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刑释人员回归就业安置已日趋社会化、市场化,刑释人员就业难已成为诱发重新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大力加强服刑人员出监前的职业技能教育。新时期的服刑人员出监职业技能教育应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加强职业技能教育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以使刑释人员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
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由于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大而成为我国犯罪预防的重点、难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改造对策,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是监狱改造的重要内容方面。本文指出有针对性地强化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与劳动技能培训,使其出狱后能够融入社会,自食其力,不失为一种预防重新犯罪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3.
服刑人员改造社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人们的社会认知偏差,会增加服刑人员服刑期间和刑释后心理压力,影响其改造和再就业,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既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人们的社会认知偏差,释放服刑人员心理压力,使其积极改造;又要认真分析服刑人员的犯罪动因和反社会行为,培养其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使其释放后能身心健康地融入社会,并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他们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加强刑释人员安置工作,降低重新犯罪率,对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刑释人员安置工作需要对刑释人员保护进行立法、建立刑释人员保护组织、转变刑释人员安置方式。同时改革现行的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提高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法治研究》2006,(5):77-77
我们监狱有一名服刑人员酷爱心理学知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书看了不少,他自身的心理状态确实调节得很好,平时喜欢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他人调节情绪。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他还报名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即将完成所有的课程考试。近日从报刊杂志上得知社会上有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技能考试,因此心有所动,希望在刑释后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不知报考心理咨询师需要什么条件,服刑人员刑释后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吗?  相似文献   

6.
金铭海 《中国司法》2008,(7):110-110
针对绝大多数服刑人员来自农村,且无参保机会,刑释后由于生存压力难以告别昨天的现实问题,海南省美兰监狱建立了刑满释放人员短期生活保险金制度,颁布实施了《美兰监狱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短期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凡余刑满1年以上、在监狱改造表现良好、家庭经济困难的服刑人员,本着自愿原则书面申请参加投保。经过监狱相关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  相似文献   

7.
《中国司法》2006,(3):F0003-F0003
山东省聊城监狱是一个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中型监狱。近 年来,该监在山东省司法厅和山东省监狱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 以创建现代化文明监狱和推进监狱“三化”建设为目标,立足本 职,从严治警,逐步构建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长效机 制,用心探索新形势下提高警察执法水平和服刑人员改造质量的 有效途径。该监建立了新人监服刑人员分类鉴定制度,组建了服 刑人员技能培训中心;推行了服刑人员劳动报酬制度和工伤、医 疗保障制度;对服刑人员进行了心理矫治、法律援助、社会帮教; 设立了服刑人员刑释就业辅…  相似文献   

8.
鲁嘉微 《中国司法》2011,(11):112-112
河北省保定监狱认真落实“首要标准”,积极推进监狱工作与社会的有效对接,取得成效。 一是习艺劳动与刑释新生对接。为帮助服刑人员掌握一技之长,该监成立“自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刑释就业帮扶中心”,开设机床加工、缝纫、烹饪、电脑等多门类的技术培训,主动联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外聘专业教师,组织技能等级考试,实现监狱资源与社会力量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人民调解》2011,(2):32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回归驿站"安置帮教基地,是由刑释人员匡某自主创建的以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为对象的技能培训基地,基地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工作,自创建以来先后安置30余名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为维护辖区的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绝大多数服刑人员来自农村,且无参保机会,刑释后由于生存压力难以告别昨天的现实问题,海南省美兰监狱建立了刑满释放人员短期生活保险金制度,颁布实施了《美兰监狱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短期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凡余刑满1年以上、在监狱改造表现良好、家庭经济困难的服刑人员,  相似文献   

