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律严明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如果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特点的话,纪律建设的强化无疑是一大亮点。习近平在强调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治本之策的基础上,阐明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以严明政治纪律为重点、健全党内法规体系和用好“四种形态”的行动逻辑。这一实践逻辑,蕴含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和正确的解决路径,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重要构成,也从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相似文献   

2.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对于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德国作为科技创新大国,科技创新能力在20世纪初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本文在辨析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内涵及其组成要素的基础上,梳理德国自1990年统一以来的科技创新治理举措,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及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分析,将德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演进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协调东西期、全面创新期和超前布局期,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该体系演进的整体逻辑,总结相关启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韩献栋 《当代亚太》2012,(4):78-99,158,159
本文依据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阐释了国际体系及其转型的涵义。所谓转型涉及到两个问题,即转型的主体和转型的起点与方向问题。国际体系包括本体构成要素和结构构成要素,而结构构成要素包括权力结构、制度结构和观念结构。本文依此框架考察了国际体系转型的历史脉络及其构成要素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东亚地区国际体系的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4.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同属于法的范畴,都是制度理性的产物。二者具有类同性,既相互保障,又相互制约,同时又在制定主体与实施主体、效力来源、适用的对象与领域、规范逻辑以及对公开性的要求方面存在着明显区别。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共同支撑,党内法规与国家法作为社会治理规则而在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作用时,难免会因其不同而产生冲突或不协调,而这种不协调显然会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及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带来负面影响。为此,需要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廉洁自律的意识显著增强,监督制约机制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违法违纪案件得到坚决查办。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成就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基本方针,必须全面推进廉政制度建设,必须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征信体系的支撑,而我国目前征信体系的缺失已经影响到了经济、金融运行的各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征信体系已经刻不容缓。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早已建立了完善的征信体系,这些国家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运作模式,无疑对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均势论实际上继承了兰克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形成的均势思想的两大根本前提,即大国倾向和欧洲中心倾向,而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现代均势论同时也继承了兰克思想中固有的国际政治视野的狭隘性,即忽视历史上那个同大陆均势体系同时并存的大洋霸权体系。在战后出版的均势论著中,对兰克均势思想的狭隘性做出重要修正的,是20世纪德国大历史学家路德维格.德约。德约对兰克均势思想进行修正的意义,就在于指出了均势逻辑得以运行的两项前提条件,一是均势逻辑的适用范围仅仅是大陆体系而不是大洋体系,二是历史上欧洲大陆均势体系的形成主要得益于那些占主导地位的海上强国对大陆局势的干预。德约提示的这两项限制条件对促进现实主义理论的深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美国优先"理念、中美贸易战以及高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反映了中美权力转移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权力转移压力下,中美战略信任问题愈发凸显,如何维系战略信任成为中美关系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文章从"不对称关系结构—国际体系"的互动视角构建了分析框架,并认为,强不对称和弱不对称两种双边关系结构与开放性和封闭性两种国际体系之间的组合塑造了国家的行为逻辑,为国家间战略信任的维系提供了四种难易程度不同的体系结构。在这一分析框架下,文章结合现实与历史,深入分析了中美维系战略信任的体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指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美不对称性的弱化与国际体系的开放性发展共同塑造了中美两国的行为逻辑,并成为维系两国战略信任的体系结构。由于中美不对称性的弱化具有客观性,因而中美维系战略信任的关键在于维持国际体系的开放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2020年是实现全面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执政党兑现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之年。脱贫攻坚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民生发展彰显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强劲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制度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支撑,需要构建精...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联邦主体公共权力组成一般原则法》,是为具体落实2020年修宪中提出的统一公共权力体系而出台的规范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联邦法律。本文以该联邦法为研究基础,对公共权力概念、法律出台的背景和内容进行分析,梳理统一公共权力体系下联邦中央、联邦主体和地方自治三者的权力关系,并对俄罗斯联邦制20年的改革逻辑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统一公共权力体系建立的最大变化,在于将不属于国家权力的地方自治机关纳入到公共权力体系,统一由联邦中央和联邦主体管辖。联邦中央自此完成了对联邦主体和地方自治两级机构的统一,使国家权力下沉至基层组织。从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关系来看,中央对地方的组织控制、程序控制和责任控制的力度继续加大,同时垂直权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归结而言,俄罗斯联邦制改革以及统一公共权力体系的建立,受安全和稳定逻辑、历史逻辑以及制度逻辑的影响。三者既是俄罗斯联邦制改革的动力来源,也是影响俄罗斯联邦制发展的最大变量。  相似文献   

