军大西南的任务。1950年起,直至他1952年8月奉调北京工作,他在西南度过了三个七一党的生日。1950年七一党的生日纪念:召开纪念大会,发表关于主要讲党员作风和与党外人士合作问题的讲话1950年的七一,是邓小平在西南度过的第一个党的生日。6月13日,邓小平在重庆主持召开中共西南  相似文献   

5.
正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着手禁毒工作,制定禁毒条例并成立禁毒委员会,发动西南人民最终禁绝了鸦片烟毒。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展现出了严谨的工作思路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邓小平担任第二野战军前委书记和政治委员,与刘伯承等一起率领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解放了大西南。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要职,全面主持西南工作。在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下,西  相似文献   

6.
西南解放之初,面临的环境异常复杂,迅速开展保密工作迫在眉睫。邓小平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推动保密工作从无到有,形成了独特的保密思想,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构建起大西南保密体系,充分发挥了保密工作的重要作用。本期"揭秘"栏目,以丰富的史料、独具一格的视角,生动讲述了邓小平与西南局时期的保密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新中国成立之初,以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为主要领导的中共中央西南局进驻重庆,带领西南人民进行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西南地区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重庆留下了他们领导西南建设的光辉业绩,也留下了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确定了三位首长的排名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36号的市委大院,曾是西南局所在地,属于原国民党时期的"大溪别墅"区。1949年11月,西南局在二野进军大西南至湖南常德时正式成立,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分别  相似文献   

8.
到西南去     
正1949年6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第二野战军"小平入川",将领导解放大西南的重任交给邓小平。在进行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邓小平把筹建随军干部队伍的工作纳入了总体部署。经过紧张的筹建,6月12日,西南服务团第一团在上海成立。至9月,西南服务团共招收学员1.7万余  相似文献   

9.
正"过好胜利关,不做李自成",是当年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一个共同回答,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等人主政西南的成功实践。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西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十分特殊,邓小平及其领导的西南局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政治上,西南曾是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巢穴,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社会情况十分复杂;国民党在溃逃时潜伏的大批残余势力,同地方封建势力勾结,组织土匪,发动暴乱,企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能否剿灭土匪、肃清匪特、涤荡旧社会的污泥浊  相似文献   

10.
从毛泽东的批示看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领导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观毛泽东对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所送文电的批示,从批示性质看,基本上都属肯定性批示,且使用频率最高的三个词是"同意"、"正确"和"很好";从批示要求看,主要分三个层面:提供工作参考、推广典型经验和寻求决策依据。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工作得到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透过毛泽东的批示,鲜明地体现了邓小平勤于动笔、善于用笔、重视"用笔杆子"总结和汇报工作、思考经验教训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同时也彰显出他精明强干、善于探索、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气魄与胆略,反映了邓小平高瞻远瞩,善于抓大事、谋大局的战略眼光和领导风范。  相似文献   

11.
正1949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任西南局第一书记,这一年,他与亲密战友刘伯承率领龙吟虎啸之师——刘邓大军挥师大西南,自此解放和经营西南近三年。直至1952年7月他奉调回北京。在西南局工作的这三年,是邓小平一生中最忙的三年。三年中,邓小平领导西南人民实现历史巨变;三年中,邓小平实现了个人生涯的华丽转身;三年中,邓小平从军事  相似文献   

12.
正"主政大西南,是邓小平唯一执掌地方的经历,但正是这短短的2年零8个月,使他累积了大量治国安邦的经验,为日后改革开放的决策部署埋下了伏笔。"1949年,邓小平回到了阔别29年的山城重庆。16岁时,他从这里启程出发,带着少年的踌躇满志;如今,他已是中共西南局的第一书记。然而,举目望去,敌特未平,西藏未定,物价飞涨,金融混乱,这里完全是一个烂摊子。四川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专职副秘书长吴启权30年前就开展研究,他对邓小平的一生故事倒背如流。他笃定地告诉记者:"正是邓小平的智慧和魄力,才能迅速扭转西南局势。"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生前在其著作、讲话、谈话或诗作中曾评点过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包括他的部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能够进入他的视野,获得他的直接评价并非易事。而一个人能得到他多次评价,并且主要是肯定性的评价,则更是难上加难。邓小平恰恰就是一位多次被毛泽东论及并给与高度评价的人。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毛泽东至少七次直接评价邓小平。这些评价,比较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心目中邓小平的品格、才干。毛泽东第一次评价邓小平是在“八大”召开前夕。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先是主政西南,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1952年奉调进…  相似文献   

