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品化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红 《知识产权》2003,13(5):26-29
商品化权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权利,英美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才有判例涉及这一问题。我国没有规定独立的商品化权,对此问题的探索刚刚起步。本文以典型案例审判中的困惑为起点,探究国外对商品化权的规定及其法律保护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以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特别法保护商品化权的缺憾,结合商品化权的本质,论述了我国设立独立的商品化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著作权法在保护虚构角色形象方面的局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保护虚构角色形象的实践中,著作权法发挥着主要作用。但虚构角色形象是介于思想与表达之间的作品构成元素,其可版权性是不确定的,加之商品经济环境中,虚构角色形象的利用方式与传统的作品利用方式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著作权法在保护虚构角色形象方面的局限日益凸显。要想实现对虚构角色形象的充分保护,可以发挥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既有法律制度的作用,同时,对于那些既有法律制度均难以调整的角色商业利用行为,应考虑创设商品化权制度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3.
商品化权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毛”形象纠纷案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张乐乎之子张融融虽胜犹憾,认为赔偿“太少了一点”,江苏三毛集团又称自己是“国内首例《著作权法》与《商标法})冲突的牺牲者”,法院则以著作权与商标权冲突为此案定性①。笔者认为此案表面上为权利冲突问题,实质上为商品化权保护问题,现就其有关原理作一简单阐述。一、商品化权的概念与特征商品化权(MerchandsingRight)是无形财产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权利形态,对这一权利的探讨至今没有一个定型的概念和结论。在对英美国家的案例分析研究中.国内大陆学者的翻译也不尽相同,有人将…  相似文献   

4.
论作品标题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耕 《时代法学》2004,2(2):77-81
作品标题的纠纷不断发生 ,有关法律规定却是空白。作品标题的版权性虽然争议较大 ,但从有关国际公约和大陆法系国家著作权法的规定看 ,并不排斥著作权法保护作品标题。保护作品标题的最佳法律模式是应根据作品标题是否具有独创性、知名度或显著特征的不同情况 ,决定是否对其分别给予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或商标法保护。  相似文献   

5.
在著作权与商标权之间,存在着一个边缘领域,即作品商品化权。本文对作品商品化权和著作权、商标权、知识产权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现行的著作权模式、商标权模式对作品商品化权法律保护的不足,认为作品商品化权是知识产权项下独立于著作权和商标权的一种新型权利。  相似文献   

6.
法律全球化的今天,地域性仍然是各国商标立法和司法的根本原则。使用地域性问题是商标法中的难点问题。对注册维持使用,因其系商标注册赋权的反面表达,原则上必须在注册保护国的境内完成。对在先使用而言,则应区分积极和消极的在先使用,前者因其同样具有一定赋权性质,基于一国知识产权收益最大化的考量,这种使用也必须在本国境内完成;而后者更多体现对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护,应平等地开放给境内外所有符合条件的在先使用者。侵权使用更多强调的是对境内相关公众混淆误认行为的遏制,为境内的商标权人创造商誉的劳动努力提供激励。在标准的定牌加工情形下,当贴牌加工产品全部销往境外时,不会引致商标法激励功能制度性失灵,所以不将其作为侵权来对待不至影响我国商标法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角色商品化权进行单独立法保护,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保护的充分与否,并不在于是否单独立法。现有法律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存在的缺陷不能成为单独立法的充足理由。本文认为当前的综合保护模式是有利于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的适当保护的,因而现阶段应通过对现有法律的完善来实现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的充分保护,维护相关权利人的利益,促进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祝建军 《知识产权》2008,18(2):45-49
角色商品化是指行为人将卡通角色、文学作品角色或臆想角色投入商业性使用的行为.形象经济是角色商品化产生的根源.著作权法对角色商品化提供的版权保护,源于角色的可版权性.著作权法对角色商品化的保护具有不足之处,角色权利人应利用现有的各项制度充分保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对著作权法中权利穷竭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穷竭是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权利人权利限制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制度在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中都有相应的体现,在专利法中有专利权穷竭,在商标法中有商标权穷竭,在著作权法中则有版权穷竭。其中,版权穷竭是最为复杂的一种。本文将重点研究著作权法中的权利穷竭制度。一、权利穷竭制度的含义纵观国际社会,著作权法上的权利穷竭制度已为许多国家所承认、接受并对其含义给予了相应界定。例如,英国的《安娜法令》开创了版权穷竭制度的先河,规定著作权所有人在印刷、出版和出售方面享有有限的权利(即著作权所有人对作品的…  相似文献   

10.
商品化权是知识产权法学界在近几年新兴的一个研究领域,与之相关的案例在我国也陆续出现,如美国沃尔特·迪斯尼公司状告北京出版社及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侵权案,“三毛”形象纠纷案等。虽然法院最终均以被告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为由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但由此引发的法学界探讨却远未停止。何谓商品化权?著作权法是否为保护商品化权的最适宜的法律等理论问题,依然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所谓商标共有,是指数个主体对同一商标共同享有的商标权。我国商标法第5条规定:“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共同向商标局申请注册同一商标,共同享有和行使该商标专用权。”这是指基于共同申请而形成的商标共有。虽然知识产权的共有在我国法律中早就存在,如我国著作权法就有合作作品的规定,但商标共有却是第一次被规定在商标法中。  相似文献   

