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以善于用兵而名垂青史的杰出人物,但影响最大的、被民间广泛誉为用兵如神者仅有两位。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三国演义》在民间影响非常之大,但它是演义,是小说,而非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历史的真正史书是《三国志》。我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  相似文献   

2.
丁晓平 《湘潮》2014,(7):4-8
1938年10月,在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和贺龙、徐海东等人闲谈时聊起了中国文学。毛泽东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中国有三部名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历来脍炙人口,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毛泽东对其更是酷爱之至。 1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1936年他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  相似文献   

4.
又读《青年毛泽东》,如见故人。这本书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解读了一个活生生的伟人之初。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对毛泽东还一知半解,而高菊村的书,使我对伟人的故里有了更多理性的了解,引领我一步一步由感性到理性地去认识毛泽东。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历来脍炙人口,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毛泽东也很爱读这部古典小说,并发表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毛泽东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三国演义》这部书。他1936年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就有回忆。他说:“当时,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的确,就《三国演义》而言,在好些方面给了他很大的影响,反映在他后来的言行中的例子很多。  相似文献   

6.
<正>毛泽东一生读书无数,其中对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更是爱不释手。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到人生结束,至少读了70年《三国演义》。他熟读《三国演义》,经常运用并赋予《三国演义》以时代含义,传播他深刻的思想。从小就是"三国故事大王"少年时代,出生于韶山农村的毛泽东就爱看书。当时在他老家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三国演义》还不多见,毛泽东第一次读到这部书,就爱不释手。毛泽东不但爱看《三国  相似文献   

7.
<正>《走出丰泽园——毛泽东南巡纪实》:本书通过一个个重大历史事件,讲述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勤劳、朴实、谦逊的凡人毛泽东,一个举重若轻、大智大勇的伟人毛泽东。  相似文献   

8.
吕春 《党史纵横》2013,(4):49-50
毛泽东喜爱读书,除了工作和休息,他所有时间几乎全部用在看书上。毛泽东博览群书,各种类型的书籍都会涉猎。在所读的书中,他尤其偏爱古典书籍,《红楼梦》就是其中之一。毛泽东熟读《红楼梦》据有关材料记载,毛泽东读《红楼梦》的时间要比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同类小说稍晚些。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  相似文献   

9.
一座山,因为与中国革命的命运紧密相连而名著青史。一座山,因为伟人的一首激情豪迈的诗词而饮誉中外。六盘山,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在这座雄伟的山巅,伟人毛泽东深情吟诵千古绝唱——《清平乐?六盘山》。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自幼爱读中国古典小说,如《隋唐》、《精忠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水浒传》、《官场现形记》、《红楼梦》、《金瓶梅》、《聊斋志异》等。他非常熟悉书中的人物和故事。这些书影响到他的思想。《毛泽东传》的著者美国的特里尔甚至认为:这对于毛泽东走上反叛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有道理的。这些小说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反映封建社会革命斗争内容的,有些是写揭竿起义的造反者;一种是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的人。《聊斋》中两种内容皆有,当然主要是后者,所以毛泽东喜爱《聊斋》。40年代以后,毛泽东在讲话中常提到《聊斋》,每有所论,必成警辟,今天读来,仍有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1.
陈毅访韶山     
韶山 ,不仅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神奇的传说而引人入胜 ,更因其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而名扬四海。世纪伟人毛泽东是韶山的骄傲。他83年的人生历程从这里起步 ;他学富五车的大学问从这里启蒙 ;他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伟大实践从这里发端……这里的山水 ,这里的风土 ,这里的人情 ,这里的文化 ,所有这一切都因为毛泽东这个名字而蒙着一层面纱 ,透着一种神秘。人们总想撩开这层面纱窥探这种神秘。韶山 ,给人以魅力 ,给人以遐想 ,给人以向往……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 ,开辟大型系列专栏《韶乐悠悠》 ,并分设《追寻》、《人杰》、《地灵》三个子栏目 ,介绍韶山的风土人情以及各界人士参观韶山、追寻伟人足迹的故事。本栏目稿由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提供。  相似文献   

