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近日看到一则笔谈:有个知县要到庙里游览,提前通知了庙里住持和尚。和尚忙了几天,洒扫庭除,并且张罗了一桌酒席招待。知县觉得挺惬意,本又是个风雅之人,便随口吟诵了两句古诗:“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和尚听了,只是苦笑。知县看了很奇怪:“你为啥发笑?难道下官念错  相似文献   

2.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吕坤的人,进士及第,从知县做到刑部侍郎。按说官也不小了,但他总觉得在朝廷中不得志,于是称病辞官,闭门著书。他最有名的著作就是《呻吟语》,洋洋大观,今日读之仍通篇哲理,让人钦佩其思想通达。例如,他说:“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  相似文献   

3.
学会吃“百家宴”张述华电视剧《郑板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有一年,郑板桥任知县的县里发生灾荒,知府大人要来体察民情。为此,郑知县特意准备了一桌“百家宴”。当几位百姓把饭菜端上桌来,知府及其随僚们一个个都傻了眼。原以为这百家宴是百里挑一的佳肴荟萃,不料此...  相似文献   

4.
三 五峰山自然环境之幽美,就象一幅画印在李大钊脑海中。他经常回味着游山的乐趣。他想如有机会一定要再去游览。因为他现在以《晨钟报》为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又是章士钊创办的《甲寅》日刊的主要撰稿人。所以一直很忙碌,无法脱身。他自己喜欢游山,也主张都市少年都要游山,他认为都市少年与大自然相接触,对于成长大有益处,就写了《都会少年与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18):88-90
弥勒和韦陀 去过庙里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看到的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相似文献   

6.
呼唤“教化”──从《百字敕》到《官箴碑》董治顺《百字敕》是唐太宗当年视察南方防务时写的,以诏书形式发至各州府县级官员严格执行。现今保存在西安碑林的《官箴碑》,是清道光初年长安知县张聪贤受陕西延绥道颜伯焘之托所制。为便于阅读、对照,现分别抄录于后。好在...  相似文献   

7.
感恩的心     
艾迪 《党课》2009,(3):104-105
有个故事,是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把心里最想说的话用两个字表达出来。第一年的年底,住持问新和尚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相似文献   

8.
郭庆晨 《党课》2012,(17):80-81
借生日敛财,几乎是旧时官场的一大通病。官员以过生日为名目,公然向下属及同僚索要和收取礼金,乘机发财。于是便出现了鲁迅先生在杂文《这个与那个》中所转述的,当属员们为属鼠的某知县送去集资铸造的金老鼠之后,  相似文献   

9.
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以下简称《于成龙》),以电视剧的独特艺术形式,详 尽而艺术地展现了清代“第一廉吏”、山西籍清官于成龙由广西罗城知县到两江总督20多年 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政绩卓越的风雨从政生涯。由梁枫等人编剧的《于成龙》是一部历史剧,它较好地处理了历史剧创作中历史真实与艺 术真实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历史剧从本质上属于艺术范畴,是一种“戴着脚镣在舞台上跳 舞”的特殊艺术创造。为了塑造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展开戏剧性的历史故事叙述,以 使逝去的人物和故事鲜活生动起来,历史剧允许进行典型化塑…  相似文献   

10.
《学习导报》2012,(23):45-45
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为官清廉无私,崇尚节约,甘于淡泊。他在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成鸭,乃割下一半作为儿子回老家时路上的莱肴,因此得名“半鸭知县”。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12,(12):61-62
程曼祺在9月16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放在传统中国很完满,但用到现代却少了一环:那便是“家”与“国”之间的“社会”。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社会最简单的对应是我们生活的“社区”。笔者今年夏天在旧金山体会了一回美国人的“爱社区”。在旧金山电报山游览时,当地一个非营利导游组织“城市导游”为我们提供了免费服务。在游览过程中,导游本身成为最亮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从《墨竹图》说起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乾隆进士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知县时,画了幅《墨竹图》,旁边配上诗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康乾盛世的郑板桥,身在官场腐败的污浊之中,尚能以竹为洁,关心百姓疾苦,他尽管因荒年请赈而  相似文献   