14.
经历过“文革”的人,恐怕对“打倒刘、邓、陶”这一口号记忆犹新。陶铸和邓小平,没有很深的历史和个人关系但是在思想上是接近的,感情上是好的。"文化大革命"中,"刘邓陶"之所以连在一起,缘于陶铸对刘少奇与邓小平的敬佩与尊重。 曾志在谈及陶铸同邓小平之间的关系时说:陶铸说, ‘1949年,二野进军西南,路经武汉时我才第一次见到邓小平。邓小平调中央后,也仅是公事来往交往不深。1958年'八大'后,邓小平担任总书记,之后接触就多了,关系也更密切。我对邓小平的感觉,确是好的在1954年的党代会上,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党内允许拜师的话,当主席的学…  相似文献   

15.
正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正值中共进城"赶考"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当时,摆在他与西南局面前的"考题"可谓错综复杂、艰深难解,而承担重担的西南党组织不仅存在党员干部严重不足的客观困境,且存在部分干部在胜利面前滋生骄傲自满、功臣自居、贪图享受、官僚主义等主观倾向。西南公安部的一位干部,就曾向组织讨价还价:"不让我当处长、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是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重庆市委合作编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邓小平担任第二野战军前委书记、政治委员,参与指挥进军大西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务。  相似文献   

17.
刘杰  冯婧 《党史博采》2011,(1):22-27
根据《邓小平年谱》(1904—1974)披露:新中国建立前后,即1949年7月至1952年7月的三年期间,邓小平等进军和主政大西南时,他有过不同寻常的六次北京(平)之行。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初期西南地区的社会救济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刘伯承、邓小平奉命进军大西南,西南局成立后,邓小平任第一书记,主持大西南的工作,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西藏、贵州等地区,人口近七千万。大西南不仅面积辽阔,而且情况复杂。由于解放大西南的战争还在进行,军费开支浩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深入研究和总结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思想与实践,2003年,中央文献研究室和重庆市委决定联合编辑出版《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一书,具体工作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和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承担。经过三年努力,目前该书的编辑工作已经结束,即将出版。《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是继《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军事文集》之后出版的第三部邓小平著作。它编入了1949年9月至1952年8月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有关西南工作的文章、谈话、报告、电报、批示、书信、题词等文稿141篇,约27万字,注释752条,8.6万字。这些文章是从邓小平留下的600多封电报、300多篇文章(包括报告、讲话、书信和题词)中精选出来的。除部分文章已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邓小平军事文集》(第二卷)外,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些文稿,主要根据中央档案馆及重庆、四川、云南等省市档案馆和博物馆保存的手稿、原抄件,当时出版的报刊和编印的文献等刊印。公开发表过或有手稿的,都保持了原貌,并作简要题解;对讲话、报告、谈话记录稿进行了文字整理,并作必要校勘、考订和标点,每篇末均注明刊印根据。为便于读者阅读和研究,在编辑时对著作中需要说明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文献、...  相似文献   

20.
<正>1975年11月,"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展开。一次外事活动后,候机室里有邓小平、李先念、华国锋、陈锡联等人,邓小平说:"你们这几个人在毛主席面前要带头批我,与我划清界限,目的是保存实力。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位置都让‘四人帮’占了。"不久,毛泽东问李先念:"小平最近在做什么?他思想怎么样?"李先念说:"小平同志的思想转不过来,对‘文化大革命’有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