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30而立,处于而立之年的中国法治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进入了法治建设的黄金年代,我们利用法律手段,调处了改革过程中的纠纷和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了社会的改革和发展。30年,我们实现了从一元法律文化到多元法律文化冲突与整合;30年,我们实现了从公法文化的一枝独秀到公法与私法文化的共同繁荣;30年,我们更实现了从单一强调政策实施到不断强化法治建设的历史转变。  相似文献   

3.
张谦元、曾施霖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发行的《甘肃法治建设报告》一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甘肃法治建设的总体脉络、基本情况进行的全面概括和总结,无疑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甘肃法治建设的全景图。循着这部书的架构、内容所设定的路径走进去,我们看到了30年来甘肃法治建设的基本走势和进程,对甘肃法治建设的演进与现状、发展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侯欣一 《同舟共进》2011,(11):16-17
【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 中国法治建设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中国法治建设的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还远未完成,如何继续进行法治建设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必新 《求索》2023,(1):5-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经历了恢复期、发展期、深化期三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对法治的认识不断加深。我国法治建设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内容与每个阶段的使命任务紧密相连,始终坚持法治的“人民性”,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注重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人民权益的维护,坚持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相互促进。在法治建设的数十年间,我国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法治经验,为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游劝荣 《人民政坛》2009,(11):32-33
宪法的每一次重大修正都推动了改革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法治恢复和发展的历史,和改革开放是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相互推动的,谁也离不开谁。让我们简单梳理一下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就是我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颁布之后的四次修正,这四次宪法修正案都发生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杨波 《公民导刊》2008,(12):57-57
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厦隆重举行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30年民主法治建设研讨会、座谈会、论坛等活动。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重庆市民主法治建设历程和人大工作经验。提出在新形势下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人大工作,进一步推进地方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袁曙宏 《当代广西》2014,(22):12-1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这个重大论断是对新中国成立6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6年以来法治建设基本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的深刻揭示,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关键,对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08,(4):50-50
今年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为隆重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根据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有关精神。市人大将围绕民主法治建设这一重点开展“重庆市人大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活动。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决定在《公民报》、《公民导刊》上开展“重庆民主法治建设30年”征文活动。此次征文活动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公民报刊社承办。  相似文献   

10.
张军成  赵龙 《前沿》2013,(1):75-78
本文从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简析为切入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法治价值观的应然性本义予以深入解析,强调现代刑事法治价值观应反映在其人文精神层面之上,而论及核心价值观之时则应明确“以人为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法治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导向的必然性。本文是笔者对刑事法治核心价值观研究所撰写的系列论文之一,之后还将从实践、外向和微观角度展开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11.
黄硕  张德淼 《求索》2013,(4):180-183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国家大政方针。改革开放以来的正确决策,为中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建设铺平了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四年来,从国家最初的卓有成效的立法建设,到后来实现由法制向法治理念的巧妙转变,再到当前执政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都是相辅相成、与时俱进的过程,昭示出中国在走向现代法治国家进程中的不懈努力和美好未来。以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为背景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以社会主义为本质属性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创造了全新的法治意识形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法律思想和法治理论的内涵,为人类法治文明作出了重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前行的坚实步伐,我们欣喜地迎来了地方人大常委会成立30周年。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法制》2008,(24):4-8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光荣和腾飞是这段历史的主色彩,30年的巨变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影响了世界发展的进程。30年,我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度;30年,中国的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综合国力逐步增强;30年,我们构建并完善了法律法规体系;30年,我们完成了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30年,我们取得的成就难以计数。要完成对这样30年的回顾,我们只能从沧海取一粟,更希望读者能从中窥一斑而知全豹。  相似文献   

14.
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应当具有怎样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应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这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本期"法治建设"栏目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约请著名法学家卓泽渊教授,就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作深刻阐述;《和谐视角下的检察文化建设》探索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和检察队伍的文化建设;《试析和谐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提出在和谐社会下引进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中国法治“发力”的一年,法治进程稳健发展的一年,也是法治亮点频频出现的一年。用“发力”这个流行词形容2010年中国法治进程的主题,也是恰如其分的。立法领域,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刑法修正案(八)充分彰显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精神,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三大诉讼法的修法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执法和司法领域,重拳出击酒驾醉驾行为,醉驾入刑成效显著,并且成为考量公安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考卷。  相似文献   

16.
从1997年刑法典颁行以来,我国刑事法治的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该法典为新时期我国刑事法治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1997年刑法典的内容包括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共15章,将1979年刑法典的192个条文.增加到452个条文,其修法幅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在我国立法领域可谓空前。  相似文献   

17.
《人大研究》2009,(3):25-25
最近,由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所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共同举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年暨《政治文明建设30年》《法治中国30年》出版发行”座谈会在北京联合大学召开。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刘维林同志,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所所长席文启教授,  相似文献   

18.
张中 《前沿》2005,(7):141-143
刑事法治下的人权保障作为刑事法治文明的重要一环,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在借鉴国外先进法治文明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现有刑事法律,从而更好的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30周年,也是重建法制和逐步实行法治的30年.是由无法无天时代进入法治初级阶段的30年。30年来,我国有了一部几经修订、与时俱进的新宪法;现行有效法律229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  相似文献   

20.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经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艰苦探索,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的民主协商不断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深入落实,法冶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逐步健全,全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在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