11.
闫志开 《德国研究》2023,(2):124-143+148
欧盟对数据中介服务提供者制定了一套全面系统的规制体系,对我国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制度建设具有启示意义。本文以欧盟《数据治理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全面研究欧盟规制数据中介服务的模式,并从规制缘由、规制理念、规制内容、规制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释。我国可借鉴欧盟做法,在规制数据中介服务提供者时限缩规制对象范围,选取主体法律术语,明确权利义务内容,健全监管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2.
单极体系的影响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冷战后形成的单极体系已存在20年之久,但是学术界对这一特殊国际结构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考察了单极结构在体系层面的基本特征以及这种结构在单元层面造成的影响,尤其关注单极体系的稳定性以及这种结构下主要国家的行为倾向。从现实主义有关国际体系变迁的理论论述出发,本文认为美国主导的单极结构正处于弱化过程中,而无政府状态下大国竞争的压力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削弱这一结构的基本动力。由于中国是单极体系下成长最为迅速的国家,与美国之间构成崛起国与霸权国的关系,为了摆脱单极体系下的崛起困境,中国需要采用各种战略手段以规避不利冲击和反应,保障国家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3.
权力转移理论是解释大国冲突和战争的重要理论范式,但它没有说明国家希望从国际体系中获得什么(国家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因此,该理论在逻辑推导和经验事实上存在矛盾。在现代国际体系的作用下,产生了三种不同模式的国家。国家模武的不同决定了国家目标和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与冲突,这是导致权力转移与战争存在紧密联系的根本原因。国家模式、国际结构和互动决定了战争爆发与否。文章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其国家模式的变化,且从目前的国际结构和中美互动来看,由中国的权力转移引发中美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中美需要注意国际体系发生病变、国际结构变迁、战略互疑、意识形态和第三方等诸多因素对双边关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学习和创新是东亚奇迹的基础,而快速学习和技术创新则源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创新体系建设。这种创新体系主要是由企业能力建设、创新网络的制度建设和强有力的政府作用等要素构成的。与东亚创新体系的成功建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新体系的建设在拉丁美洲的历史上从未受到过重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使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陷入了瘫痪。东亚和拉美创新体系的比较研究,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四点启示:积极获取外国技术但限制外国直接投资;产业发展战略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振兴民族经济的责任感和政策实施的方式很重要;反对新自由主义并加强国家干预。  相似文献   

15.
唐慧  谢莉花 《德国研究》2021,36(2):54-71
近几十年来,教育体系融通性成为德国教育政策热点词,这既是教育政策改革的既定目标,也是对未来教育体系发展的美好愿景.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共同促发了教育体系中融通机制的构建.在德国,教育体系中融通机制的构建是一个在教育政策支撑下 目标动态发展、内涵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资格框架等能力量度工具,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术教育之间统一的能力认可与换算逻辑.其在实践探索中已有重大突破:一方面提供稳定且明确的普通/学术教育路径和职业(教育)路径;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多种可能性的融合路径,既有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双向开放和过渡的传递型模式,又有同步融合职业教育与大学准入资格、学术教育的混合型模式,还有跨教育领域创新性教育一体化安排的聚合型模式.教育体系中的融通机制在不同教育类型、层次之间提供灵活的、多样的教育路径,塑造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术教育多层次互动关系,满足个人与社会对教育与职业的期望,促进德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全面形成.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对外结盟的目标是构建并维系国际体系的均势,在这一前提下,实施渐进式的局部扩张,逐步拓展势力范围,扩大与其他大国之间的缓冲带,以维护国家生存与安全。俄罗斯对外结盟目标的影响因素,包括国际体系的权力结构、地缘环境与意识形态。在俄罗斯对外结盟目标形成过程中,对权力结构的计算居于主导地位,其他因素居于次要地位。巨大纵深、侧翼位置、领土流变构成俄罗斯地缘环境的主要特征。地缘特征有利于俄罗斯实施制衡联盟政策和局部扩张政策。俄罗斯对外结盟目标形成以权力政治逻辑为依归,意识形态因素基本上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7.
日本福岛核危机对于中国能源安全体系的完善具有诸多启示,特别是中国的能源安全体系内面临突发事件日渐增多等现实问题,而剖析这些突发事件的形成机理的前提就在于正确、全面地认识中国能源安全体系的复杂性,要本着自组织、协同化、开放性、精益化、多元化等基本原则逐步完善中国能源安全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在中韩两国经济发展中都有重要的影响,两国都对中小企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韩国的支持政策出台早,体系比较健全,中国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支持体系,相关法律支持有待加强。韩国中小企业面临非正规雇佣问题难解决、企业发展依赖国外劳动力、劳动保障不健全、延迟退休政策导致创新动力下降、工会组织作用较弱、进军海外市场步伐较慢等问题,中国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税收负担重、用工难用工贵、创业环境不佳、创新动力不足、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合作支撑不足等问题。借鉴韩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规范非正规就业、改善企业创业生存环境、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推动工会组织建设、完善保障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已成为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漫长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暹罗与周边地区存在三种典型的地区秩序,分别是朝贡体系、曼陀罗体系和殖民体系.三种体系以曼陀罗体系为中心,相互作用,具有阶段性特征.在19世纪前期,曼谷王朝为了重建曼陀罗体系,加入并充分利用朝贡体系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来增强自己的实力,并谨慎地抵制西方将自身纳入殖民体系的企图.从五六十年代起,由于获利减少以及殖民体系的渗透,朝贡体系最早被挤出暹罗的历史舞台.随后殖民体系与曼陀罗体系发生激烈碰撞,殖民体系不断损害暹罗的主导国地位和蚕食其朝贡国,最终瓦解了曼陀罗体系.曼陀罗体系与殖民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朝贡国领土的争夺,也为现代泰国疆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构建党内规范性文件的公开制度,有利于增强党内规范性文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助于贯彻民主和监督思想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体现了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制度价值,彰显了依法执政下推进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全面领导水平的战略价值。党内规范性文件的公开应坚持以公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