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党风现状,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之大局,我们既要认识其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又要认识其现状及未来。一、当前腐败现象高发是社会转型时期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又是“一果多因”的表现。腐败现象古今中外都存在,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在我国目前形成高发现象,却有它的特定条件和特殊原因———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经济结构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向工业化为主的现代经济结构转换。在这个双重转换时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还不够,导致腐败现象高发…  相似文献   

2.
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过 程,是社会结构中国家与社会关系从合二为一逐步走向分离与并立的过程,这就必然 要求二者法律调整模式从改革开放前的法律工具主义转换成法治主义。国家与社会 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转换是一项十分宏大且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全 社会的相关资源并进行有机整合方能实现,因而它不是社会某一领域或几个领域的 问题,而关系整个社会宏观结构的重构及其法律整合。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 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理,探讨这一转换的必然性,转换中的基本要求,并从 社会主义法治实然与应然的角度,提出建立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迎接民主管理的"春天"王铸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民主管理是加强还是削弱?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认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迎来了民主管理的"春天"。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迎接民主管理"春天"的客观必然性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迎接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的障碍与对策文力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或生产领域的问题,这是一个涉及到诸多方面的综合性、系统性的转换。本文旨在说明我国转换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的困难与对策。一、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诸种障碍在我国特定的条件下,经济增...  相似文献   

5.
冯鹏志 《桂海论丛》2003,19(1):60-62
文章对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而在社会结构的不同层面包括财产结构、社会分层结构、权力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所引发的巨大转换与变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展现了一场社会结构转型新浪潮的形貌。  相似文献   

6.
王景妍 《传承》2008,(6):102-103
民生问题是近些年来全国人民最为关注的难题之一。民生问题形成的原因有城乡二元结构制度问题、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转换以及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责任不清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加快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以及处理好社会建设与政府担当的关系等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7.
强化资源转换力度加速农业进入大市场进程张有才从兴安盟的实际出发,要加速农业进入大市场,应从抓资源转换入手,加速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改变农业比较利益偏低的问题,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我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一、树立资源转换意识,认识农业...  相似文献   

8.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与西方发达国家行政体制改革有较大差距。我们应吸取西方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通过对政府职能重新定位,解决行政体制结构问题,实行战略转换等,推进我国行政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换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霍志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各专业银行逐步向商业银行转换,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实现这一转换面临不少问题亟待认真解决。第一,专业银行缺乏自主权。惯用的行政办法管理...  相似文献   

10.
长效机制是一种在公共问题长期稳定存在的状态下,以既有治理结构为基础,以实现可持续性绩效为目标的规范治理模式,具有稳定性、规范性、韧性和工具性特征。长效机制的建构包括发生情境、过程模型、运行要素三重要件。治理问题具有长期性与稳态性、治理结构具有绩效基础与转换空间、行动者具有强大行动能力与资源,是长效机制建构的情境条件。长效机制的过程模型包括情境识别、结构转换、机制优化三个单元,建构长效机制需要首先识别问题与情境的匹配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目标转换、结构调整和功能补正将既有的治理结构转变为机制模型,最后通过机制创新和资源供给来补正机制的有效性损失,并经由制度和规则的固定完成机制的优化。长效机制的建构依赖动力要素、衔接要素、协调要素和保障要素的共同作用,从而保持各个单元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再就业工程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初探林军王建平国有企业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改革措施,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转换体制、调整经济结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为了解决大批下岗人员的生活和工作问题,我国推行了再就业工程。甘肃省自1995...  相似文献   

12.
国企重组是党的十五大确定的近几年搞好整个国民经济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方针,是把国有企业改革同发展结合起来的正确选择。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对现行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提高国有经济的运营效益。国企重组是一项系统工程,现阶段从事这一工作涉及到企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政府职能的转换、体制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等多种因素,其中政府职能的转换又是整个工作的中心。政府要根据国企重组的新要求对自身职能重新定位,明确在这一工作中应扮演的角色,在此基础上搞好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民生问题是近些年来全国人民最为关注的难题之一.民生问题形成的原因有城乡二元结构制度问题、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转换以及社会公共事业发展责任不清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加快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以及处理好社会建设与政府担当的关系等方面来着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文化分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认为三者在一个完整的文化结构中分别位于表层、中层和底层。中文据此分析清末民初中国文化转换的理路,认为:这种转换是从侧重物质文化到侧重制度文化而到侧重思想文化,以至全面变革中国文化的由表及里、逐代深入的结构性转换;从事实和事理来看,这种转换既与具体的史实相吻合,也符合强弱文化碰撞、弱势文化由此嬗变的历史逻辑;而从思维模式来看,这种转换则是从“中上西下”到“中西对等”再到“西上中下”的思维结构的转换。文本提出“基点”、“需求”和“伟导”三个概念,将基点定为“现在”,从现的需求和满足现在需求的文化传导出发,进一步探讨了清末民初中国文化转换的理路。  相似文献   

15.
专业银行商业化的难点及对策刘杏园,梁璋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换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影响着专业银行商业化的进程。本文拟就转换过程中专业银行面临的高债务问题的难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其的思路。当前,专业银行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纷繁复杂,银行非正常贷款也呈增加的趋势,大大削弱了银行资金的可用能力。因此,有必要对银行资产安全问题进行探讨。一、企业转制中银行信贷资产不保全的原因(一)从企业转制改革的形式和内容来看,不保全银行资产具有必然性。1、对现有企业实行分立式机制转换。就是在不改变公有产权的情况下,企业由一个法人变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法人,实质上只把企业产权从形态上分散,形成一制多企,并没改变转制前企业产权主体缺位问题。2、对现有企业实行股份改造或机制转换。就是把公有产权…  相似文献   

17.
贯彻《条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肖国金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暂行条例》正在进行,当前要抓好“两个转变”、形成“三个为主”的格局,解决好“五个问题”。抓好“两个转变”,形成“三个为主”的格局:在企业方面,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中当务之急是要...  相似文献   

18.
邓雪春 《求索》2010,(1):18-20,32
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资工具,由于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在中国发展迅速,而转股价特别向下修正条款,即转股价重置,更是增大了可转债的吸引力。本文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考虑了附有几何平均重置的可转换债券的定价问题,得到了单点重置时的可转换债券的价值,并应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得到了有重置和回购情形下的可转债的价值。同时本文的这种讨论方法应用广泛,还可对多点重置和可转债的其它条款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工业化加速时期,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位置的演变,矛盾集中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因而,许多发展经济学家常常把二元经济的转换描写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在这一发展阶段上之所以发生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出现并向非农部门转移,一般说来无外三个原因:一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之具有对劳动力规模的排斥性;二是市场需求中最终需求比重下降尤以对农产品需求比重下降显著,这一点可以部分地由恩格尔系数得到解释;三是对于人口大国尚存在农业劳动力增长速度与耕地的有限性的矛盾。在中国现阶段的结构转换中,这种来自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压力极其严重,成为约束结构转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金保 《前沿》2008,(7):34-36
在哲学史上,西方哲学基本问题发生了四次转换,中国哲学基本问题发生了两次转换。从而说明哲学基本问题不是思雏和存在关系问题。文章从哲学的功能、人脑的机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剖析,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