11.
监狱是对罪犯进行惩罚和改造的专门机构,罪犯刑满以后是否重新犯罪是体现监狱改造职能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就现在刑释人员的状况和监狱对改造罪犯的现状提出在服刑人员中设置“特种社会保险”的设想,构思如下: 一、“特种社会保险”是关系社会长治久安的大问题。 (一)目前,社会对刑释人员社会安置帮教的现状: 我国《监狱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了对刑释人员的社会安置和生活保障,近几年来在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12.
信息广角     
《中国司法》2011,(11):112
保定监狱积极推进监狱工作与社会的有效对接河北省保定监狱认真落实"首要标准",积极推进监狱工作与社会的有效对接,取得成效。一是习艺劳动与刑释新生对接。为帮助服刑人员掌握一技之长,该监成立"自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刑释就业帮扶中心",开设机床加工、缝纫、烹饪、电脑等多门类的技术培训,主动联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外聘专业教师,组织技能等级考试,实现监狱  相似文献   

13.
正安置帮教工作是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教育、引导、扶持、管理,帮助其顺利融入社会,其实质是对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的一种保护措施。作为社会综合治理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安置帮教工作在巩固监狱部门对服刑人员的改造成果、预防和减少回归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维护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刑释人员的安置和帮教作为一项法律性很强的社会工作,必须要有完备的多  相似文献   

14.
高维 《人民调解》2008,(9):20-21
对辽宁省铁岭县白旗寨满族乡大河西村村民乔某来说,在45年的人生经历中,有两次重大转折使他刻骨铭心:一次是因违法犯罪进了监狱:一次则是在他出狱后的2008年7月,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从曾是服刑人员到刑释后成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巨大反差,让乔某本人都有种梦幻般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无庸讳言,刑满释放人员的重新犯罪问题,是影响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不可忽视的因素。尽管其中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提高罪犯的生存发展素质,增强其刑满释放后立足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仍然是防止其重新犯罪的关键。因此,如何从根本上提高罪犯刑释回归社会后的生存发展素质,积极破解刑释人员的重新犯罪问题,是监狱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狱立足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监狱开展职业指导是一项引导监狱工作重大变革的意义深远的工作,我国监狱开展职业指导应适当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刑人员职业指导之路。监狱开展服刑人员职业指导工作,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前提,职业设计和加强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是关键,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技术是桥梁,帮助实施是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理论研究和现实工作中,人们常常把部分刑释人员回归社会后不尽人意的表现,归咎于刑释人员自身,而忽略社会和监狱在这中间应当承担的责任。应当把刑释人员置于一个连续的、动态的、系统的环境和过程中,全面分析影响刑释人员社会亲和力的各种因素,得出科学的结论。要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全社会参与对刑释人员的保护,净化社会环境,消除环境对刑释人员的不利影响;接荐帮教、巩固改造成果;加强立法,为刑释人员顺利适应社会提供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一、讲究策略,大胆探索,努力提高获取案件线索的能力 (一)经常深入罪犯改造的"三大现场",通过谈话获取有价值的的信息和举报线索 深入罪犯劳动、生活、学习"三大现场",找服刑罪犯谈话是驻监检察的日常工作.谈话可分为两类:一是对服刑人员的谈话:二是对刑满释放人员刑释当日的谈话.对服刑人员的谈话,着重了解罪犯改造、生活、和家里人探监等情况.  相似文献   

19.
马力 《中国监狱学刊》2004,19(3):119-121
上海市监狱管理局为解除刑释人员由监禁走向自由、由大墙内走向社会的矛盾心理,尽快融入社会,由监狱化人格转为社会人,成立了回归指导中心,专门负责即将刑释人员刑释前的教育和心理调适工作。回归指导中心的突出特点就在于让这些人员提前预演社会人角色,并实行自管形式等开放式处遇制度,在教育内容上也突出了社会的需要。回归指导中心还把工作延伸到社会,帮助已刑释人员落实应有的社会待遇。回归指导中心作为行刑社会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和监狱改革的必然产物,其经验有很多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20.
法律冲突、强制帮教阻碍了刑释人员基本权利的自然回归。充分保障刑释人员的基本权利,应该进行法律清理.以保障刑释人员基本权利的回归为核心,确立非强制性的安置帮教法律原则,建立分类帮教和安置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