12.
“空城计”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罗贯中的妙笔。诸葛亮的大智大勇堪称为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但这也仅仅是古代文人的杜撰而已,事实上是否有其事还很难说。但在现代,在为新中国而战的人民解放战争中,一代伟人毛泽东却真正地导演过绝不逊色于诸葛亮的真实的“空城计”。毛泽东通过四封电文,击退百倍于己的傅作义部队,可以说是战争史上前元古人的“佳作”。这个真实的“空城计”故事,不论是在世界军事史上,还是在世界新闻史上,都开创了军事与政治结合、枪杆子与笔杆子并用而取得重大胜利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曹晋杰 《湘潮》2005,(8):14-16
陈毅巧对《红楼梦》陈毅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陈毅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在《雅俗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看完后,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7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  相似文献   

14.
李安葆 《党史纵横》2003,(12):12-12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娴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导我国革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然而,在中外某些人的著作中,却说毛泽东并不爱读马列著作,只爱读古代封建的旧书籍。如美国一学者在《毛泽东传》中说:在长征时,毛泽东所带的书箱里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我国一作家在《湘江之战》中也说:“毛泽东很少翻阅马列主义的原著。”并借项英之口说:“你看毛泽东的书箱里是什么书吧,几乎全是封建时代的老古董:《吕氏春秋》、《贞观政要》、《三国演义》、《红楼梦》、唐诗宋词,甚至还有《金瓶梅》。”这些记载根本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歪曲了毛泽东的真实形象。众所周知,毛泽东从五四时期起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建立了  相似文献   

15.
《湘潮》2020,(7)
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光辉著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毛泽东选集》的开篇之作,是一张了解中国社会的"解剖图",是一把理解中国革命的"金钥匙"。它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均做了明确而清晰的回答。毫无疑问,这篇光辉著作,堪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第一萌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理论逻辑起点。厘清诸多革命问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这次看36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朱毛"二字是全剧的一个高频词。毛泽东先上井冈山,接着朱德带着毛泽东派人送去的《三国演义》下册,也抵达井冈山,来了个"二册"合一,"朱毛"会师。剧中,通过朱德、毛泽东和陈毅等人之口,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朱毛不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在上个世纪深深影响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伟人。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博学多能的才干及为中国人民建立的丰功伟绩,不是一篇文章所能叙述议论得了的。本文仅就贯穿其一生的人民情怀谈一些感受与认识。 毛泽东出身于一个普通的纯粹的农民家庭。或许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基辛格博士在回忆起毛泽东时特意强调:“他是中国南方一个农民的儿子。”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些报纸和网站上发布了一则消息:浙江省江山市新发现的《清漾毛氏族谱》披露,毛泽东是江山清漾毛氏后裔。毛泽东祖籍在江西吉水八都,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早经中央有关部门认定,不容存在不同学术观点之争。《信息日报》迅速对此做出反映,最早与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取得密切联系,派出记者深入吉水采访,写出较全面准确反映毛泽东祖籍在吉水八都的文章,特刊发,以正视听。针对(?)方出于对伟人热爱,纷争毛泽东祖籍这一情况,今年6月13日,毛泽东家乡湖(?)市韶山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代表毛雨时张毛(?)江西吉水八都人毛凌志通电话时再次强调:我们只认八都是祖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三国演义》可谓情有独钟。从13岁起始读《三国演义》,到逝世前还在谈论三国人物,他读三国持续时间之长、评价涉及范围之广,均为世所罕见。仅就三国人物而言,经毛泽东仔细评点的就多达30人,  相似文献   

20.
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却养育了一位改变中国几千年历史命运的伟大儿子——毛泽东。伟人,同样有着一般人的感情世界,一篇哀恸的《祭母文》,至今还留在那方墓碑上,那是当年毛泽东匍伏在母亲灵前含悲和泪写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