13.
为官须读书     
一凡 《党课》2012,(18):98-99
清代诗人、《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在江宁任知县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个案子:有一天.一名许婚城中李秀才家的女子,被一阵飓风刮到离城90里处,好心的村民发现后将她送回家。李秀才不相信风能刮人90里,遂怀疑此女是与人私奔,便告到县衙,  相似文献   

14.
在打击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反腐败斗争中,决不可忽视行贿者。因为行贿与受贿是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行贿同样是一种犯罪行为,而且是受贿犯罪的催化剂。当前行贿受贿之风不能完全刹住,原因之一,恐怕是对行贿者查处不力有关。明朝海瑞,在去淳安任知县时,一上任就发布过《禁馈送告示》。开头就明文规定:“接受所部内馈送土宜礼物,受者笞四十,与者减一等。”这就是说在查处行贿与受贿问题上,受贿者从重,行贿者可以从轻。但绝不是对行贿者不查不究。《告示》中并指出:“今后凡有送薪送菜入县门者,以财嘱论罪。”《告示》中还言简…  相似文献   

15.
修剪欲望     
曾赛军 《学习导报》2011,(24):13-14
城郊有一座寺院,因为地处偏远,香火一直非常冷清。原来的住持圆寂后,清净法师来到寺院做新住持。初来乍到,他绕着寺院四周巡视,发现寺院周围的山坡上到处长着灌木。那些灌木呈原生态生长,树形恣肆而张扬,  相似文献   

16.
据清朝翟颢《通俗篇·货财》记载:靖江县(原名马驼沙)郭知县原先在江南教过书。上任不久,一个学生就找上门来“打秋风”。他请门人呈上一张拜帖,一把诗扇。郭知县见了并不迎客,而是提笔在扇面上写道:“马驼沙上县新开,城郭民稀半革菜。寄语江南诸子弟,秋风切莫过江来。”  相似文献   

17.
李曙光 《前线》2014,(4):117-117
《十五贯》是昆曲的著名曲目。说的是屠户尤葫芦无本钱经营,为生计借来十五贯铜钱。因一句戏言,使其继女苏戍娟负气出走。赌徒娄阿鼠赌场输得精光,回来路过尤家,为偷走十五贯钱,将尤杀死。外城伙计熊友兰为主人收来十五贯,路遇苏迷路,被众人误认为凶手,两人同押官府。知县过于执不问青红皂白将两人判成死罪,知府巡抚皆批准执行。只有太守况钟监斩二人时,发现是冤案,遂以官职担保,求得重审,最终查明案情,使该案真相大白。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说:“《十五贯》是个好戏,全国各剧种有条件的都要演《十五贯》;这个戏全国都要看,特别是公安部门要看。”  相似文献   

18.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门票价格优惠政策的通知》,通知自4月1日起执行。通知明确优惠政策: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的游览参观点,对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实行免票;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游览参观点,对大中小学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12,(12):62-62
史铁生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上帝的寓言》中说,有好心人劝我去庙里烧烧香,拜拜佛,许个愿,说那样的话佛就会救我,我的两条业已作废的腿就又可能用于走路了。我说:“我不信。”我既非出家的和尚,也非在家的居士,但我自以为对佛一向是敬重的。我的敬重在于:我相信佛绝不同于图贿的贪官,也不同于专制的君王。佛仅仅是信心,是理想,是困境中的一种思悟,是苦难里心魂的一条救路。中国信佛的潮流里,似总有官的影子笼罩。  相似文献   

20.
“回家卖红薯”四联陈鲁民十多年前,看过豫剧《七品芝麻官》,别的都记不清了。唯有知县唐成那副对联始终难以忘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前些天,几个朋友聚会,偶又议起"卖红薯"一联,方知眼下在此联基础上又衍生出两联,也颇流行,略动一二字,便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