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智勰 《学习导报》2011,(22):11-12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开车没有骑车快、城市成了停车场”成为当下流行语。拥堵,大城市病的头号顽疾。据统计,全国667个城市中,约有2/3的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因交通拥堵导致中国有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的财富。城市在发展,但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人们发现,空气越来越浑浊,交通越来越拥堵,生活越来越沉重,“大城市病”像病毒一样蔓延,侵蚀着人们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朱德清 《当代党员》2010,(12):66-67
“在他的兴趣爱好栏里,除了‘交通规划’,再也找不出可填的,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设计师!”这个受到同行尊崇的“城市交通设计师”,就是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周涛。  相似文献   

3.
交通是展现时代文明的窗口,交通文明是一个城市的名片。相当一段时间以来,类似机动车乱停乱放、占道抢行,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乘车不排队、不让座这样一些交通陋习成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和谐的景观,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拥堵,严重影响着首都文明形象,成为了市长“担心”和百姓  相似文献   

4.
人车路治理城市交通拥堵要“三手联弹”郑言成城市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这是世界大多数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都曾经历或正在面临的难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北京也很难例外。1996年,全市共发生交通拥挤堵塞16798起,市区严重拥堵的路口、路段已从1994年的3...  相似文献   

5.
正是在“左”倾思潮四处泛滥,人们心头充满了疑云的关键时刻,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以88岁的高龄,毅然南巡,发表重要谈话,高屋建瓴,冲破姓“社”姓“资”的阴霾,推动改革开放的车轮重新启动,隆隆前进。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旗帜鲜明地反击了“左”倾思潮,批驳了假扮成马克思主义的“左”的谬论。邓小平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它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东西有,动乱就是右的!‘左’的东西也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就不会犯大错误,出现问题也容易纠正和改正。”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姓“社”姓“资”横加干扰,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的现状,邓小平说:  相似文献   

6.
道路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对一个需要经常穿梭在城市道路间的市民而言,交通是否通畅,是他评定这个城市生活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堵车是很多大城市的通病,但没有人愿意忍受这种拥堵,特别是从长期来看,城市交通的拥堵甚至可能制约城市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如何改善即墨当前的交通现状,探索如下:  相似文献   

7.
和谐交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目标的实施需要和谐交通体系的保障。本文从北京交通的现状出发,提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交通需求管理,依据交通需求管理理论,提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来实现和谐交通的必要性及可行的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交通拥挤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交通拥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也难以摆脱交通拥挤的困扰。交通拥挤不仅给城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影响城市的人居环境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交通拥挤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交通拥挤成因的基础上,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分别研究了缓解交通拥挤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隐公与隐私     
有一位国内的新闻界人士向美国同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的法律不是禁止揭露人们的隐私吗?为什么你们传播媒界热衷于揭露首脑人物的隐私呢?”对方回答说:“首脑人物不只是‘私人’.更重要的是‘公人’.他的‘隐私”自然包含‘隐公’的意义.一般人的道德品质如果不好.对公众事物影响很少:而首脑人物个人的道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支部生活》2012,(4):44-45
1949年初北平解放后,首任市长叶剑英所面对的是国民党留下的一个“烂摊子”。其中一“乱”便是摊贩占道、拥堵交通问题。当时,大量失业城市贫民为维持生计,不得不在街边摆个小摊,经营小本买卖,艰难度日。摊贩的畸形发展,反映的不是城市工商业的繁荣,而是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拥挤的交通,因此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成为当前很多城市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当前交通拥堵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治理当前交通拥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民主集中制的形成既是“分析命题”,又是“综合命题”民主集中制的形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一个重要但又缺乏深入研究的问题.有的同志在论证民主集中制的形成问题时,认为民主集中制不是由民主制和集中制这两者“综合”而成的,而是从“集中制”中“分析”或分化出来的:“民主集中制就其概念的起源来说,是对集中制的分析所得,因而它是一个‘分析命题’,而不是由民主制和集中制这两者‘综合’而来,因而它不是什么‘综合命题’.”其依据是:无产阶级政党只能在专制的集中制和民主的集中制两者中择其一而为之.民主集中制是其必然选择.它的产生是从处于“混沌”状态下的“集中制”概念中“分  相似文献   

13.
“缩小贫富差距最重要的手段是教育,而不是税收。”从事税收理论和实践研究27年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郝如玉说,“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可以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差距,但事实上,累计税是对‘勤劳’的征税,对人们的劳动积极性、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郴州市原副市长雷渊利涉嫌经济犯罪不久前被送上法庭。他在一封忏悔信中说:“人家背后议论我是‘玩权、玩钱、玩女人’的‘三玩’干部,我认为名副其实。”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腐败分子,却在领导岗位上步步提拔,还掌握了城市建设和公积金管理的大权,最终酿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社会影响。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在县级领导岗位就因腐败引起干部群众不满的人,何以得不到及时查处,反而被提拔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上?重“政绩”、轻“官德”,是雷渊利走向深渊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了我们的干部管理考核制度还有待完善,或者说看起来很完…  相似文献   

15.
蒋颖 《支部生活》2010,(10):26-27
“把城市建设作为‘堡’,把边境作为‘头’.把交通干线作为‘桥’,这样才能建设成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真正向西南开放的有竞争力的桥头堡。”玉溪市委书记孔祥庚提出了该市桥头堡建设的总体思路。玉溪上邻省会昆明,下邻西双版纳、普洱、文山和红河四个州市,是滇中南下北上、东进西Ⅲ的咽喉要道,是云南实施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平台和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16.
《党建文汇》2010,(11):11-11
在德国不来梅市,“无车一族”只需交30欧元的注册费及每月10欧元的服务费,就能从遍布城市的大小停车点开走不同车型的汽车:这是世博会不来梅“汽车共享”案例向人们展示的一种低碳出行模式。据悉,大众汽车租赁公司携手不来梅将在上海尝试“中国式汽车共享”,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新时期使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我想到四个话题。题一:不当大家的“家长”2004年春节,呼和浩特市电视台采访了市委书记牛玉儒。记者问他:“作为呼市这个‘大家庭’的家长,你对新一年的工作有什么打算?”牛玉儒听了,立即纠正说:“我不是‘大家’的家长,我是为‘大家’服务的,这个位置一定要摆正。”这个位置能不能摆正,直接关系到共产党员先进与否。“家长意识”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意识,“家长意识”越浓,离群众就会越远。而且很多时候,“家长意识”都是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有的是自作聪明“作”出来的,也有的是众星捧月“捧”出来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他还指出:“‘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象越‘左’越革命。”(《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这里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左”的东西根深蒂固,带有革命的色彩呢?这个问题很复杂,亟待深入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与“‘左’比右好”观念的长期禁锢有极大关系。而这一观念似未系统清理过。因此,对“‘左’比右好”作一番评析,辨明是非,将有助于使更多的人进一步从“左”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9.
贵阳缓解交通拥堵成效初显:监测数据显示,全市今年以来早高峰期城区平均车速比去年提升29.9%,晚高峰期平均车速比去年提升12.26%. 交通拥堵,是现代大都市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而治堵,考验的是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 2016年,贵阳市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政府工程紧抓不放,成立了由贵阳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贵阳市综合交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全市综合交通工作.  相似文献   

20.
劳骥 《前线》2013,(8):86-86
有位老同志说:“党员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守住‘底线’、不越‘红线’、树牢‘天线’。”这话在理。 “底线”乃做人的“脊梁骨”,良心的“定盘星”,于事的“基准点”。缤纷世界中,做人都有“底线”。为官的“底线”则是“清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