12.
伪书不同于盗版书,从表面上看这些书都是合法的,一般读者购买时并不会产生怀疑,但其产生的后果无论是对读者还是作家以及社会都很严重。伪书泛滥是利欲使然。在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法范围内,尚无法对伪书进行追究。本文认为,侵权人借助作家姓名及其作品的知名度炮制伪书,其实质是侵犯了作家姓名及其作品的商品化权。因此,要遏止伪书泛滥成灾,更好地保护作家的权利,需要建立商品化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著作权法的基本目标是促进社会文化发展,赋予作者著作权是一种制度工具,其条件是被激励创作的作品需有助于实现著作权法的基本目标。作品是著作权法的基石,其前提是由自然人作者创作,其特征包括多样性、价值性和稀缺性;它们与作品的可版权性密切相关,决定了著作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无论是从著作权法基本目标出发,还是藉由作品的前提与特征考察,人工智能作品都不能满足著作权法对于作品的要求,从而难以成为著作权客体。对人工智能作品可通过网络登记加开放许可等措施予以管理,其对于著作权制度的挑战可以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4.
关于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立法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规模商标注册规避恶意抢注,在商标法的框架内保护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知识产权的做法,在法律逻辑上存在着主体错位、赋权欠缺、保护不周和保护不能四大困境。从引进商品化权入手,制订专门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法,是改进我国旅游目的地品牌标识知识产权保护的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孔祥俊 《法学》2018,(3):161-176
"乔丹商标案"再审判决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姓名权可以成为商标法中的在先权利,但却是以保护姓名权为名,行保护姓名的商品化权益之实。此种名实不副的状况必然导致一系列法律适用问题,需要根据现有立法格局和客观实际,进一步厘清商标法上的在先权利、民法上的姓名权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商品化权益的相互关系。姓名权与姓名的商品化权益虽均以姓名为客体,但在性质上属于不同的民事权益,有着不同的保护路径和条件,现行法律也将其纳入不同的保护序列,故应将其区别对待并使其各得其所,将姓名的商品化权益作为一种独立的民事利益。姓名在商标上的使用构成功能与目的的转换性使用,即由人格到商业标志的转换,应将由此产生的在先法益定性为商业标志性的商品化权益,而不适宜将其归入姓名权。姓名的商品化权益既要遵循财产权保护的法律逻辑,又要注重政策考量。商品化权益保护与各国经济、社会、文化和法律传统息息相关,我国的商品化权益保护不能简单借鉴国外相关经验以及仅从概念出发,而是须符合国情、立法状况和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6.
国家对动漫产业给予大力政策与资金扶持,促进动漫创意产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拥有广阔的动漫市场与动漫衍生品市场,但是往往会被美、日等动漫大国分掉一大块市场蛋糕。而我国著作权法未对动漫角色以及动漫角色商品化权作出相关规定,这明显不利于维护动漫角色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与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因此文章将对动漫角色与动漫角色商品化权进行相关界定以及对动漫角色商品化权的著作权法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探析商品化权的定义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法学界就对商品化权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定论。本文从奥特曼案引出这个问题,进而对商品化权的定义进行分析,指出商品化权是指将能够创造商业信誉的人物或动物的姓名或名称、角色、形象、名誉,著名作品的名称、片断,广为人知的标志或它们的结合进行商业性使用的权利。另外,探讨了商品化权的性质,阐明商品化权是一种不同于知识产权的无形财产权。  相似文献   

18.
冯晓青 《法律科学》2006,24(6):41-49
激励理论是认识著作权法精神的一个重要哲学层面。激励理论可以从经济学层面加以理解。著作权法使用市场的经济酬报来激励新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即著作权法通过赋予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对被创作出来的作品的专有权,为作者提供市场经济上的回报,这将激励他们创作新的作品。激励理论也可以从社会福利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的视野认识。  相似文献   

19.
商品化是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目前法律对其规定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发生纠纷时只能通过援引已有的知识产权和传统民法对其进行保护,但这种保护方式往往捉襟见肘。本文将从商品化权的提出谈起,类比传统知识产权对商品化权进行界定;从现有对商品化权保护的模式中总结不足,借鉴民法原理和知识产权理论对今后商品化权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潘珍珍 《法制与社会》2013,(15):252-254
影视作品由于其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创作主体的多样性和制作程序的复杂性,各类侵权现象层出不穷影视作品的角色商品化权,名称权受侵犯,针对此类侵权现象,结合具体案例,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参考法学专家的建议,借鉴国外判例,进行分析研究,提供解决思路和具体的解决方法,妥善解决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