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沉思的花絮     
人是一个拖着躯壳的小小灵魂。即使能活上三千年,甚至三万年,你也应该记住:人所失去的,只是他此刻拥有的生活;人所拥有的,也只是他此刻正在失去的生活。因此,生命的长短没有什么不同。此刻对于所有人都是一样的,那正在逝去的也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失去的不过是单纯的片刻;一个人不可能既失去过去,又失去未来——还没有经历  相似文献   

2.
<正>都说他傻,牛一样,不知疲倦地卖力干活。别人磨磨蹭蹭好长时间都完不成的工作,他加班加点很快就能搞定。遗憾的是,他是一个实习生,从另一角度说,就是公司里并不受重视的那一种人。尽管如此,他却依然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有人忍不住劝他:"傻孩子,你不用干那么多活儿。公司领导也看不到。"他摇头,脸上露出憨憨的笑,却并不反驳。慢慢地,大家也习惯了,都叫他"傻孩子",他总是笑着点头回应。"他竟然把这个称呼当作大家的好意,真够傻的。"不少人私下里议论。  相似文献   

3.
品格的力量     
"一个国家的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的大小,而取决于他的人民的品格",英国学者塞缪尔·斯迈尔斯此言精辟地道出了品格的重要性。一个人,有个人的品格;一个民族,有民族的品格;一个政党,有政党的品格。品格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一个政党的精神内涵。高尚的品格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是民族和国家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所在,是政党生死存亡的道义力量。一个人缺少良  相似文献   

4.
<正>有些人很富有,但是他并不快乐,可有的人虽然很贫穷,但是他很开心。也就是说快乐与幸福其实并不一定和拥有物质财富的数量成正比。人生一世,会遇到好多烦恼的事、忧愁的事、痛苦的事,这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曾经在无意中读过一本叫做《秘密》的书籍。这本书告诉你:在你手上的,是一个伟大的  相似文献   

5.
书桌并不仅仅只是一张桌子 ,更多的时候 ,它是夜静无人时的一声质问和提醒 :做为一个读书人 ,在这样一个时代 ,你该怎样坚守自我 ,护卫心灵?窗外的夜渐渐变得喧嚣和迷离的时候 ,你房里的灯也无声地亮了 ,照耀着那张蹲坐在岁月深处的暗红的书桌。仿佛一片沉睡的热血 ,一种无言的召唤 ,让你不由自主地走近它 ,用目光抚摸它日渐黯淡的木纹 ,并最终在它长久的注视下让灵魂皈依于素朴和宁静。你静静无言看着我已是很久的期待我不知是否这就是你满心涟漪的爱……这已是很久以前的一首老歌了 ,听过它的人都纷纷老去 ,记得它的人已经不多 ,但多少年…  相似文献   

6.
真实地活着     
人得学会真实地活着,不要总掂起脚去够你够不着的东西,那样自然会感觉痛苦和伤悲。就好像一个孩子总看到别人手上的东西很有意思,殊不知,别的孩子也正被你手上的东西吸引着。其实,很多美好的东西就在你的身边,只是你漠视或者勿略了他的存在。一个人,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的原因并不在于没人给予,而是自身对幸福和  相似文献   

7.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提拔他,因为官途是天堂;如果你痛恨一个人,也提拔他,因为官途是地狱。这两句话听起来很荒唐,但痛恨谁就提拔谁的事情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  相似文献   

8.
正在一个人那里,他说得对的,你听了;他说得不对的,你从了。那么这个人,就可能对你为所欲为。因为,你没有底线,他就没有原则。强权是这么产生的,蛮横也是这么产生的。这个世间一切的居高临下,一切的欺辱,都是这么产生的。没有适当的愤怒,就会丧失对方对你的敬重;没有坚守的立场,对方就会在你的摇摆里觉得有机可乘。每个人都会在对方那里呈现两个你,一个是表面上的你,一个是骨子里的你。坏人,就是从骨子里的你那里,看到了软弱。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很想交朋友,但是,我没有几个好朋友,我觉得我这个人并不孤癖,为人也很精明,工作很努力,可是大家和我并不亲近。你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取得同志对自己的信任呢? 长春 李玉山 李玉山同志: 交朋友和选干部不一样,选干是选优,而朋友谁都能交,不是有句话说,秦桧还有几个好朋友嘛!交朋友有交朋友的标准。朋友之间除了有共同的理想,谈得来,还有些特殊的因素。我讲个故事给你听,也许对你有帮助。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学历并不高,水平也一般,但是,他和我省一位大家公认的最有学问的老同志建立了很深的友  相似文献   

