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进煮饭法”全称“粮食食用增量法”,简称“增量法”,是中国“大跃进”时期出现的一种奇特事物。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全国陷入空前的大饥荒。城市居民每月粮食定量只有24斤。  相似文献   

2.
李讷:自报定量21斤 “低标准、瓜带菜”,中共中央紧急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带头,国家干部带头,首先是领袖们带头。中南海里,机关干部们开始重新定量,先由个人报数,再由群众公议评定。身高体阔的毛泽东,自报粮食定量每月26斤。刘少奇报得最低,只有18斤。周恩来报了24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当年在延安的一句号召,再度被刷写到了墙上/身高体阔的毛泽东,自报的粮食定量是每月26斤/定量压缩了,可饥饿感和营养不良的现象,不可避免地膨胀了/孩子们都跟着吃大灶的叔叔、阿姨们,"享受"到了特殊时期的新鲜食品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要王任重帮助 湖南解决问题 1961年,是中国3年自然灾害 中最困难的一年。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给 国民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湖南省 的国民经济形势也十分严竣。工农 业总产值跌到只有54.85亿元,比 1960年下降35.6%。其中农业产值 只相当于1955年的水平,粮食总产 160亿斤,比1951年还少60亿斤,连 续2年饥荒,全部积蓄消耗一空,人 民群众生活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5.
从连续5年下滑,到连续8年增产;从2003年的8614亿斤,到2011年的11424亿斤;从低谷时期的产不足需,到13亿人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超国际公认安全线……8年来,中国的粮食生产屡创佳绩,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化、全球粮食市场急剧波动、世界部分地区动荡加剧的情况下,我国粮食生产不仅打破了"两丰一欠"的传统周期波动,更是先后收复了10000亿斤"失地",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  相似文献   

6.
<正>1960年2月,正当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从九江市高中(现九江一中)退学回到了永修农村的老家。说起退学的原因,就是一个字:饿。当时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在过"粮食关"。我在学校的定量每天只有7两大米,加上顿顿萝卜青菜、十天半月见不到一点油腥,肚子一天到晚饿得咕咕叫。偌大的九江市,街面  相似文献   

7.
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负责‘米袋子’就是负责本省的粮食供给",深刻阐明了增加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上几个台阶,并在80年代中期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94年,尽管我国农业遭受了特大自然灾害,农业生产仍然获得了大丰收。粮食总产达"8892亿斤"。但是绝不能因此就认为我国的粮食间题已经过关了。国际公认的标准是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才算过关,而且只将谷物类算作粮食。我国连大豆、薯类都加在一起尚不足400公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占有650公斤的水平。粮食生产形势是严峻的。首先是进入90年代以来。粮食生产一直呈低速增长趋势,年递增率只有0.4%;第二,我国"南方十四省、市、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直线下降,1989年占58.3%,1990年到1992年降为55%左右,1993年又跌到52.7%。短短四年下跌五个百分点以上"②;第三,粮食消费量迅速增加,一方面"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600万"③,对粮食需求产生了相当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工业用  相似文献   

8.
1960年《人民日报》的国庆社论说,1960年是建国以来遭受自然灾害最大的一年。在四川,成都五中的学生周孜仁自愿将粮食定量由原来的每月32斤减为19斤。1960年11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成立了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为组长的中央瓜菜代领导小组,并正式提出以来遭受自然灾害最大的一年。  相似文献   

9.
正1959年至1961年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应对粮食危机,除降低城乡人民口粮标准外,还大搞瓜菜代(代即代食品)外,发明了种类繁多的"粮食增量法",召开"吃饭大会"。这些都成为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大搞"代食品"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日益严重,粮食产量大幅度下跌。1958年全国粮食产量为  相似文献   

10.
王东溟  郭海鹰 《党建》2010,(4):59-60
第三封信——调查信 谭启龙派秘书方兴去调查 (上接第2期)关于曹树立同志的父母病死问题,我从广饶县委、城关公社、三村生产队和公社医院等方面作了调查,他父亲和母亲从去年冬季开始患水肿病,当时,他们都在生产大队办的营养食堂吃饭,除半斤口粮外,每天补助二两大豆。但只吃了一个多月,因粮食紧张,食堂停办,对病人再也没有补助了。  相似文献   