10.
蒋骁飞 《廉政瞭望》2013,(10):74-74
一位心理学家发明了一种自测“人缘”好坏的便捷方法。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大学生,在你的寝室里还住着另外三个同学,在这个小环境中,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受欢迎程度如何,你不必委托第三者搞问卷调查,只要问问自己——三个同学中,我喜欢(或者讨厌)几个人?如果你喜欢的人越多,表明你的受欢迎程度越高,你的人缘就越好;反过来,你讨厌的人越多,你的入缘就越差。也许有人不理解,明明是要调查自己的受欢迎程度,现在却问我究竟喜欢或讨厌多少人,这不是南辕北辙吗?心理学家却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在交际中,人的情感是可以相互作用的:当你真心喜欢一个人,即使你不对他说出来,也没有为他做过什么特别的事,但时间久了,对方就能感觉到,就会以同样的情感回报你;如果你心中很讨厌一个人,哪怕你将这种情感隐匿得很深,从未给对方什么脸色,最终也会被他感知、回击。  相似文献   

11.
青蛙斥鼠     
青蛙正在捉虫,田鼠鬼鬼祟祟地来了。「大青,」他说:「人们吃你,你还给他们捉虫!」「那是少数人。」「一个人,也是人,给他们泡了!」青蛙一听,气得眼珠都鼓出来了,说:「尖嘴贼、你错了。我劳动,不为某一个人;我  相似文献   

12.
有位作家,一九五七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丢掉了党籍。那时的心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痛苦得“神思恍惚”。但他并不因而丢掉爱党的灵魂,他说:“我的灵魂,还留在党内,我要做一个名亡实存的共产党员。”他履行了这一誓言,在默默劳动之余,在四面透风的小屋里,写出了三部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粉碎“四人帮”之后,他恢复了党籍,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还有一种党员,虽然身在党内,灵魂却早  相似文献   

13.
周正龙出来了,他虽有话想说,却欲说还休,扔下的那句"总要讨个说法"看来不过是想过过嘴瘾,有人说,他曾经的谎言早已撕碎了公众的最后一份期待。谎言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利用你的信任来骗你的人。张杰也撒谎了,"罪状"是利用歌迷  相似文献   

14.
舍与得,需要大智慧才能悟到真谛。人世间的东西,并没有固定的主人,也没有永远的主人。事物在取舍之间,自有它的定数。是你的,终归是你的,怎么也跑不了;不是你的,巧取豪夺也没用。有这样一个典故:一个贪财的人背一麻袋金子过河。遇恶浪翻船,船夫劝他丢掉金子,可他舍不得,却最终舍掉性命。身陷绝境,除自身之外,一样也留不得。想必,这财主一定是守财奴式的土财主,他不懂舍得之道。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不相信灵魂的存在,只专注自己的肉身,然而我相信。我不仅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同时相信书也是有的。 读完《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的第一篇文章《当全世界遗忘你》,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措辞凝练,结构跳跃。  相似文献   

16.
“教学生学会做人”,是让学生首先懂得如何对人、对己、对公、对私,进而懂得如何对待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做人”,就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四有”新人。班主任工作的落脚点就应该教学生学会做人。 以师品影响学生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塑造人的灵魂的特殊职业,教师的人品对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影响极其深远。教师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是师品的重要表现。教师在工作中认真执著、关爱学生,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我任班主任时,有位学生由于英语成绩差,加之家里无力供他读书,打算辍学回家,挣了钱后再来读书。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了他那渴求知识但又无可奈何的神情,便对他说:“你目前回家凭什么挣钱?当前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靠的是知识致富,你一个  相似文献   

17.
语丝     
小宗 《党建文汇》2008,(11):52-52
你可以用一分钟迷恋上一个人,用一天喜欢上一个人,用一年去爱一个人,但忘掉一个人却需要一生。每当有人夸你年轻的时候,你大致可以确信他发现你又老了。  相似文献   

18.
“左”的问题为什么难于解决?我头脑里有这么一个问号,许多人头脑里也有这么一个问号。对于改革,有“左”的思想干扰、阻挠;对于贯彻执行党妁路线,方针、政策,也有“左”的思想干扰,阻挠。你要对外开放吗,他说这是对资本主义开了大门;你要对内搞活经济,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吗,他说这会引起两极分化;你要打破铁饭碗、不吃大锅饭吗,他说  相似文献   

19.
正著名心理学家李恕信在《潇洒的母亲》一书里写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小女孩看到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玫瑰花,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微笑着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生命旅途中,有美丽的风景,也有崎岖的山路和泥泞;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懊悔和遗憾。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中一帆风顺,谁都会苦恼忧伤,谁都会常常  相似文献   

20.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的诗又唱活了一个灵魂. 是的,他已经走了,永远. 可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用记忆和景仰为他编织不逝的花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