11.
正周有光,原名周耀平,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经济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北京朝内大街上车水马龙,朝内南小街一胡同内,周有光在自己的"小楼",闲适地享受着宁静。每天起床后,看看报纸,看看书,每天喝茶也不可少。来客人了,就在他的书房招待。书看完了,杂感还是有的。百岁高龄的他仍每月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刊物上。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6,(1)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相比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当下的薄弱一环。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创新的步伐。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52亿斤,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增量占全国增产总量的近5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2015年,我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十二五"时期,我省便重点提出要坚持走具有龙江特色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黄俊毅 《求是》2012,(20):64
最近几年,国际粮价持续上涨,中国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了吃饭问题,实现了粮价基本平稳,对稳定世界粮食市场做出了贡献。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连年增产是后盾。我国粮食从2004年以来,连续8年增产,年均增产350亿斤。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首次迈上1.1万亿斤新台阶;首次连续5年稳产1万亿斤以上;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0斤;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连年增产,保障了粮食供求平衡。二是国家储备是利器。目前,我国粮食库  相似文献   

14.
郭健 《实践》2013,(3):26-28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农牧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全面实现并超额完成了农牧业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粮食生产实现"九连丰":全年粮食总产达到505.7亿斤,首次突破500亿斤大关;粮食单产首次突破600斤,人均粮食占有量首次突破2000斤,粮食总产首次进入全国十  相似文献   

15.
正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是东胡族的后裔。辽朝时期,蒙古被称作"盟古""萌骨子",也称为"阻卜"。蒙古部有许多部落,其中较大的部落主要有三个,即合答斤部、散只兀部、孛儿只斤部。孛儿只斤部是成吉思汗祖先家系的部落,后来又分出乞颜部和泰赤乌部两大部。这一时期,蒙古与辽朝保持着朝贡关系,他们的社会和游牧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了金朝时  相似文献   

16.
一个月内,书记出席了12个会议,陪了8批省以上或者其他地市的调研、考察团,外出招商引资3次,7天;市长则参加了13个会议,陪同了11批领导,会见17批客人……6月,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因称每天"批10到15斤文件",引发舆论强烈关注。10到15斤文件,到底有多少?一张普通A4纸重约4.366克,15斤纸为1700余张。以每个文件5到10页计算,也就是说,陈建华每天至少要翻阅114到340个左右的文件。按照正规公文格式,每页字数在500字左右,那他每天可能要浏览57万到80万左右的字,也即,大概2天到3天就通读了一遍5卷本的《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17.
戴贵洲 《学习月刊》2013,(14):30-31
一、发展基础:湖北农业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1、农业大省基础进一步巩固。粮食生产实现了"九年增",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产量稳居全国前列。2012年年全省粮食总产488.36亿斤,比上年增加10.66亿斤。油菜、淡水产品总产连续17年保持全国第一位。水稻、生猪、柑橘、茶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生猪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数量全国第一。2、农业效益大幅提升。板块基地的覆盖率达到了45%,猪、禽、奶牛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18.
粮食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粮食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形势不容乐观1、粮食生产停滞不前。自80年代中期以来,粮食增产十分缓慢。到1994年时,全国粮食总产8960亿斤,比1984年增加810亿斤,平均每年仅增长0.9%,大大低于80年代前半期的增长速度。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几年停滞不前。纵观近5年的情况,粮食平均减产64亿斤。五大类粮食作物(玉米、小麦、薯类、大豆和稻谷)都比上年减产,稻谷生产已经下滑到1984年前的生产水平,比最高年份减产近400亿斤。尤  相似文献   

19.
周富兰 :我的丈夫我和万立春结婚时 ,他家里贫寒 ,当时是石板房 ,屋里没有粮食 ,捞一把吃一把 ,结婚也就很简单。他在小双、朱良、西营、仓上工作 ,每回都是他过生日我才去 ,给他做几个菜。其他干部不知道 ,他也不告诉人家 ,怕人家花钱送礼。我跟他结婚半辈子 ,他把屋里的活都甩给我了。他说 :“家里的事 ,你担八十斤 ,我担二十斤。”他工作好 ,晚上回家也写文章 ,一写就是半夜 ,白天又下村跑。他在西营区林特站当站长时 ,到朱良乡搞技术培训 ,讲了满满一个星期 ,每天都讲到晚上。人家奖励他1000元 ,他不要 ,给了乡上。他在朱良乡当党…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16,(2)
正1963年3月,胡耀邦来到湘潭县楠竹山公社办点。一到目的地,他就要求公社书记何太国画一张公社简略地图,指出全公社社员生活最穷最苦的地方。胡耀邦要去这些地方实地察看、访贫问苦。胡耀邦最先访问了安仁大队禾嘴冲生产队的一户李姓社员。当这位社员介绍说,每个劳动日只有7分钱,亩产粮食不足400斤,全队无住房、无农具、无饭吃、无棉衣的"四无"户有10多户时,胡耀邦说:"你们队困难不少。解决的办法,只有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